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黃單胞菌科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屬於黃單胞菌目的黃單胞菌科,該菌在1961年根據其鞭毛特徵命名為嗜麥芽假單胞菌,1983年根據核酸同源性和細胞脂肪酸組成等歸入黃單胞菌屬,命名為嗜麥芽黃單胞菌。但由於其無黃單胞菌素,無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長等,與其他黃單胞不同,1993年有學者提議將此菌命名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該菌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

嗜麥芽寡養(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廣泛存在於水,土壤,動物體內,為條件致病菌,隨著臨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廣泛和大劑量應用,其分離率在非發酵菌屬中呈上升趨勢,因該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葯,因而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

性質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是窄食單胞菌屬中的成員,是重要的醫源性感染菌,其分離率在非發酵菌中,僅次於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氏不動桿菌,其中易感因素包括:體弱,免疫功能低下,外傷,插管,手術,移植,使用呼吸機等。從菌株的來源及分佈來看,該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分離到該菌,說明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醫院內感染的重要作用。
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具有複雜的耐葯機制,外膜通透性低,對多種抗生素不易滲透,可產生多種β-內醯胺酶,如青霉素酶,頭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屬鋅酶,因此對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葯,同時對碳青酶烯類抗生素也耐葯。由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耐藥性較強,一旦發現該菌感染應及時根據葯敏報告合理用藥。
3.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醫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氣管切開,插管,呼吸機支持的危險因素存在時,要警惕該菌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臨床醫生應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檢出該菌,須根據葯敏,及時,足量聯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此外,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和保護機體免疫狀態等綜合性治療措施也十分重要。
4. 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生物學性狀: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為專性需氧的非發酵型革蘭氏陰性極生多鞭毛桿菌,在血平板上有強的氨味,無溶血;在營養瓊脂上顯示灰黃色素或無色素,菌落邊緣光滑,呈淡黃色或灰白色,直徑0.5mm~1mm ,中央突起。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氧化酶陰性,強解脂性,DNase 陽性,水解明膠和七葉苷,賴氨酸脫羧酶陽性。在氧化發酵試驗中,產酸緩慢或不顯產酸,但分解麥芽糖。

產酸明顯


可利用葡萄糖、甘露糖、蔗糖、蕈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水楊素、乙酸鹽和丙酸鹽等24種物質,而果糖、異丁酸鹽、順烏頭酸鹽和正丙醇則僅為部分菌株利用。

試驗結果


該菌含有β-內醯胺酶,臨床治療首選磺胺類;TMP/SMZ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天然耐葯,臨床不應選用。目前尚無標準方法用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單位耐藥性檢測,葯敏試驗紙片法僅有三種抗菌藥物:頭孢他啶,米諾環素,復方磺胺有判斷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