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滿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書法家
王東滿,男,筆名漳柳、高揚。1941出生,漢族,山西長治人,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書法家,人稱“太行奇才”。
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大夢醒來遲》等。
王東滿(照片1)
現為山西省文聯副主席、山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山西文學院副院長、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等。
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長篇小說《大夢醒來遲》 | 長篇小說《風流父子》 | 中短篇集《柳大翠一家的故事》 | 中短篇集 |
散文報告文學《鄧小平在太行》 | 散文報告文學《島國行》 | 散文報告文學《高揚齋文集》 | 詩詞書法《王東滿詩詞書法集》 |
詩詞書法藝苑翰墨》 | 影視戲劇《男兒淚》 | 《王東滿文集》 |
王東滿在其12條屏前
獲獎作品 | 獲得獎項 |
《風流父子》 | 飛天獎 |
《活人難》 | 《聯合報》第十五屆優秀小說獎 |
《點燃朝霞的人》 | 趙樹理文學獎和山西文學優秀作品獎 |
王東滿文集
年代農村的變革引起了作家的極大關注。東滿的小說大都是關於農村題材的,他的六部長篇中就有四部是寫農村的。東滿的小說創作深受“山藥蛋派”的影響,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注重情節的巧妙安排、注重語言的通俗流暢,但同老一輩作家相比,他的作品題材更為寬泛、人物更為多樣,大都直面人生、緊貼現實,真實地反映時代的變遷,特別是表現新時期農村所發生的偉大變革。東滿的小說不同於老一輩作家的是,他筆下的農民形象,已經不同於背負著沉重負擔的舊時代的農民,而是新的歷史時期富有時代特徵的新的農民,他們有著與他們的長輩們完全不同的情感追求、生活習慣和人生經歷。這是東滿這一代作家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
王東滿書法作品
短篇小說《柳大翠的故事》和中篇小說《點燃朝霞的人》,描寫的是改革初期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時的故
事,但反映的不是在農村要不要承包的矛盾,而是反映了這場偉大變革在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上所引起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作品寫的是偏僻的山村小鎮和普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從中可以看到時代潮流的折光,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反映了農村變革中存在的人們所關心的普遍問題。柳大翠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農村婦女的典型形象,是具有時代特徵的有血有肉的新人,在她的身上體現著新的一代農民堅定地走社會主義的信念和決心,也顯示了農村的活力、希望和未來。
董其中為王東滿製作藏書票
東滿的散文收入文集的有161篇,內容多反映現實,描繪人生百態、大千世界、生活萬象,敘事委婉動人,語言風趣幽默。他寫的《初試桑那浴》《學車記》等以其獨特的生活感受,寫得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在讀者中廣泛傳看。東滿的散文很少觸景生情、迎風落淚之作,或發思古之幽情、澆心中之塊壘,而是充滿憤世嫉俗、憂國憂民之情懷,針砭時弊,直抒胸臆,如《吃黑行》《山西能否免談煤》《內陸風月場———“錢多,人傻,快來”》等內涵深刻、語言犀利的文章,都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東滿以小說聞名,但在舊體詩詞創作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一部《高揚齋詩草》引起詩壇的廣泛注意。他在賦詩填詞的同時,又酷愛書畫,詩詞、書法相得益彰,一部《王東滿詩詞書法集》更是引起書法界的極大興趣。“詩錦補天缺,翰墨供逍遙”,是詩人的述懷。著名學者、書法家姚奠中先生為東滿題詞:“知君小說入千家,不料詩詞亦可誇。自是多才多藝手,硯池飛墨筆生花。”
王東滿雕像
東滿認為格律詩的生命在於憂患意識、平民意識與審美意識;現代人寫作舊體詩詞重要的是創造意境和時代氛圍,“意境是詩的生命”。今天的詩人寫舊體詩詞,“就應當寫出具有今人、今時、今天、今地特色的詩詞作品,如果也去效仿古人,硬去無病呻吟,寫那些悲悲切切纏綿悱惻之作,那絕對是玩不過古人的,只能落一臉‘效顰’之羞。”東滿主張詩貴情真,質樸天然,動人心魄;詩貴空靈,言近旨遠,引人遐想;詩求美感,意美句佳,賞心悅目。
由詩詞到書畫,東滿在藝術創作上強調“天賦”“素養”和“人生體驗”。他說:“作家、詩人、藝術家的靈性首先取決於天賦,天生我材必有用;其次取決於你的文學素養、藝術素養和對生活、人生的超乎常人的體驗。”東滿認為書法的成功在於學養的根基,正是“紙上筆馨,腹中學養”。他在評價文朋詩友的書法作品時不止一次地說到學養問題:“筆韻馨香學養潤,墨花燦爛匠心皴”“翰墨賴由學養潤,功夫豈止硯磨痂”“詩家功夫賴情性,學養清深自潤毫”,可見東滿對書法與學養關係的重視,而他在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正和他的學養有極大的關係。
王東滿近照
王東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