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會
崇真會
崇真會(又名巴色會,譯自原名Basel Mission),基督教新教差會,1815年成立於瑞士北部德語區的巴塞爾市(Basel,現其總部會址),最初叫德國差會(German Missionary Society),最後改為巴色會。
1847年派黎力基(Rudolf Lechler)和韓山文(Theodor Hamberg)兩牧師來華,主要在廣東客屬(客家話)地區發展教務。總會設於廣東老隆,下設有13個區會:香港、李朗、浪口、葵涌、古竹、河源、連平、和平、龍鶴、元紫、五華、興寧、梅州。1919年,該會有佈道區36個,正式教堂130所,教會職員135人,受餐信徒1874人,辦有小學72所.中學2所。1949年,該會有堂會112處,牧師45人,傳道111人,信徒達21756人。有中學4所,醫院2所,神學院1所。
傳教站:汕頭(1849-1852),香港(1852),寶安李朗(1859),紫金古竹(1879),浪口(1882),嘉應(梅州,1883),鶴樹下(1885),柯樹彎(1885),興寧坪塘(1887).梅林(1889),河源(1901),羅崗(1901),長樂(五華城,1908),和平(1909),連平(1909),龍川老隆(1898),廣州,五華樟村(1858)。
在香港設有救恩書院。
自創立之時起,教會行政事務由巴色差會委派西籍職員全權主持,1922年,巴色會將在華傳教機構及教會交由華人傳道自理,因此改名叫崇真會,意思是崇尚真理。
1847年,巴色差會首次派遣黎力基牧師、韓山明牧師來華傳教,他們於1947年3月日在香港陸,是年冬,兩牧師同入廣東沿海地區佈道。曾到惠陽淡水等地工作,當時西方傳教士來華傳道,困難重重,后兩牧師分道。而黎力基則往潮屬南澳地方工作。
1851年,韓山明牧師在香港成立客族聚會,多人在其手上受洗。1852年,因來華傳教各差會商量重新劃分對華傳教區域,巴色差會被劃分的區域為客家地區,於是黎力基轉向客家地區傳教。
1855年,深圳寶安的李朗創立崇真書院,后改稱傳道書院,培養傳道人才。這是崇真會神學院之前身。以後珠江流域各地相繼設立支會及宣道所共十所。
張復興原在九龍做小本生意,1851年,他兩夫婦在韓山明牧師手中受洗,1852年,他領受了發書職,遂回五華樟村家鄉傳播福音。數年間,發展百餘人歸主,就地購屋一間修葺為會所,於是成為東江客家地區第一間禮拜堂。1862年,德籍韋永福牧師進駐樟村,十餘年間,由樟村向外發展,至五華源坑、粘坑、嵩頭,又由五華髮展至龍川、興寧、紫金、梅州、蕉嶺、連平、和平、河源、博羅區各縣,這些區縣都相繼成立會堂,至此崇真會傳道事業中心由香港寶安轉移至梅、東兩江。
1896年,梅州德濟醫院成立;1904年,梅州黃塘中學成立;1907年,河源仁濟醫院成立,紫金樂道中學成立;1924年,五華黃塘嶺樂賢中學成立;1930年,深圳寶安李朗樂育中學成立。這些教會、醫院、學校規模宏大,需要巨大的資金。又設初級小學5間,完全小學21間,神學院1間。還有義學幾十間。
這些教育設施,為國家和教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如學校教育條件優越,師資充足,各門課程齊全,都經精心研究,且有嚴格的校規。所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又如德濟醫院、仁濟醫院及梅州心光盲女院,不但醫治了許多人的肉體痛苦,也醫治了他們心靈的痛苦,使許多人蒙受了上帝的慈愛及耶穌基督的恩光,這實是教會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組織機構由巴色差會代表全權掌管。最初因政簡人稀,由差會指定一西牧為總代表,號稱總牧,駐香港或樟坑。其後會務漸繁,則劃地分治,設南北兩總牧。
南總牧駐李朗;北總牧駐梅州市區或鶴市。再后,因傳道事業迅速發展,地區遼闊,分為三總牧,分駐珠、梅、東三江。而總其成於珠江總牧,隨著形勢發展,深覺分設總牧多有不宜,事權既不能統一,意見也難湊合,廢時失事,乃由差會決定,改為一總牧制,特委任德籍麥威廉牧師來華任總牧,駐河源。當時,華教會自立思想日見濃厚。西差會鑒於其本身經濟人才缺乏及華教會有自治之願望,遂將治會權責逐漸移交華人同工之手。
1922年,麥威廉總牧調駐河源,開始籌設崇真會,特邀何樹德牧師赴河源合作。兩年後,麥威廉牧師病故於紫金古竹,由德籍花仁里牧師繼任,而實際德牧湛明露攝理教務。
1924年8月,崇真會第一屆總議會於興寧坪塘召開,確定崇真會名稱。其時,崇真總會會址已在龍川老隆鐵場坑,由德籍工程師督理建造,1926年全部建成。至此,總會才有永久會所。
中華基督教崇真會的成立是中國信徒向自立、自傳的標桿前進的起點。從崇真會歷屆總議會和董事人員中西同工代表的百分比可看出,教會職權逐漸由西職員身上移到華職員身上。1924年第一屆總議會華代表佔67%,西代表佔33%,華西董事代表比例也同。1946年,第八屆總議會上,華代表佔89%,西代表佔11%,董事華代表佔73%,西代表佔27%。
總會幹事人員第一屆,第二屆總牧及堂務均由西牧擔任,華牧任教務副幹事及常務副幹事。第三屆始,為逐漸加強華幹事職權起見,西職員不任幹事,僅任協理,不稱幹事或總牧,由華幹事二人管理教務、堂務,直至1943年第七屆總議會上,將總會幹事部改為總會辦事處,設總牧、副總牧、幹事。總牧職權擴大,在內為本教會領袖,對外為本教會代表。票選何樹德牧師為總牧,曾思蔚為副總牧,鄔漢謙為幹事。德牧葛禮和為協理。第八屆總議會以總會事務日繁,又增設若干機構,添用數位職員,定為總牧、幹事、秘書、書記、會計、庶務各一人,共六人。
解放后,由於,各種原因,總會人員逐漸減少,僅留總牧、幹事、會計、書記。1953年,何樹德總牧退休,由劉思源副總牧頂替(沒有封總牧職)直至1966年文革時,總會工作人員有四人:總幹事鄔漢謙牧師,副幹事徐向豪牧師,會計湯恩錫先生,文書朱子宏先生。
區支會劃分:崇真會最高領導機構為總會。總會下設區會,區會轄若干支會和宣道所。各區支會劃分幾經變更,或由小區並為大區,大區縮為小區。各支會及宣道所隸屬何區,也隨之稍為更變。
原崇真會(巴色會體系)各教會創始及1923年時區會名稱和所轄支會、傳道員表 | |||||
區址 | 序號 | 名稱 | 創立年份 | 創立人 | 1923年傳道員 |
一、香港區(香港) 轄8個 | 1 | 西營盤 | 1852 | 韓山明(瑞典)、黎力基(德) | 沈天福、張聲和 |
2 | 筲箕灣 | 1862 | 一群五華石匠信徒 | 鄒谷明 | |
3 | 土瓜灣 | 1890 | 婁士(德) | 陳新榮 | |
4 | 深水浦 | 1897 | 婁士(德) | 凌善元 | |
5 | 粉嶺 | 1905 | 彭樂三 | 凌善元 | |
6 | 窩美 | 1905 | 何大康 | 陳恩榮 | |
7 | 龍躍頭 | 張協貴 | |||
8 | 黃泥洲 | ||||
二、李朗區 (深圳寶安 ) 轄4個 | 9 | 李朗 | 1852 | 韓山明(瑞典)、黎力基(德) | 葉荃英 |
10 | 橫崗 | 張旭光 | |||
