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筱軒

吳筱軒

吳長慶字筱軒,安徽廬江人,曾參與鎮壓太平國革命,官至廣東水師提督,后曾駐師朝鮮。清軍著名將領,廬江縣沙湖人,廬江人多稱為吳老帥,少呼其名。

史籍記載


張裕釗曾作 <<送吳筱軒軍門序>>
光緒六年,國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羅斯。議未決,於是徵調勁旅,分佈諸邊為備,命宿將統之。而山東登、萊、青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當番舶往來要隘。有詔命山東巡撫周公督辦山東軍務,而以浙江提督吳公副焉。吳公於時方留防江南,且行,謂裕釗:吾實駑下,不任是。又始至,人與地不相習,吾之心實惴惴焉。吾早夜以思,盡吾力之所能為,其濟若否,則聽之。吾以誠自處,而以謙處人,勞則居先,而功則居后,若是義免乎? 裕釗曰:大哉乎!《易》“中孚”、“謙”及“明夷”,其辭皆曰“利涉大川”,以實心任事,事無大必濟,能下人者,眾附順功集焉。公誠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終始,寧惟山東,雖以濟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為虛偽,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務興,內自京師,外至沿海之地,紛紛藉藉,譯語言文字,制火器,修輪舟,築炮壘,歷十有餘年,糜帑金數千萬,一旦有事,責其效,而茫如捕風。不實之痼,至於如此。海外諸國,結盟約,通互市,帆檣錯於江海,中外交際,糾紛錯雜,闐咽膠轕,國家宿為懷柔包荒,以示廣大,雖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務屈己。而公卿將相大臣,彼此之間,上下之際,一語言之違,一酬酢之失,刻繩互競,忿恨懻伎,莫肯先下。置國之恤,而以勝為賢,撻於市而誶於室,忘其大恥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競者歟?國之所以無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欽?今公之所稱,故乃一反是,異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與裕釗舊也,裕釗夙知之。其執誠與謙,宜亦與公同。二公協恭同德,揖志以輯東土,裕釗撟首而䀎成功之有日。公行矣!公之往,其駐師必於登州。吾聞登州城闉之上,有蓬萊閣焉,自昔海右雄特勝處也。異日者公與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釗雖老矣,猶思蹇裳往從二公晏集於斯閣,稱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東海之上,憑檻而舉一觴。雖二公,其亦韙裕釗為知言乎?其為樂豈有極乎?
註解如下
“光緒六年”三句:同治十年(1871)夏,沙皇俄國政府趁中亞浩罕汗國頭目古柏侵擾我新疆之機,悍然出兵侵佔我伊犁地區。清政府多次交涉。俄方均拒絕撤軍。光緒元年(1875),左宗棠督辦新疆軍事,率兵討伐阿古柏。光緒三年,新疆平定,次年,清政府派祟厚赴俄談判收回伊犁事,並於光緒五年在沙俄脅迫下籤訂了不平等的《里瓦幾亞條約》,喪失伊犁西南、南部及南疆北疆邊境大片領土。由於朝野強烈反對,清政府拒絕批准此約。光緒六年,復派曾紀澤赴俄談判,最後俄方不得不同意修改祟厚所訂條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此約雖較崇厚所訂條約減少了領土的喪失,但仍為一不平等條約。
登:登州府,轄今山東省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等地,治所在蓬萊。萊:萊州府,轄今山東省掖縣、即墨、平度、海陽等地,治所在掖縣。青:青州府,轄今山東省益都、臨朐、廣饒、博興、壽光、濰縣、昌邑、諸城等地,治所在益都
燕台:即煙台。煙台為當時山東重要商港。番舶:我國舊時對來華的外國商船的通稱,亦稱“夷舶”。
吳公:吳長慶字筱軒,安徽廬江人,曾參與鎮壓太平國革命,官至廣東水師提督,后曾駐師朝鮮。
濟:成功。若:或者。
免:免於失敗。
“《易》‘中孚’”句:“中孚”、“謙”、“明夷”均為《易》卦名。
“利涉大川”:《易》中多次出現此語,意為宜於渡過江河,引伸為能渡過難關。但“明夷”卦爻辭並無“利涉大川”一語。
率:遵循。允蹈:真誠地實行。
奉:遵行。
寧惟:“不寧惟是”之略語,意為不僅,豈止。“寧”字無義。
黔:自以為高明。
夷務:國際事務。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打破了中國閉關自守的狀態,此後凡與外國戰爭、談判、通商等事,俱稱“夷務”。
