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濕地
河北省智慧景區示範點創建單位
滄州地處濱海平原,河流眾多,20多條河流匯聚9處入海,河道、庫淀、坑塘、主幹支渠總蓄水能力為4.8億立方米,多處窪淀濕,其中南大港濕地就是最突出的一處。
2徠021年1月,被評定為河北省智慧景區示範點創建單位。
南大港濕地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為主要氣候特徵。春季少雨多風,涼爽乾燥,回溫快,蒸發大;夏季炎熱濕潤,多雨,高溫天氣時有出現;秋季天睛氣朗,風微涼爽,降溫快,晝夜溫差大;冬季嚴寒少雪,乾燥,伴有寒潮,多刮西北風。該地的年平均氣溫是12.7℃,氣溫年降變化不大,但年較差較大。一月份平均氣溫-4。8度,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5度,無霜期188天,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28。4度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57。4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604.7mm,最特殊年份1964年降水量為1343.5mm,1968年降水量僅247.1mm。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雨量高度集中於夏季,7~8月份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75%以上。
南大港濕地
南大港濕地海拔最高處5.4米,最低處2.9米,分為瀉湖窪地、淺槽型窪地、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為蘆葦。環港林木10米寬、30公里長,計6萬多株。南大港濕地有完整的自然生態資源,該濕地為海濱複合型,具有綜合的溫帶濱海濕地系統,有較好的原生態和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整個保護區內植物有47科140種;經專家發現的野生鳥類有14目38科25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包括白鸛、黑鸛、白肩雕、丹頂鶴、白頭鶴、白鶴、中華秋沙鴨、大鴇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4種,包括白天鵝、灰鶴、白枕鶴等;其它野生鳥類219種;有幾十種魚類以及多種藻類和浮游生物;並有狐、獾、黃鼬、草兔、鼴鼠、蛇、蛙等幾十種陸生動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南大港濕地(2)
南大港濕地周圍建有南大港農場,是河北省九大農牧場之一,這裡有別具特色的水產養殖業,中國最大的超細羊擴繁基地,玫瑰飄香的葡萄園,冬棗樹上清脆可口的冬棗,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在南大港農場場部的東北面是建於1972年的南大港農場水庫,位於渤海灣頂端。濕地連接渤海西岸,可看到世界現存的三大古貝殼堤之一(另兩處在太平洋東岸的美國聖路易斯安那州和智利的斯里蘭州),其發育規模、時間跨度和所包含的地質古環境信息世所罕見,在國際第四紀地質研究中佔有重要位置。黃驊城北的郛堤城遺址,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去濕地保護區的必經之路。
白鸛
又名東方白鸛,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它棲息於開闊平原、森林草原的河湖池沼的灘塗地,南大港濕地尤其適合其生存。白鸛體形修長,體長約1200毫米,翅長600毫米以上;嘴長而直,可達210毫米;頸與腿亦長,雄體跗□長達245毫米。除繁殖期成對外,其他季節成群活動,性寧靜、機警,遇異常時能用上下喙拍打出聲恐嚇。飛行輕快,候鳥。以魚、蛙、小型嚙齒類、雛鳥、軟體動物、甲殼類、昆蟲等為食。丹頂鶴也叫仙鶴、白鶴、鴜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丹頂鶴是鶴類徠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徵,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幼鳥體羽棕黃,喙黃色。亞成體羽色黯淡,2歲後頭頂裸區紅色越發鮮艷。丹頂鶴成鳥每年換羽兩次,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屬於完全換羽,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
中華秋沙鴨屬於鳥綱,雁形目,鴨科,別名鱗脅秋沙鴨、油鴨、唐秋沙。是第三紀冰川期后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被稱為鳥類中的活化石,其分佈區域十分狹窄,數量也是極其稀少,全球僅存不足一千隻,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英國人於一八六四年在中國採到一隻雄性幼鴨標本,並將其命名為“中華秋沙鴨”。由於這種鴨子以天然樹洞為巢,又有人將它稱作“會上樹的鴨子”。已被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瀕危動物紅皮書(IUCN)和國際鳥類保護聯合會瀕危鳥類名錄(ICBP)。
冬棗
冬棗
存在著很大的危機
由於降水減少、生態破壞等多種因素,南大港濕地存在著很大的危機。1950年以來,河北省濕地面積逐年減少,已經消失了90%以上。專家認為,濕地衰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一地區年降水量呈逐年減少趨勢,近1950年以來全省平均年降水量減少了近120毫米。同時,生產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遠遠超過水資源的負擔能力,只能靠超采地下水維持,導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而河北省400多條河流絕大部分乾涸,繼而造成濕地逐漸萎縮。
鳥類自然保護區
南大港濕地的鳥類自然保護區處在中國東部沿海候鳥南北遷徙帶及東西遷徙路程的交匯點,有170多種鳥類和11種其它陸生脊椎動物在此棲息。由於氣候持續乾旱和上游地區對地表水截流,濕地供水逐漸減少,水量不穩致使南大港濕地緩慢發生著由湖及澤、由澤及陸的演變,濕地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需要。使近數百種鳥類的“安居”受到影響。
沿205國道經南排河路東行,再轉向北過南大港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