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古城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歷史文化名城
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古雷州府所在地,自古有“嶺南古郡,海北奇觀”的美稱。文物古迹中久負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賢祠、天寧寺、西湖公園等。
雷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歷代南來的文人騷客、謫官貶臣多會於此,其中口碑甚好、有功於百姓的十位名賢有:寇準、李綱、胡銓、秦觀、蘇軾、蘇轍、趙鼎、李光、任佰雨、王岩叟。
雷州市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上。地理位置為東經109°44′-110°23′,北緯20°26′-21°11′。
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古雷州府所在地,文化獨特,古迹眾多,自古有“嶺南古郡,海北奇觀”的美稱。歷代南來的文人騷客、謫官貶臣多會於此。文物古迹中久負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賢祠、天寧寺、西湖公園等。
雷州城自古就是一座有名的港城。城區處在河海交通的樞紐,南渡河支流繞城而上,幹流東流瀉人南海,城南有雷州港,外港叫港頭,距城7里;內港在城區今關部街。
西漢時曾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外貿港口。唐時為雷州東通閩浙的重要港口,“巨舶往未,可致千里”,宋朝外貿相當發達,“雷州知州鄭公明、趙伯柬因使銅錢博易番貨而遭到放罷”。並且,雷州城自古就是一座有名的文化城。宋代有寇準、蘇軾、蘇轍、秦觀等名臣和文化名人貶來雷州或路過滯留雷州,帶來中原文化。宋代建了縣學宮和府學宮,設萊泉書院。
明代城區有9所社學和5所書院,至清代,雷陽書院成為廣東省6大書院之一,宋至清有進士21人,舉人151人。
雷州地處天涯海角,古為蠻煙瘴雨之鄉,文明史源遠流長,故名勝古迹眾多,人文景觀豐富,園林風光旖旎,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雷州半島文化,簡稱雷州文化,又稱雷文化,亦稱雷州文明,是嶺南地區最古老、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雷州思想指的是傳統上雷州半島內部對雷州半島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繼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稱之為擁護雷州文化的意識形態。
“雷州文化”作為區域文化,名列為廣東“四大文化”之一。與“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被確定為廣東的“四大文化”。
眾多文物古迹,獨特的雷州文化,迷人的半島風光,構成雷州古城得天獨厚的旅遊風景線。
文物古迹中久負盛名的有:嶺南名祠雷祖祠;被稱為“南天一柱”的三元塔;紀念十位名賢謫居或貶遷來雷州的十賢祠;始建於唐代的天寧寺;集古建築與園林於一體的棲湖公園等。
歷代保存下來和發掘出來的文物古迹有:古遺址50多處、古窯址有61處、古墓葬600多處、古建築120多座、古寺庵108座、碑刻與木匾150塊,革命遺址和紀念建築6處、省、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50多處,此外,80年代中期,還新建起兩處大型公共園林、一間頗具規模的博物館。
距今約有50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址,已發現7處。英樓嶺山崗遺址、英典山崗遺址、石頭堰山崗遺址、芝園嶺遺址、卜袍山崗遺址等。
已發現60多座唐宋元窯址。其中通明河畔5座,南渡河上游地帶50多座。此外,在泰國、越南等國也發現有雷州的古窯產品。遍布城鄉各地的歷代古墓葬,較多的是西漢的土坑墓和東漲的磚室墓。
雷祖祠為紀念雷州第一任刺史陳文玉所建的雷祖祠。古稱“雷崗聳異”。
三元塔原名啟秀塔,為古雷陽八景之一“雁塔題名”。
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多有名人至此居游,遂成崐名勝。西湖內古迹甚多。蘇公亭,有荷池及蘇軾石雕像。十崐賢祠,祠內有文天祥撰、姚文田書《雷州十賢堂記》碑,崐並有漢白玉線刻寇準、蘇軾、蘇轍、秦觀、王岩叟、任伯雨、李綱、趙鼎、李光、崐胡銓等“十賢”像。又有萊泉井、龍王廟、“西湖平,狀元生”牌坊等點綴於平湖崐柳岸迴廊曲橋間。
雷州民間主要有儺舞、散花舞、龍舞、獅舞、鷹熊舞、蜈蚣舞等多種類型。作為雷州半島的古代首府,“天南重地”的雷州在書畫藝術方面也有它光輝燦爛的一頁。因為雷州古時為州郡之治,歷代各種碑刻、牌坊多達五六百件。這些眾多的碑刻、牌坊上的書或畫,既是歷史的見證,又是藝術的珍品。可惜,人世滄桑,變故頻仍,尤其是損毀於“破四舊”,現倖存下來的,為數不過百八十件。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氣候,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暑季長,寒季短,溫差不大,氣溫年平均23.2℃,7月最高,1月最低,最佳出遊時間是春、秋兩季。
湛江—雷州城普通班車,走國道:每10分鐘一班,價格18元,上車地點:麻章汽車總站,每天早上6:30時至晚上7:30時許,從麻章出發,全程70分鐘左右。直達班車走高速:票價為每人25元,到鍾發車,上車地點霞山南站,赤坎,麻章汽車總站。從湛江市區出發,全程50分鐘左右。
雷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