糜:糜費,耗費。帑(táng倘)金:國庫所藏金銀。
痼:頑症。
結盟約:當時中外所訂條約,實際上都是不平等條約,談不上平等的盟約。
通互市:開展中外貿易,實際上是按不平等條約向帝國主義開放商埠。
錯:交交錯往來。
闐咽:充滿,阻塞。膠轕(gé格):交錯糾纏。“闐咽膠轕”形容中外交際的繁雜紛紜。
懷柔:中國古代的一種對外政策,即使用和平的手段籠絡異邦,使之歸附。包荒:語出《易·泰》,原意為度量寬宏,對於地處荒遠者都能容受而不歧視拋棄。後轉意為寬容、諒解。實際上清政府在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總是妥協退讓,喪權辱國,所謂“懷柔包荒”,乃是一種“為尊者諱”的說法。
元臣:首輔大臣。
酬酢(zuò作):古時宴會上主向客敬酒叫“酬”,客向主敬酒叫“酢”,后即以“酬酢”指朋友之間的酒食往來。
刻繩:發明文字以前,人們以刻劃木石或結繩記事,“刻繩”在這裡意為牢記在心,耿耿於懷。
懻忮(jì zhì記至):忌恨。
下:退讓。
恤:憂慮。
心競:以賢德相勝。《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臣不以心競而力爭。”
協恭:協力奉行。恭:奉行。
揖:同“一”,“揖志”意為同心同德。輯:原意為協調駕車的馬匹的行動,引申為治理,管理。
撟(jiǎo角)首:抬頭。眄(miǎn免):望。“撟首而眄”意為抱著希望而抬頭遠望。
闉(yīn因):古代城門外層的曲城。
海隅:沿海地區。
褰(qiān千)裳:提起衣襟,形容趕路的樣子。
券(quàn勸):證明。
俾倪(bì nì逆):同“睥睨”,側目而視。
韙(wěi緯):是,肯定。
譯文
光緒六年,國家因為索取伊犁地區主權的事務,兩次派遣使臣前往俄羅斯。雙方商議尚未定下結果,因此徵集調遣強勁的軍隊,任命有經驗的老將作為統領。然而山東登州、萊州、青州等郡縣,都是三面臨海,其中煙台更是外國船隻往來的重要港口。朝廷下詔命令山東巡撫周公監督辦理山東的軍事事務,浙江提督吳公(即題目中的吳筱軒)則作為他的副手。
吳公在當時正留守江南,快要出發的時候,對我說:“我實在是愚鈍得很,不能勝任這個職務。再加上剛到那裡,周圍的人和環境都還不習慣,我實在是很擔心。我常常終日思索,要極力而為,至於成功與否,就聽天由命吧。我以真誠的態度立身,以謙恭的態度待人,勞苦的事情搶在前面,邀功請賞的事情落在後面,像這樣做的話能夠免於失敗的厄運嗎?”
我說:“您的品德實在是偉大啊!《易經》[中孚]、[謙]、[明夷]等卦的繫辭上都說有利於渡過大河,以誠實的心做事的人,事情無論大小一定會成功,能謙恭待人禮賢下士的人,眾人一定會依附他,大家的力量一定會聚集起來。您的確是遵循這句話並誠實地履行它,把它奉為準則,從始至終,豈止是山東一地的事務,即使用它來治理天下也是可以的。天下的禍患,沒有比掌權者喜好弄虛作假、士大夫們喜好拿智能名利權位互相誇耀更大的了。自從國際事務興起以來,從內地的京師,到外圍的沿海地區,人們紛紛攘攘,翻譯外國的語言文字,製造火器、輪船、建築炮台堡壘,已經有十幾年了,耗費了數千萬的國庫藏銀,一旦發生戰事,檢查這些工程的成效,卻如同捕風捉影一樣不切實際。不誠實的弊病,已經嚴重到了這種地步。海外各國,締結盟約,開展貿易,船隻交錯於江河湖海,中外之間的交際紛繁複雜。朝廷一向採取寬容仁厚的政策,以昭示天朝胸襟的廣大,即使是首輔大臣,也要含羞忍辱,以委屈自己為要務。然而到了公卿大臣之間,上級與下屬的交際,一句話、一杯酒的過失都要耿耿於懷,互相怨恨嫉妒,沒有人肯將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上,率先賠禮道歉。考慮到國事,則以武力強大為賢能,在大街上挨打,回到自己家裡暗暗咒罵,忽略大恥辱,念念不忘小憤恨,為什麼不寬宏大量一些呢?國家之所以沒有固定的疆界,外來的欺侮之所以一天天加劇,難道不是因為這些嗎?今天您所聲稱的為人準則,正好與這些相反,與世人不同。中丞周公,也是我素日所了解的。他為人處事的誠懇與謙恭,也和您相同。您二位同心同德,齊心管理山東這塊土地,我翹首期待您成功的那一天。
您上路吧!您這一去,必然會在登州駐紮。我聽說登州城有一座蓬萊閣,是古時海上的雄奇壯偉的名勝。到您和周公大功告成的那一天,海疆寧靜,人民安康,我即使老了,也會想著趕來同二位在蓬萊閣上一聚,談起今天的談話,驗證其確實可信,遙望東海,憑欄共飲。即使是您二位,也要肯定我的話有一定智慧了吧?那時的快樂難道還有極限嗎?”
相關評論
作者勉勵吳筱軒軍門“實心任事”,與同僚“協恭同德”,保衛國防,以使“海隅清晏”,語重心長,極其懇切。對吳筱軒軍門“以誠自處,而以謙處人,勞則居先,而功則居后”的處事原則大加讚賞。作者描述了日後成功慶賀的願景:蹇裳往從二公晏集於蓬萊閣,俾倪東海之上,憑檻而舉一觴。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個人喜好


