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1年成立的衛生事業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廣西CDC)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辦發200191號文、桂編20028號文要求,在原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防疫站、廣西壯族自治區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分別成立於1954、1958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健康教育所基礎上,於2001年8月正式重新組建的正處級全民公益性的衛生事業單位,同時經自治區編委批准增掛“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監測檢驗中心”、“廣西預防醫學研究所”牌子,並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健康教育所”牌子。

中心職責


本中心是集全區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 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健康教育與促進、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為一體的全民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還是全區衛生監測檢驗業務技術的指導中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的直接領導下,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範和標準,負責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監測與調查;負責和承擔重大疫情、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的調查和應急處理;負責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綜合評價,開展重點疾病的預測、預報與分析工作;組織實施開展與人群生命質量有關的食品、環境、放射等健康相關因素監測和干預工作;承擔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監督監測和社會委託檢驗工作;指導各市、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業務工作。

硬體設施


中心現有工作用房約2萬多平方米,其中實驗用房約1.2萬平方米。中心現有設備2700餘台,原值3400餘萬元,有基因序列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系統、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T機檢測設備、四路低本底α與β測量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全自動免疫印跡儀、能譜儀、全自動菌落計數儀、厭氧培養系統、薄層分析儀、病原純化層析儀等一大批先進精密儀器設備。
中心早在1991年通過省級計量認證,1997年、2003年先後通過省級計量認證複審,2004年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2005年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1999年通過國家衛生部省級一等衛生防疫站評審,成為全國第5個通過評審的省級衛生防疫站之一;2000年通過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二級評審。
中心還先後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部、農業部、廣西衛生廳、廣西建設廳、廣西科技廳認定或考核,並取得專業資質的實驗室有:保健食品衛生毒理與功能檢驗實驗室,SPF動物實驗室, HIV確認實驗室,脊髓灰質炎確認實驗室,消毒鑒定實驗室,IDD實驗室,農藥登記衛生用殺蟲劑藥效測定實驗室,涉水產品、化妝品檢驗實驗室、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室內空氣質量檢驗機構、預防性健康檢查機構等。

醫生


中心現有人員443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與研究生70人;獲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103人(其中主任醫技師19人),中級專業技術資格121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由細菌性疾病防制科、結核病防制科、鼠疫防制科組成的細菌性疾病防制學科為自治區衛生廳的重點學科,由病毒性疾病防制科、艾滋病性病防制科、免疫預防管理科組成的病毒性疾病防制學和由血吸蟲病防制科、原蟲病防制科、蠕蟲病防制科、媒介防制科組成的人體寄生蟲學科為自治區衛生廳的重點建設學科;先後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免疫專家組和英、美、法、日、泰、韓、澳大利亞、比利時越南香港救世軍等23個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合作交流。

獲得獎項


2001年以來獲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近30項,在國際、國家和省級刊物發表論文1100餘篇;與廣西醫科大學公衛學院聯合培養“流行病與傳染病學”、“病毒學”、“醫學寄生蟲學”碩士研究生;先後被授予衛生部“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先進集體”、“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先進集體”、衛生部、教育部“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工作先進集體”、中組部“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全區非典型腦炎防治工作先進集體”、中華預防醫學會“在抗擊‘非典’的關鍵中做出突出貢獻,被評為‘先進集體’”、“廣西科技廳先進單位”等。
中心將始終堅持“團結、進取、務實、敬業、開拓、奮進”精神,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滿足全區居民健康保健需求的綜合性預防保健體系,努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的綜合能力,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為保障全區各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為全區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為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發展再譜寫輝煌的篇章。
2020年11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1年4月30日,獲得廣西五一勞動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