11 | 布吉 | 1852 | 韓山明(瑞典)、黎力基(德) | 萬福新 | |
12 | 沙頭角 | 1853 | 韓山明(瑞典) | 丘廷樞 | |
三、樟坑徑區(深圳寶安) 轄10個 | 13 | 樟坑徑 | 1869 | 陳明秀 | 張得恩 |
14 | 兩渡河 | 1876 | 呂占恩 | ||
15 | 岡頭仔 | 1881 | |||
16 | 坂田 | 1881 | |||
17 | 清溪(東莞) | 1882 | 由巴陵會轉來張聲和接 | 楊恩培 | |
18 | 長山口(東莞) | 1890 | 韓國棟 | ||
19 | 田心(東莞樟木頭) | 1897 | 由巴陵會轉來 | 萬明道 | |
20 | 新田 | 1904 | 婁士(德) | 萬恩鴻 | |
21 | 觀瀾(寶安) | 1915 | 藹謙和(德) | 陳天樂 | |
22 | 牛眠浦(東莞) | 1915 | 張彩廷 | 嚴谷貽 | |
四、浪口區(深圳寶安) 轄4個 | 23 | 麻冚 | 1864 | 張廣鵬 | 萬榮昌 |
24 | 浪口 | 1882 | 由巴陵會轉來 | 彭恩崇 | |
25 | 三祝里(烏石岩) | 1902 | 由巴陵會轉來 | 黃承欽 | |
26 | 黃麻布 | 1904 | 由巴陵會轉來 | 張道真 | |
五、葵涌區 (深圳龍崗) 轄6個 | 27 | 葵涌 | 1879 | 甘保羅(德) | 餘慶輝 |
28 | 湯坑坪山 | 1881 | 甘保羅(德) | 陳恩道 | |
29 | 大塘肚(現稱坑梓) | 1905 | 由巴陵會轉來 | 張存道 | |
30 | 趙洞 | 1909 | 由巴陵會轉來 | 吳德安 | |
31 | 龍岡 | 1912 | 餘慶輝 | 陳道生 | |
32 | 約塘 | 1917 | 由巴陵會轉來 | ||
六、古竹區 (紫金) 轄11個 | 33 | 古竹 | 1873 | 黎力基(德)、畢安(法) | 何道修 |
34 | 石下 | 1883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周懷信 | |
35 | 義容 | 1883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
36 | 埔前(源城) | 1885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鍾鴻仁 | |
37 | 清溪 | 1887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陳永明 | |
38 | 黃麻陂 | 1895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古福華 | |
39 | 下石 | 1897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溫緝光 | |
40 | 公庄 | 1897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黃作新 | |
41 | 顯村(連平) | 1903 | 顧士曼(德)、戴約翰(德) | 陳綺華 | |
42 | 石壩 | 1917 | 介仁勛(德) | 黎德芳 | |
43 | 藍塘 | 1918 | 介仁勛(德) | ||
七、荷樹灣區(紫金) 轄5個 | 44 | 荷樹灣 | 1883 | 江雲章 | 曾恩明 |
45 | 忠心壩 | 1886 | 露滋培(瑞士)、麥威廉(德)、景順臨(德) | 謝恩榮 | |
46 | 九和市 | 1900 | 李永崇 | ||
47 | 龍窩 | 1910 | 鄒受恩 | ||
48 | 康禾(東源) | 1913 | 曾省宗 | ||
八、河源區(河源) 轄15個 | 49 | 栢埔(紫金) | 1884 | 張和彬、播汝德(瑞) | 陳繼安 |
50 | 錦口(紫金) | 1887 | 江雲章 | 張福源 | |
51 | 河源 | 1897 | 戴約翰(德) | 謝賜恩 | |
52 | 南湖(紫金) | 1897 | 戴約翰(德) | 洪葆靈 | |
53 | 廻龍(新豐江) | 1903 | 戴約翰(德) | 吳懷仁 | |
54 | 久社(東源) | 1905 | 花里仁(德)、吳慎三 | 張道明 | |
55 | 高望(紫金) | 1907 | 卓威士(德)、劉喜光 | 張藝仁 | |
56 | 石公神(紫金) | 1907 | 戴約翰(德) | 劉珍華 | |
57 | 古雲(東源) | 1907 | 卓威士(德)、張茂芳 | 林禮光 | |
58 | 清溪(東源黃田) | 1913 | 播汝德(瑞) | 冼崇真 | |
59 | 平陵 | 1914 | 明倫(德)、賴如波 | 江澄章 | |
60 | 義合(東源) | 1916 | 播汝德(瑞) | 曾安民 | |
61 | 古嶺(源城) | 1917 | 明倫(德)、賴忠彥 | 羅翹楨 | |
62 | 錫場(東源) | 1920 | 明倫(德) | 賴忠彥 | |
63 | 東壩(東源) | 1922 | 播汝德(瑞) | 徐國平 | |
九、連平區 (連平) 轄7個 | 64 | 連平 | 1903 | 肖維敬(德) | 韶德全(瑞士)、鄔接恩 |
65 | 新豐(韶關) | 1906 | 肖維敬(德) | 韶德全(瑞士)、黃維清 | |
66 | 隆興 | 1909 | 陳愈新 | ||
67 | 梅坑(和平) | 1909 | 張茂芳 | ||
68 | 陂頭 | 1909 | 鄔永昌 | ||
69 | 地派 | 1909 | 潘道新 | ||
70 | 陽福 | 1909 | |||
71 | 上坪 | 1909 | 宣道所未列入支會 | ||
十、鶴市區 (龍川) 轄15個 | 72 | 博石下 | 1870 | 邊德志(德) | 曾恩平 |
73 | 鶴樹下(現鶴市) | 1882 | 舒大衛(德) | 李恩生 | |
74 | 黃村(東源) | 1889 | 祭恩(德) | 曾恩福 | |
75 | 老隆 | 1898 | 莫恩樂(法) 、曾其蘭 | 溫新瑞 | |
76 | 藍口(東源) | 1900 | 莫恩樂(法) | 鄔漢謙 | |
77 | 柳城(東源) | 1904 | 陳永新 | 張道謨 | |
78 | 龍川城(佗城) | 1906 | 曾其蘭 | ||
79 | 凹背 | 1909 | 祭恩(德)、曾其蘭 | 古旭華 | |
80 | 黃布歐江 | 1912 | 古錫良(旭華) | 張賜恩 | |
81 | 通衢 | 1913 | 馬約翰(德) | 曾得福 | |
82 | 宦境 | 1913 | 馬約翰(德) | 劉雲華 | |
83 | 四都 | 1913 | 蔡德彰、廖天華 | 劉化樞 | |
84 | 貝嶺 | 1915 | 馬約翰(德) | 古茂泉 | |
85 | 葉布(龍川四甲) | 1918 | 馬約翰(德)、古旭華 | ||
86 | 小長沙(麻布崗) | 1920 | 溫新瑞 | 何友賢 | |
