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宅村

盧宅村

盧宅村,在浙江省金華市東陽舊縣城迎暉門外,現為東陽市城區東側。宋、元、明、清屬蘇鄉一都。1932年屬盧宅鎮,1935年5月為一都鄉第一、二、三、四保,1944年11月屬盧宅鎮。1950年6月屬盧宅鄉,1958年9月為城關人民公社盧宅管理區盧宅生產隊,1961年9月為盧宅人民公社(1966年12月改為東風人民公社,1979年10月復原名)盧宅一、二、三生產大隊。1983年7月稱盧宅鄉一、二、三村。1985年3月屬吳寧鎮盧宅管理處,1992年7月為吳寧鎮城東街道辦事處盧宅一、二、三及盧宅、前峰5個居民委員會。由盧宅、前書堂、前程、上午村、上孫園、下孫園、東峴峰、黃亭山、後山頭、東七里、胡公殿等11個自然村組成。1992年底,全村2305戶、6033人。主姓盧,佔62.7%,共80姓。耕地面積1660畝,其中田1268畝、地392畝。糧食總產量1189噸。

基本簡介


盧宅村
盧宅村
盧氏祖先原居涿州(今河北),傳至盧璉在宋咸平初年(998)遷居天台山口(今天台白鶴鎮附近)。盧璉七傳孫盧,治平初年(1064)遷東陽西部鄉之巧溪(今神道門之東)。再三傳盧員甫始遷雅溪。現盧宅東北,原為南宋參政何夢然故里;何氏后遷林頭,今存遺址何府基;紫金橋原為許氏故里,許氏後裔無聞。村以姓氏名盧宅。南屏三峰,名筆架山。山之陰,有雅水三支分流,環貫村中。
明清兩代,盧氏家族鼎盛,科第綿延,名臣輩出。自明永樂年間,盧睿登進士始,明朝科舉中進士的有盧格、盧煦、盧孝達、盧仲佃、盧洪春、盧洪等7人。清朝有盧炳濤(翰林)。舉人29人,其中盧楷、盧潮生是解元。貢生52人,例貢36人。盧睿仕總督三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治理大同府地區三邊勛績卓著;盧洪春有忠直名臣之稱,追贈太僕寺少卿,事迹均載《明史》。盧仲佃官至廣西右布政使,盧洪王圭官至福建右布政使。盧仲佃的第三子盧洪秋,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幕僚,善騎射,熟韜略,能用兵,屢勝倭寇,以功升神樞八營參將。分守浙江溫處地區20餘縣。工詩文,著有《解甲集》。清盧玉祥官至左都督補廣西桂林副將,賜一品俸服。明清兩代置身宦林者200餘人。盧氏學者著述頗豐,文、史、哲、藝多至170餘部。明盧煦之父盧和,是一位醫藥家,以父為醫誤早逝,悲痛憤激而學醫,醫道聞名於海內,著有《丹溪纂要》、《儒門本草》。尤其是所著《食物本草》,說明在15世紀就已施行食物療法。
舊時自縣城東出迎暉門,過叱馭橋,經滕宅街有盧宅的忠直名臣、解元、南國文章諸牌坊次第相迎,繼有同胞三鳳、方岳重臣、柱史等坊跨街而峙,直至肅雍堂甬道則有風紀世家、大方伯等坊聳立,直到東頭的還珠亭,十幾座跨街牌坊標誌著盧宅的世家顯赫,民居店鋪鱗次櫛比。民宅數千間,佔地500餘畝,分別環各房廳堂復荊、肅雍、樹德、錫祉、申錫、經德、滋德、敘、太和、永和、東吟、世德、樂壽、世雍、玉瓚、冰玉、存義等群居成落,井然有序。昔時並有園林台榭相間如牡丹園、西采園、芙蓉園、飛禽園等10多個花園,一座座石橋橫跨雅溪。曾有雅溪春漲、筆秋容、金谷朝暉、文林吹翠、西郊月色、東閣鐘聲、豸山煙雨、兩峴晴嵐、長堤霽雪、隔浦歸舟等十景之詠。因年久湮沒,僅存溪橋石馬。牌坊均毀於1966年。若干舊宅,均已改建新式樓房。現有東陽木雕總廠在村西南建成藝海公園,富有江南園林特色,更突出東陽木雕藝術的特點。

