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教-7
殲教-7
殲教-7(中國代號:JJ-7,英文:Guizhou JJ-7/FT-7)教練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蘇聯米格-21教練型基礎上發展的一型雙座高級噴氣教練機,由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代號:011基地)負責研製。1981年起貴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鬥機為原型開始繼續研製工作。
殲教-7於1985年7月首飛,1987年定型。該機裝備部隊後作為殲-7、殲-8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殲教-7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空白。
2017年3月22日下午4時30分,兩架殲教-7A飛機以編隊形式從中航工業貴飛公司機場起飛,轉場到某部隊。這是貴飛公司交付的最後兩架殲教-7飛機。
殲教-6教練機
中國空軍先後裝備后掠機翼的殲-5和殲-6戰鬥機,配套使用的是殲教-5和殲教-6教練機。但隨著2倍聲速高速殲擊機殲-7和殲-8的陸續裝備服役,中國空軍迫切需要新型高級戰鬥教練機。殲-7和殲-8系列三角翼飛機的飛行特性與原有的殲教-5、殲教-6相差很遠,飛行員培訓困難。中國航空工業主管部門決定在殲-7飛機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教練機。1979年2月中國從埃及購買的米格-21YC型雙座教練機樣機運抵中國,中國航空工業隨即決定以殲-7Ⅱ為基礎,參照米格-21YC飛機的結構特點研製新型教練機,機型正式定為殲擊教練機殲-7型飛機。
殲教-7教練機三視圖
殲教-7飛機於1994年6月24日最後生產定型,但生產交付工作早已開始,至1993年已經交付空軍、海軍航空兵79架。除中國軍隊裝備殲教-7之外,約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也採購了殲教-7飛機,共計93架。
殲教-7飛機1989年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殲教-7
批量裝備部隊的殲教-7
殲教-7座艙後座裝有潛望鏡和機內通話系統,便於學員、教員溝通交流;機上操縱和信息顯示系統均為前後艙各一套。該機配有先進的空調系統,主機輪採用無內胎輪胎。
殲教-7還裝有飛行故障模擬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前者由教員操縱,可方便地模擬出各種飛行狀態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況,後者用於記錄飛機實際的飛行狀態,可供返航后研究總結。
殲教-7座艙
殲教-7的機上電子設備包括226型測距雷達、SM-8AE瞄準具、CT-3電台、BDP-4B水平儀和LZ-2-II組合式羅盤。該機的機載設備與以往的殲擊教練機相比,大有改善,新裝了飛行故障模擬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
殲教-7
殲教-7機翼下可以掛載“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和火箭彈發射巢。殲教-7的固定武器為一門左機身內的30-1型30毫米機炮,比殲-7其他型號減少了一門機炮,使用機身環型60發彈匣供彈。
殲教-7參考數據:
翼展 | 7.154 米 |
機長 | 14.874 米 |
機高 | 4.103 米 |
機翼面積 | 23 平方米 |
空重 | 5330 千克 |
機內載油 | 1891 千克 |
正常起飛重量 | 7590 千克(帶2枚PL-2空-空導彈) |
最大起飛重量 | 8600 千克(帶兩枚PL-2空空導彈) |
最大速度 | M2.05 |
起飛速度 | 315~335 千米/小時 |
著陸速度 | 305~325 千米/小時 |
起飛滑跑距離 | 900~1100 米 |
著陸滑跑距離 | 850~1100 米 |
實用升限 | 17300 米 |
最大航程 | 1459 千米 |
限制過載 | +7G(帶兩枚PL-2B空空導彈) |
殲教-7A
隨著改進型殲-7和殲-8陸續裝備空軍服役,殲教-7的航電設備與部隊服役飛機出現落差。1994年2月空軍提出要求,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代號:011基地)一所開始對殲教-7飛機進行改進設計,使其能擔負配裝平顯器/武器瞄準系統的殲-7E、殲-7D飛機的訓練任務,並能部分完成殲-8B、殲-8D系列飛機訓練任務,改型后的飛機命名為殲教-7A型。
伊朗空軍的殲教-7在軍演中
殲教-7A型飛機的武器系統也進行了較大改進,改裝了霹靂-5B空空導彈及其專用導彈發射架,淘汰了霹靂-2導彈;改裝了90-1火箭及發射器,淘汰了57-2火箭及發射器;加掛6、11千克訓練彈和250-3低阻航空炸彈。
