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綜合性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Linyi City Museum)是臨沂市綜合性博物館,共有兩大館區,老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蘭山路孔廟內,新館(主館區)位於臨沂市北城新區蘭陵路。

老館是臨沂市人民政府在金代臨沂孔廟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質綜合性博物館。新館位於北城新區,2012年後作為主展區,建築面積20805平方米。截至2017年2月,共有文物10666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132件,常年陳列有“石鉞”、“玉鏟”、“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白陶雙層口”、“金鏤玉衣”、“漢畫像石”等諸多重要文物。

臨沂市博物館尤以新石器時代和漢晉出土文物最為豐富,館內文物多次被國家文物局調到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39944(件套),珍貴文物2132(件套)。

2020年12月21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發布,臨沂市博物館被評選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發展歷史


臨沂市博物館老館
臨沂市博物館老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臨沂縣民眾教育館附設金石保存所兩處,博物館一所。
1949年解放后,縣文化館兼管文物工作。
1960年,又在原臨沂“五賢祠”建立文物陳列室和碑廊,並於1963年成立文物收集組。
十年動亂期間,文物陳列室文物保護工作受到衝擊。
1979年,文物工作得到恢復,當年設置文物陳列室。
1980年,正式建立臨沂市博物館。
1998年1月18日,臨沂市博物館建成新館。
臨沂博物館主館
臨沂博物館主館
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臨沂市博物館老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1998年1月18日,舉行了“臨沂市文廟修復工程竣工暨臨沂市博物館開館典禮”,臨沂市博物館歷史文物展覽也同時對外開放。
2011年9月,臨沂市博物館新館正式竣工。
2012年7月1日,臨沂市博物館全面開放。
2019年,原臨沂市博物館與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合併成為臨沂市博物館,負責原臨沂市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孔廟的管理和運行。
2020年12月21日,臨沂市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場館組成


老館

臨沂市博物館老館是臨沂市人民政府在金代臨沂孔廟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質綜合性博物館。
臨沂孔廟普稱“文廟”,其內供有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塑像,為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曾是州學府所在地。院內兩株千年古銀杏樹,代表了該廟年代的久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館

臨沂市博物館平面圖
臨沂市博物館平面圖
臨沂市博物館新館採用了4本巨書疊加的造型,富有強烈的立體感,新館於2011年對外開放,內設從史前時期到近現代的“臨沂通史展廳”、“漢畫像石展廳”、“歷史名人展廳”、“陶器展廳”、“銅鏡、古錢幣展廳”和“書畫展廳”。
“臨沂通史展廳”主要通過大量史料來展現臨沂地區的歷史發展狀況。“漢畫像石展廳”主要展示出土挖掘的漢代畫石。“歷史名人展廳”主要展示臨沂地區湧現的歷史名人。“陶器展廳”主要展示臨沂地區出土的古代陶器。“銅鏡、古錢幣展廳”主要展示古代出土於臨沂的銅鏡古錢幣。“書畫展廳”主要承辦一系列的書畫展。
臨沂市博物館新館總體建築布局呈長方形排列,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前大門、大成殿(殿前為東西兩廡),明倫堂、辦公樓,分前、中、后三進庭院。
古建大門兩側各5間耳房,青磚黃瓦,青石台基。前院正面主體建築為大成殿內供奉有孔子、四配及十二哲塑像;東西兩側為兩廡、碑廊,總建築面積2878平方米,東西兩廡為該館的基本陳列《臨沂歷史文物展》的第一、二展室;東西兩廊陳列有歷代石刻及漢畫像石等。二進庭院中間集柳碑亭,正面為明倫堂,明倫堂面闊5間,單檐硬山,為清代重修,現為臨時展廳。後院為二層辦公樓,一層為辦公室、二層為庫房。