十一、和平區(和平 ) 轄11個 | 87 | 林寨 | 1898 | 莫恩樂(法)、鍾洪仁 | 張志善 |
88 | 和平 | 1899 | 顧士曼(德) | 李鴻恩 | |
89 | 彭寨 | 1902 | 莫恩樂(法)、張求志 | 張道華 | |
90 | 忠信(連平) | 1902 | 戴約翰(德)、溫新瑞 | 何鴻恩 | |
91 | 東水 | 1904 | 由林寨而來 | 張德恭 | |
92 | 桃樹窖 | 1909 | 明倫(德)、何樹德 | 馮德真 | |
93 | 三閣 | 1909 | 肖國安(德) | 何鴻恩(兼) | |
94 | 古寨 | 1914 | 魏伯賢(奧地利)、李洪恩 | 古道匡 | |
95 | 熱水 | 1915 | 蘇慕良(德) | 賴賜恩 | |
96 | 烏泥坑 | 1915 | 何樹德 | 賴賜恩(兼) | |
97 | 上陵 | 1916 | (宣道所,未列入支會) | ||
98 | 下車 | 1916 | (宣道所,未列入支會) | ||
99 | 沸墩 | 1921 | 蘇慕良(德) | 張恩盛 | |
十二、 梅林區 (五華) 轄8個 | 100 | 梅林(五華) | 1885 | 梁雅各(德) | 徐林芳、毛鼎如(德) |
101 | 塘唇寨 | 1890 | 歐寶露(德) | ||
102 | 下拔 | 1891 | 紀振綱(德) | 周永華 | |
103 | 老田 | 1892 | 黃阿甫 | 張淑謙 | |
104 | 洛陽圍 | 1898 | 紀振綱(德) | 徐錫清 | |
105 | 下陽 | 1898 | 紀振綱(德) | 古錫祿 | |
106 | 安流(五華) | 1903 | 紀振綱(德) | 古旭光 | |
107 | 鯉魚江 | 1924 | 裴盛和(德) | 周維新 | |
十三、源坑區(五華 ) 轄4個 | 108 | 源坑 | 1866 | 黎力基(德)、畢安(德)、徐復光 | 張福今 |
109 | 粘坑 | 1867 | 徐復光 | ||
110 | 冰監 | 1917 | 鄒道興 | ||
111 | 棟嶺下 | 1917 | |||
十四、五華區(五華 ) 轄11個 | 112 | 樟村 | 1858 | 張復興 | 徐仁才 |
113 | 嵩頭(雙頭) | 1870 | 邊德志(德) | 李雲章 | |
114 | 岐嶺 | 1881 | 黃啟光 | 鍾清源、孔維新 | |
115 | 桐子輋(大田) | 1884 | 江雲章 | 鍾永平 | |
116 | 大布坪 | 1887 | 瑞謁多(德) | 魏添祥 | |
117 | 潭下 | 1887 | 卓新民 | 徐旭真 | |
118 | 水寨 | 1897 | 紀振綱(德) | 王律偉(德)、彭性昌 | |
119 | 轉水角 | 1900 | 鍾清源 | 郭道傳、張用仁 | |
120 | 孔目洞 | 1900 | 王恩膏 | 孔貴恩、劉德新 | |
121 | 五華華城 | 1902 | 卓新民 | 徐錫康 | |
122 | 蓮塘 | 1914 | 梁雅各(德) | 游德明 | |
十五、坪塘區 (興寧) 轄11個 | 123 | 興寧 | 1879 | 邊德志(德) | 羅義恩 |
124 | 沙坪 | 1882 | 邊德志(德) | 徐福祥 | |
125 | 洋貝(龍川鐵場) | 1885 | 邊德志(德) | 鍾國英 | |
126 | 坪塘 | 1887 | 邊德志(德) | 廖以義 | |
127 | 新陂 | 1898 | 羅恩救 | ||
128 | 大龍田 | 1898 | 鍾國榮 | ||
129 | 石馬 | 1901 | 朱復道 | ||
130 | 鐵場(龍川) | 1902 | 張道宏 | ||
131 | 葉塘 | 1905 | 古受恩 | ||
132 | 水口 | 1906 | 袁恩新 | ||
133 | 坭陂 | 1915 | 古恩倫 | ||
十六、羅崗區 (興寧) 轄7個 | 134 | 羅崗 | 1882 | 邊德志(德) | 廖道仁 |
135 | 羅浮司 | 1887 | 張就恩 | 何道安 | |
136 | 田心(龍川) | 1892 | 黎力基(德) | 郭道傳 | |
137 | 岡背 | 1898 | 列德基(德) | 黃錫恩 | |
138 | 黃陂 | 1902 | 曾永信 | ||
139 | 大坪 | 1907 | 藍明基(德) | 袁道蕃 | |
140 | 赤石渡(龍川麻布崗) | 1919 | 祈列堅(德) | 羅恩慈 | |
十七、梅州區 (梅州 )轄7個 | 141 | 黃塘 | 1878 | 戴約翰(德) | 陳歡道 |
142 | 蕉嶺 | 1887 | 由黃塘分來 | 張道志 | |
143 | 蓮塘下 | 1890 | 由黃塘分來 | ||
144 | 畲坑 | 1903 | 由黃塘分來 | ||
145 | 丙村 | 1905 | 陳春園 | 塗道良 | |
146 | 新埔 | 1915 | 林福民 | ||
147 | 白宮下 | 1922 | |||
以上17個區共有147個支會及宣道所,林立於東、梅、珠三江流域。 | |||||
資料來源: | 1 | 總理麥威廉刊發:崇真會1923年各支會財力比較一覽表,1924年5月。 | |||
2 | 鍾清源牧師:《崇真會歷史》,1924年。 | ||||
3 | 崇真會:《崇真會一百周年紀念特刊》,1948年。 |
1948年時,區會名稱及所轄支會或宣道所:
1. 香港區:轄9個
2. 廣州區:轄1個
3. 李朗區:轄9個
4. 浪口區:轄9個
5. 樟木頭區:轄5個
6. 葵涌區:轄1個
7. 古竹區:轄6個
8. 麻陂區:轄6個
9. 荷灣區:轄10個
10. 河源區:轄9個
11. 回龍區:轄6個
12. 連平區:轄6個
13. 忠信區:轄4個
14. 和平區:轄7個
15. 老隆區:轄7個
16. 藍口區:轄7個
17. 鶴市區:轄7個
18. 梅林區:轄9個
19. 元坑區:轄6個
20. 五華區:轄13個
21. 興寧區:轄6個
22. 龍田區:轄6個
23. 羅崗區:轄6個
24. 貝嶺區:轄5個
25. 梅州區:轄7個
以上25個區共有167個支會及宣道所,林立於東、梅、珠三江流域。百餘年來,崇真會經過艱難逆境,風吹雨打,但在上帝的恩眷之下,猶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起來,福音的種子已撒遍客家地方。1949年左右,歸主人數達兩萬餘人。
1948年(民國37年)崇真會職員表 | ||||||||
2013年2月5日摘自:1948年《崇真會百周年紀念特刊》 | ||||||||
所在地 | 序號 | 姓名 | 職位 | 所在地 | 序號 | 姓名 | 職位 | |
老隆崇真總會 | 1 | 何樹德 | 總牧 | 黎咀 | 88 | 彭克勤 | 教師 | |
2 | 張承恩 | 幹事 | 鶴市 | 89 | 張道芳 | 區牧 | ||
3 | 孔中聖 | 秘書 | 90 | 張祥嬌 | 女傳道 | |||