殲教-7A型飛機於1995年5月24日首飛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過設計定型審查,隨後投產交付部隊試用。
殲教-7B
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
殲教-7B飛機是在殲教-7基礎上,換裝了首次翻修壽命延長到200小時的渦噴-7B(BM)發動機,採用煤油起動,雙迴路點火,取消汽油起動系統;機輪採用鍛鋁輪轂;換裝ZB-34M液壓泵;前8架飛機安裝CT-3M電台,后8架裝AD3400電台和飛參記錄儀。
1988年6月,首批8架殲教-7B交付約旦,1989年底交付第二批8架。
出口巴基斯坦的殲教-7P
孟加拉空軍裝備的殲教-7B
殲教-7飛機不僅裝備中國空軍,而且出口到國外,成為航空外貿產品。殲教-7衍生了多個改進型號,1988年4月25日,殲教-7首個出口型通過技術鑒定,1988年6月13日啟運出口。之後殲教-7的各種改型,包括殲教-7A、殲教-7B、殲教-7P、殲教-7N、殲教-7PG等,先後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巴拿馬。其中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殲教-7P於1992年5月獲得了北約軍用標準化局許可證,滿足了巴方使用西方武器的要求。1995年按客戶需求,改裝了30毫米機炮和電子設備。殲教-7P型還增加了外掛能力,共有5個掛架,更新了武器系統、火控系統、電子對抗設備和通訊系統,這使得該型機的實戰能力大大增強。殲教-7P的發動機採用1台渦噴-7BC,推力6100千牛,交付巴基斯坦后改裝了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
2002年,殲教-7的最新改型,殲教-7PG首飛。PG型的機載設備科技含量有進一步的提高,火控和制導系統攻擊能力得到了增強,具有更強的教學與實戰能力。
殲教-7飛機1994年最後生產定型,但其交付工作從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除了中國空軍,巴基斯坦、約旦、孟加拉等國也採購了殲教-7飛機,共計93架。
從1995年開始,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先後改換高級殲擊教練機殲教-7,高空高速殲擊機殲-7的表演型號殲-7EB和殲-7GB。
殲教-7型飛機1985年7月首次試飛,1987年定型投產,1988年正式服役。在表演隊的序列中,殲教-7主要用於新員帶飛,促進表演能力形成。
裝備殲-7系列殲擊機的表演型號飛機以來,新一代表演隊人面對機種跨度大,飛機性能不掌握等嚴峻的考驗,在沒有任何錶演數據的情況下,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趟路子,初步掌握了殲-7表演規律。1997年下半年改裝任務完成時,表演隊用它的殲-7EB型飛機,探索出了16個表演動作的表演方案,飛出六機楔隊斤斗等五套世界級高難動作,實現了表演水平的歷史性飛躍。直至2003年,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表演隊又成功試飛論證了寶塔隊、藍寶石隊、鏢形隊、雙機對頭、順風隊等11套表演動作,使表演方案中的動作從16個增加到了21個。
殲教-7飛機由於採用大後掠角三角翼誘導阻力大,大迎角時能量損失快,不適合於長時間盤旋,且大後掠角三角翼在亞音速時的升力特性不理想,直接影響起降性能,增加起飛、著陸的速度,對沒有經驗的飛行員而言難度較大。另外殲教-7雖然是一種教練機,但是其座艙布置卻達不到教練機的要求,後座的教員視野很糟糕——這並不是殲教-7飛機設計上的問題,其根源在50年代的米高揚設計局身上。當年設計米格-21時技術條件相對還很落後,因此為了追求高速性能米格-21飛機犧牲了座艙視野:前方視野被風擋隔框和機頭阻擋、後方視野則全部被背鰭阻擋。曾有以色列和美國飛行員飛過了米格-21后,認為這是其致命的弱點。由於這種機體結構上的先天不足,殲教-7的後座和前座高度差很小,後座飛行員在起降時甚至需要依靠一個可伸縮的潛望鏡來觀察前方。
殲-7戰鬥機
在實際使用中,殲教-7暴露出的首要問題是航程過短和起降性能與操縱性不良,這個缺陷直接反映為該機的起降速度過大、滑跑距離過長,學員極難適應;同時殲教-7的教員視野又太小,使訓練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 “鳳凰網”評)
殲教-7由於加了後座艙,減少了機內油箱體積,雖然增加機背油箱予以補償,但載油量仍然大減。這引發了空軍使用蘇-27UB教練機時的一些問題。由於習慣了使用短航程教練機進行訓練,中國空軍也把航程很大的蘇-27UB的飛行距離定得很短,結果飛機記錄儀中磁帶的前端部分磨損過快,導致提早報廢。( “環球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