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梁實秋舊居的結果 展開
- 北京故居
- 位於重慶市的建築
梁實秋舊居
北京故居
梁實秋故居,有位於內務部街20號北京故居,有俊愛方市南魚山路33號青島故居,有重慶舊居。梁實秋在內務部街20號前後三次共住了二十多年,在衚衕中段北側,是一座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院門是被稱作“如意門”的屋宇式街門,院門外原有三步台階,由於衚衕內的地面增高,里院東廂房東側至院牆之間的庭院與後院相連,形成一個曲尺型的院落。
梁實秋故居門口的石獅
梁實秋故居
內務部街20號是梁實秋的出生地。1903年1月6日,梁實秋出生在里院西廂房,待到1948年他離開這個院子時,則主要住在“西小院”,北房是卧室,南屋是書房。梁實秋的客廳是“外院西院”的南房,客廳的南牆上掛著徐悲鴻的“奔馬”,上書“哀鳴思戰鬥送實秋文豪”。對於梁實秋而言,“故居的一枝一葉,一草一木,是那樣的引人動情。”梁實秋在故居卧室後面建有一個在當時屬於很講究的衛生間,衛生間的外面有一棵大棗樹,品種是北京的特產——郎家園尜尜棗的,棗樹至今仍在。人物簡介物梁實秋(1903年—1987年)現代文學評論家、散文家梁實秋、翻譯家,原名梁治華,筆名秋郎等,浙江杭縣人。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1921年發表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1923年赴美留學,留學期間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1926年回國,發表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認為中國新文學應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副刊《文學周刊》。1934年任北京大學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抗日戰爭勝利后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學院教授。他的散文,旁徵博引,左右逢源,融會古今中外的實例和名言軼事而得其自然與熨帖,不炫耀,有真色。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看雲集》、《秋室雜文》、《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1987年11月3日病逝於台北,享年84歲。
梁實秋舊居[北京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