4 | 湯恩錫 | 財務 | 鶴市樂育小學 | 91 | 徐明德 | 小學校長 | ||
5 | 朱伯安(子宏) | 書記 | 92 | 張卓光 | 教員 | |||
6 | 古深恩 | 庶務 | 通衢 | 93 | 黃錫基 | 教師 | ||
7 | 鄔漢謙 | 巡牧 | 紫市兼博石、鹿水洞 | 94 | 黃維清 | 牧師 | ||
事假旅居廣州 | 8 | 曾恩蔚 | 巡牧 | 黃布兼宦境 | 95 | 張道謨 | 教師 | |
梅州黃塘 | 9 | 何道芬 | 區牧 | 藍口 | 96 | 徐向豪 | 區幹事 | |
10 | 繆恩昭 | 女傳道 | 97 | 林有真 | 女傳道 | |||
11 | 曾學明 | 女傳道 | 藍口小學 | 98 | 羅富我 | 教員 | ||
12 | 鍾虔恭 | 合作員 | 黃村 | 99 | 張育存 | 教師 | ||
梅州樂育中學 | 13 | 古敬恩 | 教員 | 康禾兼陳坑 | 100 | 曾安民 | 教師 | |
14 | 丁木英 | 教員 | 黃田兼清溪九社 | 101 | 謝恩榮 | 教師 | ||
15 | 張偉翔 | 教員 | 連平 | 102 | 張存道 | 區牧 | ||
16 | 陳滌新 | 教員 | 103 | 顏桂貞 | 女傳道 | |||
黃塘樂育小學 | 17 | 張致明 | 教員 | 新豐 | 104 | 張道華 | 牧師 | |
18 | 陳道根 | 教員 | 陂頭 | 105 | 羅少芳 | 教師 | ||
梅州德濟醫院 | 19 | 蘇恩深 | 牧師 | 隆興兼馬頭 | 106 | 林錫祺 | 教師 | |
20 | 鍾慈英 | 女傳道 | 曾坑兼馬頭 | 107 | 何恩文 | 教師 | ||
梅州樂育神學院 | 21 | 張化如 | 院長 | 義務主持馬頭教務 | 108 | 徐運芳 | 執事 | |
22 | 魏漢藩 | 教授 | 忠信 | 109 | 彭性昌 | 區牧 | ||
23 | 劉恩源 | 教授 | 三閣(下季病假) | 110 | 黃天成 | 教師 | ||
24 | 朱德馥 | 教員 | 龍崗兼駱湖 | 111 | 劉思瑾 | 教師 | ||
25 | 朱建安 | 書記 | 和平 | 112 | 李恩培 | 區牧 | ||
蕉嶺 | 26 | 古訪良 | 教師 | 上陵兼桃源 | 113 | 蔡求恩 | 教師 | |
畲坑 | 27 | 徐尚謙 | 牧師 | 貝嶺 | 114 | 蘇崇恩 | 區幹事 | |
丙村 | 28 | 李志謙 | 教師 | 貝嶺(下季出南洋) | 115 | 孫玉恩 | 女傳道 | |
新鋪 | 29 | 廖樂恩 | 教師 | 上坪兼大人村 | 116 | 史靈生 | 教師 | |
興寧刁屋壩 | 30 | 李道修 | 區牧 | 赤石渡兼麻布崗 | 117 | 孔貴恩 | 教師 | |
31 | 鄧潔清 | 女傳道 | 河源 | 118 | 鍾道真 | 區牧 | ||
沙坪 | 32 | 李勝榮 | 教師 | 119 | 羅守真 | 女傳道 | ||
坪塘 | 33 | 湯益民 | 教師 | 河源仁濟醫院 | 120 | 劉習廉 | 女傳道 | |
34 | 李育恩 | 合作員 | 河源 | 121 | 周天寵 | 合作員 | ||
坪塘樂育小學 | 35 | 羅沛生 | 小學校長 | 河源仁濟醫院 | 122 | 鄧運新 | 教師 | |
坭坡 | 36 | 陳仁基 | 教師 | 河源樂育小學 | 123 | 楊欽昌 | 小學校長 | |
水口兼新墟 | 37 | 魏添祥 | 教師 | 河源樂育小學(下季病假) | 124 | 朱道同 | 教員 | |
病假 | 38 | 包茂興 | 牧師 | 義合兼忠村 | 125 | 張道志 | 牧師 | |
龍田 | 39 | 彭裕增 | 區幹事 | 柏埔兼高望(秋季請假) | 126 | 張九華 | 教師 | |
40 | 蕭潔貞 | 女傳道 | 錦口兼黃塘埔尾 | 127 | 張立愚 | 教師 | ||
葉塘兼新陂 | 41 | 郭賜良 | 教師 | 廻龍 | 128 | 周維新 | 區牧 | |
石馬 | 42 | 包天心 | 教師 | 129 | 林守端 | 女傳道 | ||
鐵場兼洋貝 | 43 | 古叔方 | 教師 | 古嶺 | 130 | 李榮光 | 教師 | |
羅崗 | 44 | 張基文 | 區幹事 | 錫場 | 131 | 張昭堯 | 教師 | |
羅崗 | 45 | 曾新昭 | 女傳道 | 南湖兼葉村 | 132 | 劉雲華 | 教師 | |
羅浮 | 46 | 何道安 | 教師 | 平陵 | 133 | 張賜恩 | 教師 | |
大坪兼田心 | 47 | 周義生 | 教師 | 黃麻陂 | 134 | 徐錫清 | 區牧 | |
五華 | 48 | 廖醉道 | 區牧 | 135 | 黃淑蘭 | 女傳道 | ||
49 | 謝玉廉 | 女傳道 | 埔前 | 136 | 陳存道 | 教師 | ||
50 | 張惠安 | 合作員 | 公庄兼顯村 | 137 | 黃德良 | 教師 | ||
五華樂育小學 | 51 | 葉貴超 | 教員 | 古竹 | 138 | 古茂泉 | 區牧 | |
52 | 卓貴章 | 教員兼主任 | 139 | 戴蓮招 | 女傳道 | |||
雙頭兼坑尾 | 53 | 魏毓麟 | 牧師 | 古竹樂育中學(下學期調老隆) | 140 | 鄔接恩 | 教員 | |
54 | 楊惠英 | 女傳道 | 古竹樂育中學 | 141 | 林華甫 | 教員 | ||
大布坪 | 55 | 張樹華 | 教師 | 142 | 鄔立根 | 教員 | ||
樟村兼五祭石旁 | 56 | 徐旭真 | 牧師 | 義容兼清溪 | 143 | 張福源 | 牧師 | |
岐嶺 | 57 | 徐眷民 | 教師 | 下石兼藍塘好義 | 144 | 曾役天 | 教師 | |
孔目洞 | 58 | 李榮開 | 教師 | 李朗區駐鳳德嶺 | 145 | 黃天一 | 區幹事 | |
潭下兼錫坪 | 59 | 魏道良 | 牧師 | 146 | 張永貞 | 女傳道 | ||
水寨兼橫陂 | 60 | 卓道培 | 教師 | 李朗兼布吉橫崗 | 147 | 古道框 | 教師 | |
61 | 羅恩光 | 女傳道 | 龍崗兼湯坑坪山 | 148 | 張慈安 | 教師 | ||
梅林 | 62 | 古旭光 | 區牧 | 大塘肚(坑梓) | 149 | 廖道仁 | 教師 | |
63 | 張德貞 | 女傳道 | 浪口(本年八年病逝) | 150 | 吳懷德 | 區牧 | ||
64 | 陳元華 | 小學校長 | 三祝里 | 151 | 黃承欽 | 牧師 | ||
洛陽圍 | 65 | 何道誠 | 教師 | 樟坑徑 | 152 | 古旭熙 | 教師 | |
鯉江 | 66 | 湯孟榮 | 教師 | 黃麻埔 | 153 | 劉偉業 | 教師 | |
安流 | 67 | 張益德 | 教師 | 麻田 | 154 | 張明傑 | 教員 | |
華陽兼洞口 | 68 | 黃福永 | 教師 | 新田兼觀瀾 | 155 | 羅匡明 | 教師 | |
下拔兼雙頭 | 69 | 鍾天賜 | 教師 | 樟木頭 | 156 | 何道修 | 區牧 | |