建築風貌


盧宅村
盧宅村
肅雍堂是盧宅古建築群的核心和主軸。建於明景泰七年(1456)至天順六年(1462)。由南而北共有九進,縱軸長320米,佔地6860平方米。第一進捷報門,重檐,三開間。捷報兩字系明衡州府同知盧洪遠所書。門聯衣冠奕葉范陽第,詩禮千秋涿郡宗為曾留寓東陽的明狀元、吏部尚書王華(王守仁之父)所書。第二進儀門(或稱照廳),懸山,七間隱二廊。第三進,肅雍堂正廳,三間插二間。重檐懸山造,抬梁式構架,內施斗拱。梁檁和角樑上的木雕、彩繪形神兼備,彌足珍貴。第四進正堂和第五進正樓間的石庫門,是一道木製、鑲磚、泡釘的推拉門,建成於明中前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這種形式門戶,已屬罕見。拉門一閉,九進房屋就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四進為吉慶典禮、迎賓接官、祭天祀祖、宗族聚議的場所。后五進為家眷內宅。以肅雍堂為主體的建築群,為現存罕見的明代建築,被譽為古建築明珠。1961年公布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1月成立東陽市盧宅文物保護管理所。中外學者、專家慕名前來參觀考察研究的絡繹不絕。
與肅雍堂建築結構相稱,精心製作的數百盞掛燈,按形狀分,有圓的、方的、六角的、八角的、單層的、多層的;以製作原料分,有紅紗燈、白紗燈、琉璃燈、料絲燈、竹絲燈、玻璃燈、彩珠燈、羊皮燈。掛燈融詩書畫藝於一體,巧奪天工。中堂前後兩盞巨形大堂燈,自屋頂懸垂直至接近地面,中間三盞大型燈組相接;六角飾以六串共24盞五彩珠燈,六串珠編飄帶,燈與燈之間,間以蝴蝶彩盤;頂端華蓋六隻珠穿蝙蝠下俯,圍以珠裾,五光十色,莊嚴古雅。每逢元宵佳節、喜慶盛事,肅雍堂華燈齊放,斜角里巨大屏風明鏡相互輝映,燈彩重重疊疊,精緻華麗,遊人觀賞,川流不息。
盧宅元宵燈會龍燈,要在大廳屋柱間盤旋,上下翻動,燈光閃爍,景緻奇特。雅溪三流,橫亘著東馱塘、月塘,有寬長的水面,每逢重大慶典有荷花燈活動。用竹木紙布紮成魚龍獅虎、花卉樹木,彩樓畫舫等彩燈,或按故事情節,吉慶典故製成大型燈山,間雜在盞盞荷花燈中,千百盞燈彩,浮遊水面,疊成色彩重影,燈光隨水波搖曳,星光、月光、燈光相輝映,美不勝收。清盧永度《九月河堤放燈》詩:燦爛花開河影連,魚龍飛躍九秋天;彩樓高映雲端月,畫舫連搖波底蓮。獅對浮圖儼似吼,犀窺蟾魄竟貪眠;奎光喜並祥鱗躍,瑞兆文明雅水邊。記其盛況。
在盧宅南勒馬峰之東有東峴峰,為盧宅南方屏障。上有滴水岩,懸空滴水。岩上有振衣崗,崗上是浩然台。台東,唐代建有寶輪寺,宋寶三年(1255)重建。寺前有天生井,古迹猶存。還有白石崗,又名天然碑,高插雲天。有明萬曆初知縣趙善政題詩不見赤松子,徑遺白石崗;仰天一長嘯,鸞鶴自翱翔的摩崖石刻。南有飛鍾岩,重巒疊翠,林木蔥鬱,山花爛漫,是令遊人賞心悅目之處。
進士盧格之孫盧堯綱、進士盧煦之子盧堯俞(任江陰縣丞)與文徵明交誼甚深,文徵明曾在峴峰書院講學。在盧堯俞故居尚遺有文徵明公書的懷德堂匾額一方。1990年盧宅老年協會組織東峴峰公園籌建委員會,著手公園的建設並恢復重要古迹。寶輪寺和峴峰書院已部分竣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嚴濟慈題有寶輪寺、峴峰書院匾額兩方。

文化教育


盧宅村
盧宅村
盧氏家族,素重教育。明清時期除蒙童學習的家塾外,設有峴峰書院和荷亭書院。荷亭書院是進士盧格辭官回里後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所建,有東西兩書院,一直保留至清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私立高等培風學校,教室設在樹德堂、肅雍堂。1914年改名私立癉蘇小學,1930年高級部遷入陳宅街盧烈愍公祠。1950年更名盧宅小學。1968年增設東風中學,后易名盧宅一中。盧宅小學,現名吳寧鎮第四小學,20個班級,教職工37人,在校學生940人。盧宅一中,現名吳寧鎮第二中學,18個初中班,教職工59人,在校學生832人。各村設有幼兒園。舊俗各宗支專置產業作為養賢和助學開支。1990年設立太和堂立基教育基金會,向中學以上學生髮放助學金,對成績優異學生髮放獎學金。
現盧宅成名者頗多。有高級技術職務者和高級將領33人。教授有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核子學家盧希庭及盧純宿、盧志江、盧純惠等4人。副教授有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博士盧冠忠及盧世昌、盧華雲、盧煦寅等7人。高級工程師盧康全、盧福康、盧啟嵩、盧培蘭、盧梅生、盧進、盧嘉海等15人。副編審盧守怡。副主任醫師盧子榮等2人。副研究館員盧熙斌。軍隊高級幹部2人。旅台知名人士有盧政綱等。

經濟建設


盧宅現為東陽市城區吳寧鎮的繁華地段。吳寧東路橫貫其中,南為振興路,西為人民路,北為環城北路。境內有110千伏東陽變電所和新建的長途汽車客運站;浙江東興化工集團的骨幹企業化工廠、農藥廠、化學工貿公司和東陽米廠、東陽木雕總廠、工藝傢具廠、彈性元件廠及鎮辦盧宅木雕工藝廠等。聞名國內外的東陽木雕,技藝精巧而全面,佛像雕刻、建築裝飾、園林仿古、成套傢具製作,形成完整體系,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村辦、聯辦木雕、服裝、繡花等小型工廠48家和個體作坊遍布街道里弄,從業人員870人,1992年工業總產值2495萬元。泥木工等建築人員133人。還有兼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人員197人。
1989年7月23日,百年不遇的山洪爆發,村中遭受特大水災,洪水深處平地積水2米多。房屋倒塌極多,重災區三村竟佔85%以上。古建築廳堂幸而無恙。在重建家園中,住房統一規劃。古代建築,按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該保存的統一移建在肅雍堂周圍。1987年11月成立盧宅老年協會,設影視室、圖書室、娛樂場,使老有所樂、老有所學。1990年始,各村每月向老人發放生活補助費5~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