韓山明
韓山明
韓山明(Theodore Hamberg,1819年3月25日-1854年5月13日),又譯韓山文,生於瑞典京都斯德歌爾摩(Stockholm)的卡達莉娜教區(Katarina Parina)。是一位活躍於中國的瑞典傳教士,以對早期太平天國的重要記載和在廣東省建立基督教差會而著稱。他還創立了西方研究客家方言的基礎。他是瑞典化學家Nils Peter Hamberg的弟弟。1854年,韓山明在香港去世。
韓山明是船長的兒子,在家排行第三,父親韓尼斯(Nils Hamberg),母親羅美娜(Magdalena Lovisa Lofvenberg)。韓山明從學校畢業后成為一名商人。1844年,他放棄了生意,加入巴色會,此後2年進入瑞士的一所傳教學校接受訓練。
1846年,韓山明被派往中國,次年3月19日抵達,開始在廣東差會工作,負責向客家人傳教。他還編寫了第一部客家方言記錄草案,為D. MacIver的客家方言詞典奠定了基礎。最初,韓山明協助著名德國傳教士郭士立傳教,但是逐漸地,韓山明對郭士立大群皈依的策略產生了懷疑,採取較為謹慎的做法,因而與郭士立和巴色會之間產生了衝突。郭士立去世后,韓山明得到了表白,並繼續為巴色會工作。
1852年,韓山明遇見逃到香港的洪秀全的侄子洪仁玕。洪仁玕向韓山明提供了有關太平天國的重要信息,這些信息成了後來韓山明關於太平天國的著作的基礎。這本書是第一部用西方語言描寫太平天國的著作,現在仍然是關於洪秀全早年生活的重要文獻。
Report regarding the Chinese Union at Hongkong. Hongkong: Printed at the Hongkong Register Office, 1851. The visions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g-si insurrection. Hongkong: The China mail office, 1854. 參考文獻Hannich, Gustav. Treue bis ans Ende. Erlebnisse des schwedischen Missionars Theodor Hamberg in China. Basel: Basler Missionsbuchh., 1941. MacIver, D.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akka-dialect as spoken in Kwang-tung province. Revised by M.C. MacKenzie. Shanghai: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26. Schlyter, Herman. Theodor Hamberg: Den förste svenske Kinamissionären. Lund: Gleerup, 1952 So Kwan-wai, Eugene P. Boardman and Ch'iu P'ing. "Hung Jen-kan, Taiping Prime Minister, 1859-1864."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20, No. 1/2. (Jun., 1957), 262-294.
韓山明的貢獻
韓山明除了建立第一間客家教會以外,在文字工作方面也有特別的貢獻。他編訂了一本客家話字典,只因巴色會當年經濟拮据,無法替他出版。他所收集的資料,後來拼入著名的《英客字典》中。在1905年印行。他還用英文寫了一本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書,先在香港出版,取名“The Vision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g-Si Rebellion”(洪秀全的異象以及廣西叛亂起源);這本書後來又在倫敦出版,改名為“The Chinese Rebel Chie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Insurrection in China”(中國叛亂元首洪秀全以及中國叛亂之緣起),這本書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不可少的資料。(史萊達著,周天和英文譯中文:《韓山明——瑞典第一位前往中國的傳教士》,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出版,2008年12月第一版,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