老田 | 70 | 張國屏 | 教員 | 青溪兼約塘 | 157 | 曾道謙 | 教師 | |
元坑兼棟嶺琴口塘 | 71 | 黃道新 | 區牧 | 樟木頭 | 158 | 沈德貞 | 女傳道 | |
元坑 | 72 | 鄭贊善 | 小學校長 | 永安村兼長山口 | 159 | 曾道明 | 教師 | |
粘坑兼冰監 | 73 | 刁道南 | 牧師 | 葵涌 | 160 | 高茂仁 | 區幹事 | |
大田 | 74 | 黃季鸞 | 教師 | 葵涌小學 | 161 | 徐錫聖 | 小學校長 | |
荷灣(與區牧何道修合作) | 75 | 鍾育文 | 合作員 | 廣州 | 162 | 彭紹芳 | 教師 | |
荷灣 | 76 | 張恩容 | 女傳道 | 香港西營盤 | 163 | 曾國英 | 牧師 | |
忠壩兼敬梓秋溪 | 77 | 李賜祥 | 教師 | 164 | 周瑞英 | 女傳道 | ||
九和兼溫子墩頭 | 78 | 刁葆真 | 教師 | 深水埔 | 165 | 洪德仁 | 牧師 | |
龍窩 | 79 | 黃英華 | 教師 | 166 | 洪福康 | 教師 | ||
南嶺 | 80 | 陳綺華 | 教師 | 167 | 周美英 | 女傳道 | ||
老隆 | 81 | 徐錫康 | 區牧 | 九龍 | 168 | 陳玉蓮 | 女傳道 | |
82 | 游廉光 | 女傳道 | 筲箕灣 | 169 | 丘恩清 | 女傳道 | ||
老隆樂育小學 | 83 | 曾育新 | 小學校長 | 龍躍頭 | 170 | 萬福新 | 牧師 | |
老隆樂育小學(下季去職) | 84 | 何廉英 | 女教員 | 窩尾 | 171 | 萬自新 | 教師 | |
東水兼四都 | 85 | 鍾國英 | 教師 | 黃宜洲 | 172 | 黃恩傳 | 教師 | |
義都 | 86 | 李雲章 | 教師 | 香港西貢 | 173 | 湯兆奇 | 教師 | |
龍川兼柳城 | 87 | 鍾鏡酞 | 教師 | 香港南華甫 | 174 | 徐恩祥 | 教師 | |
附註: 1.各區次序依本屆總董事會第四次例會劃分六巡牧區之順序:梅興區、華紫區、龍河區、連和區、河博區、珠聯區。 2.除各教師兼任之支會或宣道所已見本表外,尚有梅州之南口,白宮,由黃塘區堂中西同工輪往講道;五華之蓮塘,溥市,由五華區堂中西同工輪往講道,均由各該區商量訂定。浪口區之坂田,崗頭暫由附近支會教師兼顧。 3.支會教師們有兼小學校長教員者,未於表內註明。 |
1948年崇真會各學校教職員表 | ||||||||
學校名稱 |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學校名稱 |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
樂育神學院 | 1 | 劉崇會 | 教授 | 紫金樂育中學 | 34 | 黃展炎 | 教員 | |
2 | 蘇瑞祺 | 庶務 | 35 | 陳蘇 | 教員 | |||
梅州樂育中學 | 3 | 鍾采盤 | 校長 | 36 | 吳闞平 | 教員 | ||
4 | 潘 泉 | 教務主任 | 37 | 鄧邦彥 | 教員 | |||
5 | 侯韻盛 | 軍訓教官 | 38 | 許上青 | 教員 | |||
6 | 饒秉 | 體育主任 | 39 | 江學文 | 教員兼小學教員 | |||
7 | 謝裕昌 | 童軍教練 | 40 | 鍾仁良 | 教員 | |||
8 | 何伯澄 | 教員 | 41 | 陳存德 | 校醫 | |||
9 | 黃培蘭 | 教員 | 42 | 陳紹賢 | 書記 | |||
10 | 李娥英 | 教員 | 43 | 余惠英 | 教員 | |||
11 | 古振瓊 | 教員 | 梅縣樂育小學 | 44 | 曾令暢 | 教導主任 | ||
12 | 劉偉雄 | 教員 | 45 | 梁梅特 | 訓導主任 | |||
13 | 宋福康 | 教員 | 46 | 李志英 | 教員 | |||
14 | 李少雲 | 教員 | 47 | 梁慧生 | 教員 | |||
15 | 江輝堂 | 教務員兼書記 | 48 | 陳子和 | 書記 | |||
16 | 江騰成 | 訓導員兼書記 | 坪塘樂育小學 | 49 | 何昆芳 | 教導主任 | ||
17 | 鍾 生 | 事務員 | 50 | 廖靄娥 | 教員 | |||
18 | 鍾奇金 | 理化管理員兼書記 | 51 | 羅潤如 | 教員 | |||
五華樂賢中學 | 19 | 劉祖光 | 校長 | 52 | 羅名順 | 教員 | ||
20 | 李慕懷 | 教導主任 | 羅崗樂育小學 | 53 | 包秉彝 | 訓導主任 | ||
21 | 朱振文 | 訓育組長 | 54 | 黎國良 | 教導主任 | |||
22 | 劉瓊芳 | 體育組長 | 55 | 楊文星 | 教員 | |||
23 | 曾錫球 | 教員 | 五華樂育小學 | 56 | 劉慶光 | 教員 | ||
24 | 黃宗洪 | 教員 | 57 | 古樂霞 | 教員 | |||
25 | 張恩球 | 教員 | 岐嶺樂育小學 | 58 | 梁思靖 | 教導主任 | ||
26 | 卓樂群 | 教員兼附小教員 | 59 | 陳士敏 | 訓導主任 | |||
27 | 羅廷贊 | 書記兼附小教員 | 60 | 鍾如春 | 教員 | |||
紫金樂育中學 | 28 | 陳安泰 | 校長 | 61 | 徐秀蘭 | 教員 | ||
29 | 賴伯望 | 教務主任 | 嵩頭樂育小學 | 62 | 曾立寬 | 校長 | ||
30 | 羅貴先 | 訓導主任 | 63 | 鍾遠福 | 教導主任 | |||
31 | 潘敬文 | 教員 | 64 | 張懷仁 | 衛生組長 | |||
32 | 陳克明 | 教員 | 65 | 曾志元 | 訓育組長 | |||
33 | 張家燕 | 教員 | 66 | 劉梅恩 | 女生指導 | |||
潭下樂育小學 | 67 | 張思光 | 教員 | 河源樂育小學 | 100 | 冼國安 | 教員 | |
68 | 黎娥君 | 教員 | 101 | 俞力勛 | 教員 | |||
69 | 張學信 | 教員 | 102 | 張雲光 | 教員 | |||
70 | 魏毓梅 | 教員 | 103 | 陳佩蘭 | 教員 | |||
水寨樂育小學 | 71 | 鄭頌齡 | 教員 | 104 | 朱竟新 | 教員 | ||
72 | 李 明 | 教員 | 錦口樂育小學 | 105 | 冼應銘 | 教導主任 | ||
73 | 周嘉元 | 教員 | 106 | 曾宏漢 | 訓導主任 | |||
大布坪樂育小學 | 74 | 藍偉龍 | 教務主任 | 107 | 朱水源 | 教員 | ||
75 | 古友明 | 訓育主任 | 108 | 范啟華 | 教員 | |||
梅林樂育小學 | 76 | 張泳洲 | 教務主任 | 公庄樂育小學 | 109 | 江漢誠 | 教員 | |
77 | 彭玉燕 | 訓育主任 | 110 | 江道純 | 教員 | |||
78 | 彭展華 | 教員 | 麻陂樂育小學 | 111 | 黎新恩 | 教員 | ||
