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苦刺頭的結果 展開
- 苦刺頭
- 風黨竻
苦刺頭
苦刺頭
刺三甲又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藥性備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等,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生於溪邊,山腳、路旁及丘陵地的灌木叢中。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江西、湖南等地。9~10月間挖取,鮮用,或鮮時剝取根皮曬乾。其葉含蒲公英賽醇及其乙酸酯、β-谷甾醇、卅一烷、卅醇及卅二醇等。性味苦辛,涼。可治感冒高熱,咳痰帶血,風濕性關節炎,黃疸,白帶,尿路結石,跌打損傷,癤腫瘡瘍。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舒筋活血的功效。
苦刺頭
本植物的嫩枝葉(白竻薳)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於溪邊,山腳、路旁及丘陵地的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江西、湖南等地。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採收】 9~10月間挖取,鮮用,或鮮時剝取根皮曬乾。
【化學成份】葉含蒲公英賽醇及其乙酸酯、β-谷甾醇、卅一烷、卅醇及卅二醇等。
【性味】
苦辛,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苦辛。"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苦辛,性微寒。"
③《草木便方》:"甘辛,微寒。"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肺、腎。"
②《閩東本草》:"入肝、腎、胃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利濕,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熱,咳痰帶血,風濕性關節炎,黃疸,白帶,尿路結石,跌打損傷,癤腫瘡瘍。
苦刺頭
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氣,筋骨拘攣,小兒腳軟。"
②《生草藥性備要》:"根同蟛蜞菊搗爛敷瘡。洗爛腳。"
③《本草求原》:"止熱咳。"
④《草木便方》:"除風濕,治筋骨拘攣,腰膝勞傷。散跌損瘀血。"
⑤《分類草藥性》:"治白帶,風濕麻木。"
⑥《天寶本草》:"治偏正頭風。"
⑦《四川中藥志》:"塗刀傷,生肌。"
⑨《貴州草藥》:"舒筋活血,驅風除濕,理氣,平喘,止咳。"
⑩《廣西中草藥》:"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傷,癤腫瘡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搗敷。
【宜忌】《閩東本草》:"孕婦忌用。"
【摘錄】《*辭典》
【選方】
2、治勞傷風濕:刺三加根皮五至八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風濕跌打:三葉五加根一至二兩。水煎或浸酒服。(《廣西中草藥》)
5、治跌打損傷:三加根皮、甜酒各適量,搗敷。(江西《草藥手冊》)
6、治骨折:刺三加根皮,搗碎,酒調勻,微炒熱,包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7、治陽黃:鮮三加皮根四兩,鮮白蘿蔔塊根二兩,冰糖五錢。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9、治腰痛:白竻根三兩,烏賊干兩隻。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0、治咳嗽及哮喘:刺三加根五錢,倒生根五錢,葵花桿心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11、治咳嗽痰中帶血:刺三加根、九重根、果上葉、閹雞尾、白芨各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12、治療瘡:白竻根一至二兩,水煎服;另取葉一握調冬蜜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13、治背花瘡:三加、紫花地丁、金櫻子葉,匍匐堇,共搗爛,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14、治乳吹、乳癰:白竻根一至二兩,酌加紅薯燒酒烤服。(《福建民間草藥》)
15、治白帶、月經困難:三加三錢,紅牛膝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