吳筱軒喜吃小紅頭
吳筱軒
吳筱軒
廬江“小紅頭”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名點‘原名餑餑,又名油糖燒賣,其外形 如盛開的石榴花,因頂端染一點紅,故而得名。相傳在清同治年間,清軍著名將領吳筱軒,是廬江縣沙湖人,奉命出征。隨身家鄉廚師常為他做此點心,很受吳的讚賞。該廚師回鄉后,在廬江城關崗上開設“段萬和”飯店,繼續做這種點心,深受食者歡迎,遂馳名於世。
“小紅頭”製作十分考究,選料精細。其特點:油糖滋潤,色澤金黃,香甜酥鬆,細膩無渣,饋贈親友,攜帶方便。食用時:蒸、炸、炒均可。清光緒年間曾被列為貢品,奉獻宮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會上受到好評。

人物事迹


寶廷識吳武壯
光緒乙亥,吳武壯公長慶授真定鎮總兵。入覲,寶竹坡侍郎廷邂逅與之言,既定交,退而語人曰:「中興名將,吾見多矣,未見有氣度高朗若吳筱軒(武壯字)者。異時國家有事,建功者必斯人也。」
推舉邱心坦
邱心坦(1840—1903年),字履平。清海州南城人。鴉片戰爭后,曾國藩任兩江總督,邱心坦被征入曾幕,並以軍功提升至副將,但邱心坦對曾國藩充當清廷幫凶、鎮壓人民心中不滿,遂離去。
兩年以後,吳筱軒委任邱心坦為檢閱使。甲午戰爭前,邱心坦隨軍被派駐朝鮮。甲午戰爭失敗后,邱心坦決意離開軍旅。
後來,袁世凱仰其才華,推薦其出任直隸省靜海縣令。邱心坦到任后,以民為本,興利除弊,謹慎為官,甚得民眾擁戴。在浙知袁世凱為人後,邱心坦即辭職離去。
回歸南城后,邱心坦寓情於歌詠,並自名其詩集曰《歸來軒集》,約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