老田小學 | 79 | 張禮棠 | 教員 | 112 | 李偉華 | 教員 | ||
安流樂育小學 | 80 | 張志堯 | 教務主任 | 113 | 陳道宏 | 教導主任 | ||
81 | 胡茂春 | 教員 | 114 | 溫覺民 | 教員 | |||
元坑樂育小學 | 82 | 張茂宏 | 教員 | 115 | 李靈聰 | 訓育主任 | ||
83 | 張立懷 | 教員 | 古竹樂育小學 | 116 | 陳愛信 | 校長 | ||
84 | 曾恩臨 | 教員 | 117 | 江學文 | 教導主任 | |||
荷灣樂育小學 | 85 | 江君滿 | 校長 | 118 | 江澡文 | 教員 | ||
86 | 鍾日欽 | 教員 | 119 | 戴元 | 教員 | |||
87 | 鍾鎮南 | 教員 | 永安村小學 | 120 | 張來安 | 教員 | ||
老隆樂育小學 | 88 | 鍾如琛 | 教導主任 | 葵涌樂育小學 | 121 | 徐善芳 | 教員 | |
89 | 曾繁淵 | 教員 | 深水埔崇真學校 | 122 | 楊向榮 | 校長 | ||
90 | 曾國勇 | 教員 | 123 | 何恩愛 | 副校長 | |||
鶴市樂育小學 | 91 | 李道山 | 教員 | 124 | 周卓南 | 校主任 | ||
通衢樂育小學 | 92 | 葉錦雲 | 教導主任 | 125 | 張振邦 | 訓育主任 | ||
93 | 吳雲初 | 訓育主任 | 126 | 徐雲祥 | 事務主任 | |||
藍口樂善小學 | 94 | 朱宗維 | 教員 | 127 | 丘一琴 | 教員 | ||
95 | 湯兆榮 | 教員 | 128 | 吳智仁 | 教員 | |||
和平東山樂育小學 | 96 | 葉秋仿 | 教導主任 | 129 | 方立德 | 教員 | ||
97 | 陳怡新 | 教員 | 130 | 黃曼平 | 教員 | |||
98 | 古志謀 | 教員 | 131 | 顏殿英 | 教員 | |||
99 | 李裕嫻 | 教員 | 132 | 黃品勤 | 監學 | |||
說明:各校職員已見1948年崇真會職員表者,不再列入本表。 | ||||||||
摘自:1948年《崇真會百周年紀念特刊》 |
1953年崇真會各教堂名單 | ||||||||||
2013年2月5日 | ||||||||||
序號 | 教堂名稱 | 地 址 | 原負責人 | 現負責人 | 序號 | 教堂名稱 | 地 址 | 原負責人 | 現負責人 | |
1 | 廣州崇真堂 | 廣州越華路88號 | 魏毓靈 | 魏毓靈 | 38 | 河源城福音堂 | 河源老墟南門外 | 鍾道興 | ||
2 | 李朗福音堂 | 寶安李朗 | 曾道明 | 曾道明 | 39 | 石公神福音堂 | 紫金石公神 | 張道志 | ||
3 | 布吉福音堂 | 寶安布吉墟 | 曾道明(兼) | 40 | 高望福音堂 | 紫金高望 | 張道志(兼) | |||
4 | 鳳德嶺福音堂 | 東莞塘鳳鄉 | 黃天一 | 黃天一 | 41 | 義合福音堂 | 河源義合 | 鍾道興(兼) | ||
5 | 龍崗福音堂 | 惠陽縣龍崗 | 張慈安 | 張慈安 | 42 | 柏埔福音堂 | 紫金柏埔 | 張賜恩 | ||
6 | 橫崗福音堂 | 惠陽縣橫崗 | 張慈安(兼) | 43 | 錦口福音堂 | 紫金錦口 | 鄧運新 | 鄧運新 | ||
7 | 鹽田福音堂 | 惠陽縣鹽田 | 張慈安(兼) | 44 | 黃塘福音堂 | 紫金黃塘 | 鄧運新(兼) | |||
8 | 葵涌福音堂 | 惠陽縣葵沙鄉 | 劉思強 | 45 | 廻龍福音堂 | 河源廻龍 | 周維新 | |||
9 | 湯坑福音堂 | 惠陽縣湯坑 | 劉思強(兼) | 46 | 古嶺福音堂 | 河源古嶺 | 李榮光 | 曾達勛 | ||
10 | 坪山福音堂 | 惠陽縣坪山 | 劉思強(兼) | 47 | 南湖福音堂 | 河源南湖新墟 | 劉思瑾 | 李發興 | ||
11 | 大肚塘福音堂(坑梓) | 惠陽縣大塘肚 | 廖道仁 | 48 | 葉村福音堂 | 河源葉村 | 劉思瑾(兼) | |||
12 | 樟木頭福音堂 | 東莞樟木頭 | 連中平 | 劉建森 | 49 | 黃田福音堂 | 河源黃田墟 | 張益德 | 李道修 | |
13 | 清溪福音堂 | 東莞清溪 | 曾道謙 | 曾道謙 | 50 | 清溪福音堂 | 河源清溪 | 張益德(兼) | ||
14 | 約場福音堂 | 東莞約場 | 曾道謙(兼) | 陳崇文 | 51 | 久社福音堂 | 河源久社 | 張益德(兼) | ||
15 | 浪口福音堂 | 寶安浪口 | 萬自新 | 52 | 平陵福音堂 | 龍門平陵墟 | 李樹芬 | |||
16 | 觀瀾福音堂 | 東莞觀瀾 | 徐錫清 | 張偉鈞 | 53 | 錫場福音堂 | 新豐錫場 | 張紹堯 | 張紹堯 | |
17 | 新田福音堂 | 東莞新田 | 劉天風 | 54 | 連平福音堂 | 連平縣城西門外墩下 | 黃季鸞 | |||
18 | 三祝里福音堂 | 寶安石岩 | 魏宜嘉 | 魏宜嘉 | 55 | 陂頭福音堂 | 連平縣陂頭 | 羅少芳 | ||
19 | 黃麻布福音堂 | 寶安石岩 | 劉偉業 | 劉偉業 | 56 | 隆興福音堂 | 連平縣隆興 | 林錫祺 | 巫希永 | |
20 | 樟坑徑福音堂 | 東莞樟坑徑 | 古旭熙 | 古旭熙 | 57 | 忠信福音堂 | 連平忠信 | 彭性昌 | ||
21 | 麻冚福音堂 | 寶安沙河 | 古道框 | 古道框 | 58 | 三閣福音堂 | 連平三閣 | 古深恩 | 古深恩 | |
22 | 坂田福音堂 | 寶安坂田 | 溫育先 | 59 | 新豐福音堂 | 新豐縣城西門 | 張道華 | 張道華 | ||
23 | 崗頭福音堂 | 寶安崗頭仔 | 溫育先 | 60 | 馬頭福音堂 | 新豐馬頭墟 | 徐運芳 | 徐運芳 | ||
24 | 長山口福音堂 | 東莞長山口 | 高茂榮 | 張民偉 | 61 | 曾坑福音堂 | 新豐 | 何恩文 | 餘明星 | |
25 | 永安村福音堂 | 東莞長安村 | 羅匡民 | 張元福 | 62 | 龍崗福音堂 | 河源船塘 | 劉雲華 | ||
26 | 古竹福音堂 | 紫金古竹 | 曾慶永 | 陳德安 | 63 | 駱湖福音堂 | 河源駱湖 | 劉雲華(兼) | ||
27 | 義容福音堂 | 紫金義容石下 | 張立慰 | 黃道新 | 64 | 和平城福音堂 | 和平縣城東山下 | 朱德馥 | 朱德馥 | |
28 | 清溪福音堂 | 紫金清溪 | 黃道新(兼) | 張福源 | 65 | 上陵福音堂 | 和平上陵 | 鍾接恩 | ||
29 | 下石福音堂 | 紫金安石 | 曾役天 | 徐鏡仁 | 66 | 桃源福音堂 | 和平桃樹窯 | 鍾接恩(兼) | ||
30 | 藍塘福音堂 | 紫金鳳凰 | 曾役天(兼) | 陳德安 | 67 | 熱水福音堂 | 和平熱水 | 古受恩 | 陳惠貞 | |
31 | 好義福音堂 | 紫金好義 | 曾役天(兼) | 68 | 林寨福音堂 | 和平林寨 | 蔡求恩 | 陳訪鄒 | ||
32 | 黃麻陂福音堂 | 博羅黃麻陂 | 溫緝光 | 69 | 古寨福音堂 | 和平古寨 | 蔡求恩(兼) | 梁毓和 | ||
33 | 觀音閣福音堂 | 博羅觀音閣 | 黃淑蘭(兼) | 70 | 彭寨福音堂 | 和平彭寨 | 蔡求恩(兼) | |||
34 | 埔前福音堂 | 博羅埔前 | 陳存道 | 黃仲鸞 | 71 | 貝嶺福音堂 | 龍川貝嶺墟 | 蘇崇惠 | 馮達三 | |
35 | 石壩福音堂 | 博羅石壩 | 陳存道(兼) | 鍾耀新 | 72 | 上坪福音堂 | 龍川上坪 | 周義生 | ||
36 | 公庄福音堂 | 博羅獺仔墟 | 黃德良 | 黃漢光 | 73 | 大人村福音堂 | 龍川上坪大人村 | 周義生(兼) | ||
37 | 顯村福音堂 | 博羅顯村 | 黃德佳(兼) | 74 | 赤石渡福音堂 | 龍川興良鄉赤化村 | 孔貴恩 | |||
序號 | 教堂名稱 | 地 址 | 原負責人 | 現負責人 | 序號 | 教堂名稱 | 地 址 | 原負責人 | 現負責人 | |
75 | 麻布崗福音堂 | 龍川麻布崗 | 孔貴恩(兼) | 114 | 大布坪福音堂 | 五華布湯 | 林華浦 | |||
76 | 鶴市福音堂 | 龍川鶴市 | 張承恩 | 張承恩 | 115 | 樟村福音堂 | 五華樟村 | 徐旭真 | 張仕昌 | |
77 | 老隆福音堂 | 龍川老隆鎮 | 魏道良 | 魏道良 | 116 | 歧嶺福音堂 | 五華歧嶺 | 徐眷民 | 鍾保亭 | |
78 | 佗城福音堂 | 龍川佗城 | 曾省宗 | 張福恩 | 117 | 孔目洞福音堂 | 五華孔目洞 | 游德明 | ||
79 | 柳城福音堂 | 河源柳城 | 曾省宗(兼) | 118 | 潭下福音堂 | 五華潭下 | 鄔立根 | |||
80 | 東水福音堂 | 和平東水 | 鍾國英 | 張恩存 | 119 | 錫坪福音堂 | 五華錫坪 | 鄔立根(兼) | ||
81 | 四都福音堂 | 龍川四都 | 鍾國英(兼) | 120 | 水寨福音堂 | 五華水寨 | 廖醉道 | 陳勝君 | ||
82 | 義都福音堂 | 龍川義都 | 鍾國英(兼) | 李雲章 | 121 | 梅林福音堂 | 五華梅林 | 古旭光 | 古旭光 | |
83 | 黎咀福音堂 | 龍川黎咀 | 彭克勤 | 122 | 洛陽圍福音堂 | 五華聯和 | 鍾天賜 | 宋文華 | ||
84 | 藍口福音堂 | 河源藍口 | 古茂泉 | 陳潤初 | 123 | 鯉江福音堂 | 五華鯉魚江 | 湯孟榮 | 張柏梁 | |
85 | 黃村福音堂 | 河源黃村 | 張育存 | 張國章 | 124 | 安流福音堂 | 五華安流青江坪 | 張樹華 | 廖子銷 | |
86 | 康禾福音堂 | 河源康禾 | 曾安民 | 刁運 | 125 | 華陽福音堂 | 五華錫坪鄉 | 古淑芳 | 鄒受恩 | |
87 | 陳坑福音堂 | 河源康禾陳坑 | 曾安民(兼) | 126 | 下撥福音堂 | 五華下撥 | 張德良 | |||
88 | 通衢福音堂 | 龍川通衢 | 黃錫基 | 葉名泉 | 127 | 老田福音堂 | 五華塘湖 | 張國屏 | ||
89 | 紫市福音堂 | 龍川紫市 | 張惠安 | 羅仁恩 | 128 | 興寧城福音堂 | 興寧縣城新西門外 | 魏漢潘 | 魏漢潘 | |
90 | 博石福音堂 | 龍川博石下 | 包茂興 | 李桂貞 | 129 | 坪塘福音堂 | 興寧坪石 | 徐向豪 | 陳雨蒼 | |
91 | 黃布福音堂 | 龍川黃布 | 李志謙 | 130 | 沙坪福音堂 | 興寧永安 | 李勝榮 | 陳榮一 | ||
92 | 宦境福音堂 | 龍川宦境 | 李志謙(兼) | 131 | 泥陂福音堂 | 興寧泥陂 | 陳仁基 | 陳仁基 | ||
93 | 荷灣福音堂 | 紫金荷樹灣 | 鍾毓文 | 謝妙玉 | 132 | 水口福音堂 | 興寧水口 | 何道成 | 劉道輝 | |
94 | 紫金城福音堂 | 紫金縣城米行街 | 周天寵 | 周天寵 | 133 | 龍田福音堂 | 興寧大龍田 | 李育恩 | 李育恩 | |
95 | 埔尾福音堂 | 紫金埔尾 | 周天寵(兼) | 134 | 葉塘福音堂 | 興寧葉塘 | 郭仕良 | 郭仕良 | ||
96 | 忠壩福音堂 | 紫金忠壩 | 李賜祥 | 陳綸華 | 135 | 新陂福音堂 | 興寧新陂 | 陳平章 | ||
97 | 敬梓福音堂 | 紫金敬梓 | 李賜祥(兼) | 136 | 石馬福音堂 | 興寧石馬 | 包天心 | 陳漢忠 | ||
98 | 秋溪福音堂 | 紫金秋溪 | 李賜祥(兼) | 137 | 鐵場福音堂 | 龍川鐵場 | 張道漠 | 陳道芳 | ||
99 | 九和福音堂 | 紫金九和 | 謝恩榮 | 李福來 | 138 | 洋貝福音堂 | 龍川洋貝 | 張道漠(兼) | ||
100 | 溫子福音堂 | 紫金高塘 | 謝恩榮(兼) | 139 | 羅崗福音堂 | 興寧羅崗 | 張基文 | 張基文 | ||
101 | 墩頭福音堂 | 紫金墩頭 | 謝恩榮(兼) | 140 | 崗背福音堂 | 興寧崗背 | 朱心梅 | |||
102 | 龍窩福音堂 | 紫金龍窩 | 陳元華 | 141 | 羅浮司福音堂 | 興寧羅浮 | 鄔接恩 | |||
103 | 南嶺福音堂 | 紫金南嶺 | 陳綺華 | 142 | 大坪福音堂 | 興寧大坪 | 史靈生 | |||
104 | 元坑福音堂 | 五華長布元坑 | 湯益民 | 曾德福 | 143 | 田心福音堂 | 龍川田心 | 史靈生(兼) | ||
105 | 棟嶺福音堂 | 五華棟嶺下 | 湯益明(兼) | 144 | 黃塘福音堂 | 梅州黃塘 | 何道芬 | 何道芬 | ||
106 | 琴口福音堂 | 五華長布 | 葉心香 | 145 | 蕉嶺福音堂 | 蕉嶺城南門外 | 古訪良 | 古訪良 | ||
107 | 粘坑福音堂 | 五華粘坑 | 羅春福 | 徐仁懷 | 146 | 新鋪福音堂 | 蕉嶺新鋪墟 | 魏惠章 | ||
108 | 冰監福音堂 | 五華冰監 | 羅春福(兼) | 147 | 畲坑福音堂 | 梅州畲坑墟 | 徐向謙 | 徐向謙 | ||
109 | 大田福音堂 | 五華大田桐子輋 | 黃福永 | 148 | 丙村福音堂 | 梅州丙村 | 張化人 | 張化人 | ||
110 | 黃塘嶺福音堂 | 五華華城河西 | 卓道培 | 卓道培 | 149 | 南口福音堂 | 梅州南口墟 | 何道芬(兼) | ||
111 | 蓮塘福音堂 | 五華蓮塘 | 卓道培(兼) | 150 | 白宮下福音堂 | 梅州白宮下 | 何道芬(兼) | |||
112 | 轉水角福音堂 | 五華轉水角 | 卓道培(兼) | 151 | 西洋福音堂 | 梅州西洋墟 | 張端心(兼) | |||
113 | 嵩頭福音堂 | 五華嵩頭 | 葉貴超 | 鍾清耀 | 152 | 蓮塘福音堂 | 梅州蓮塘下 | 張端心(兼) |
香港崇真會是世界信義宗聯會的成員,可是崇真會的前身是巴色傳道會;他差派來中國傳道的傳教士有來自信義宗的,也有來自改革宗的,因此崇真會在教義、教會體制、以及體制、以及體拜儀式各方面,都有兩宗混合的跡象。
首先簡單地申述信義宗的幾個教義重點。
第一、信義宗教會是一個推崇聖經,認它是基督徒信仰與行為之最高準繩的教會。我們曉得,馬丁路德所以對當日的天主教會表示不滿、提出抗議,乃是由於他發覺當日的教會在信仰和生活實踐方面,有好些地方都違反了聖經裡面所明示的真理。在研贊聖經方面,他們以教皇及教會傳統為解釋聖經的最高權威。但馬丁路德根據聖經(參賽六一6;六六21;彼前二5.9;啟一6等)認定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祭司”的職位,可以直接到神面前與他親近,因此也就可以直接研究聖經,並不需要任何更高權威的指示。
不過,路德也曉得,這種主張可能導致“個人主義”的危險,因此提醒信徒在研究及解釋聖經時,應以古教會所留下來的三大信經為依歸,就是“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註:此信經乃是針對阿利烏派異端、聖子受造、與聖父不同體之說而作的信經 - 強調基督之位格和神性)、以及“阿他那修信經”(註:此信經揭櫫三位一體和詭成人身的信仰)。此外,路德在一五二九年又出版了“大小基督問答”;翌年,即一五三O年信義宗教會再公布了“奧斯堡信條”。這些都是根據聖經而對基督教信仰所作的扼要申述。它們的作用不是取代聖經,乃是為了幫助信徒有系統地了解聖經的真理,並且在研究聖經時不致陷於“私人判斷”的偏差。
第二、信義宗教會也是強調“唯獨恩典”、“唯獨信心”的教會。事實上,“以信稱義”不是信義宗獨有的信仰;即連天主教也不否認「以信稱義」的教義。可是,信義宗強調「唯獨」以信稱義,“唯獨”靠恩得救(參羅三28;加三11;弗二8,9)。再加上信義宗強調聖經乃是基督教信仰之「唯一」本源,否認教會的傳統與聖經具有同等的權威,因此被稱為標榜三大“唯獨”的教會;即“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信義宗教會一切教導、實際上都離不了這三個基本原則。
保羅在羅馬書、加拉太書、和以弗所書裡面對於唯獨以信稱義,唯獨靠恩得救的信仰有很詳細的闡釋。簡單的說,保羅深信,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沒有一個人能在神面前靠行完全律法而稱義,唯獨藉信心接受神在基督耶穌里所施的恩惠才能得救。自然,這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也不是說基督徒不必有好行為;因為信心包涵悔改在內,蒙恩的基督徒行事為人也應該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腓一27;帖前二12)。
第三、信義宗教會是一個看重聖禮的教會。信義宗教會與其它復原教會一樣承兩種聖禮,即聖洗禮和聖餐禮。因為這兩種禮儀都是耶穌親自設立的,又是神“恩典的器皿”,意思是說,神借著有形之物,賜給凡以信心去領受的人屬天的恩惠。按照信義宗的信仰,聖禮不單是象徵性的或者紀念性的儀式,也是神所命定的方法,藉以把他屬天的恩典和能力賜給我們。洗禮不單是一種象徵的禮儀,也是“重生的洗”;意思就是,凡憑信心領受洗禮的人,在洗禮中蒙神賜予洗凈罪惡、更新生命的恩惠,成為新造的人。聖餐也不單是一種紀念性的禮儀,紀念耶穌的死;它也是神所制定的一種“恩具”,意思就是,在聖餐中,神借著有形的餅酒,把屬天的赦罪之恩賜給凡以悔改的心領受的人,並且藉此聖禮,加強我們和他並信徒之間的團契,促進我們靈命的增長。
在上述三方面,崇真會的信仰,基本上都與信義宗各教會相同。不過,在中國大陸的崇真會,在“學道班”和“堅信班”中,向來都以改革宗的“海得堡教義問答”為主要課本,而輔以路德的“基督徒小問答”。可見,就在教義方面,崇真會也雜有改革宗的成分(附註:“海得堡教義問答”乃是改革宗信條中最通行和最有權威的。此信條由同情墨蘭頓和加爾文兩人的神學立場之兩位在海得堡大學任教的年青教授執筆,在1563年出版。“本問答語言純粹,符合聖經,秩序井然,神學中和。它的聖餐論及基督的性格論屬於慈運理加爾文派;它的反神人協作主義屬於路德加爾文派,可是它並未顯然主張嚴格的預定論;而在個人的信靠和沉思的天才上,它卻表現墨蘭頓的風格” - 歷代基督教信條第179-180頁)。不僅如此,在教會的體制和禮拜儀式上,崇真會更加接近改革宗。無怪乎多年前在香港的一些信義宗教會領袖,認為崇真會乃是“混血兒”,因而拒絕本會在神學教育上互相合作的建議。
教會有四種的基本教會體制,即“主教制”、“教皇制”、“公理制”和“長老制”;崇真教會的組織乃是長老制,即改革宗教會的體制。然而純粹的信義宗教會,基本上則屬於“主教制”。崇真會所以採取長老制,乃是因為巴色母會素來都不強調“宗派”信仰,只是實際情形而決定採取最適合於當地信徒的教會體制。由於實際情形而決定採取最適合於當地信徒的教會體制。由於他們當昤認為長老制的組織最適合客家教會,因此便採用了長老制。這樣便叫教牧人員和平信徒在治理教會的事上共同負責;同時也使各地方教會彼此之間能夠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收合作互助的果效。
崇真會也仿效改革宗的禮拜儀式多過於信義宗的禮拜儀式。馬丁路德改教時,著重於教義方面的改正,對於教會體制問題,除了反對教皇的無上權威以外,對主教制的組織並不反對,結果信義宗教會也便沿用了主教制。同時在禮拜儀式方面,除了反對崇拜聖母馬利亞和古聖徒以外,也盡量沿用當時大公教會的儀式。但慈運理和加爾文則比較激烈,因此在教會行政組織和禮拜儀式上都獨創一格。崇真會受了瑞士和法國的改革宗教會在這方面的影響,因此不僅在教會體制上仿效長老制,在崇拜禮儀上也與天主教回異,簡化得多,並且容許平信徒在崇拜聚會中擔任主席。這與信義宗其它教會完全由聖職人員一手包辦禮儀的作風大不相同。各位只要參加一次其它信義宗教會的主日崇拜,並且注意他們禮拜堂中聖壇和講台的布置情形,便可以更加具體地體會到崇真會在這方面與他們的分別。
總上以觀,崇真會在教義方面,基本上與信義宗各教會相同,但在教會體制和禮拜儀式上則與信義宗教會有很大的差別,而接近改革宗。這並不是一件可惜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引以為榮的事;因為這便表明,崇真會自開始的時候便已洋溢著教會合一的精神!保羅說:“恩賜原有分別,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十二4-7);又說:“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7-12)。可見,神顯然喜歡他的子民,各自在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以其獨特的方式去表揚他們共同的信仰,去實施他們在神國度中同心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