館藏文物


文物綜述

臨沂博物館 吳白庄漢墓漢畫像石
臨沂博物館 吳白庄漢墓漢畫像石
截至2017年2月,臨沂市博物館館藏文物10666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132 件,另有一般古錢幣五千餘枚,尤以新石器時代和漢代出土文物以及漢畫像石最為豐富。藏品多來自當地的考古發掘及收集,有著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研究價值。特別是工藝精美、器壁薄的蛋殼陶黑陶鏤空高柄杯藏有55件,其中被列為一級品的就有12件。截至2017年2月,館藏龍山文化時期的代表器物蛋殼陶高柄杯佔全國總量的60%。而磨製精美的石鉞、石扁琮、雙孔玉鏟;造型奇特的白陶雙層口鬶,形制獨特的金縷玉衣洗硯池晉墓出土的晉代胡人騎獅器、青銅胡人騎獅、青銅鳳鳥香薰爐、雞首壺都是國之瑰寶,黃慎、惲南田、高名衡、林則徐的書畫等亦是館之精品。青銅器為商周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臨沂市南坊鎮洪家店西漢墓中出土的“金縷玉套”是用金線將1140個玉片穿聯而成的,是中國發現較早的一套“金縷玉衣”。
臨沂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來源有舊藏、考古發掘、徵集、收購、捐獻等,按質地共分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銅鏡、鐵器、字畫、書籍碑帖、錢幣、金銀器、骨器、印章、漆器、硯、木器、碑刻、石造像、漢畫像石、磚紋、景泰藍、絹沙、瓦當、化石、其它24類別。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39944(件套),珍貴文物2132(件套)。

館藏精品

名稱介紹圖例
晉神雀負雛銜魚熏爐2003年5月臨沂王羲之故居發掘,通高16.6厘米,鳳身長20厘米,爐身為鳳形,鳳嘴銜一魚,身上有五隻小鳳。底盤敞口,平沿。平底微凸,三乳足。 
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
晉青銅仙人騎師器2003年5月臨沂王羲之故居出土,通高18.9厘米,長14.2厘米,一仙人騎坐在獅身上,左手握一圓形器,右手作托物狀。 
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
漢迎賓車馬畫像石石畫面分四層。一層:刻鳳鳥五隻,右側兩隻交頸,左側兩隻展翅欲飛,翼下有一隻小鳳。二層:十三人帶冠著袍,右一人左向佩劍拱手,一人居中招手呼應,其他袖手右向,左一人右向擁慧。三層,四層為車騎出行。該石畫長100厘米,寬168.0厘米。 
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
晉青瓷胡人騎師水柱晉代文物,2003年臨沂王羲之故居出土,造型奇特,製作精緻,通體施青釉。一胡人濃眉大眼,高鼻大耳,絡腮鬍須,右手執便面,目視前方。頭戴卷沿高筒帽,身穿圓形十字形紋褲杉,端坐於獅身上。卧獅張口,獠牙外露,長尾呈樹葉狀下垂。 
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
隋青瓷八系蓮花罐隋代文物,通高31.5厘米,口徑10.7厘米,直口,圓唇,短束頸,圓鼓腹,假圈足。肩部飾有兩凹弦紋,上附八系,四橋形與半圓形間隔均勻分置。腹中部飾覆蓮瓣紋。弧形蓋,子母口,上飾兩組雙凹弦紋。施青釉至腹下部。 
臨沂市博物館
臨沂市博物館

重要活動


2016年2月25日,戰友文工團團長李勁帶領部分主創人員來臨沂市博物館參觀考察沂蒙紅色文化展館。
2016年4月1日,韓國忠清南道公州市派遣代表團到臨沂市博物館座談並參觀臨沂歷史文化展。
2016年4月29日下午,歌唱家胡松華與作曲家王志信來到臨沂市博物館參觀。
2017年2月9日,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團長、著名詞作家王曉嶺,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著名曲作家欒凱等一行7人來臨沂市博物館開展創作採風工作。

主要榮譽


2014年,臨沂市博物館入選山東省“十佳博物館”。
2016年12月,臨沂市博物館被命名為“三星級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9年,臨沂市博物館獲評2019年度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臨沂市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作用價值


臨沂市博物館作為臨沂市唯一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致力於科普、歷史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面向青少年及不同社會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教育活動,在增強群眾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機構設置


行政財務部
臨沂市博物館新館
臨沂市博物館新館
負責博物館財務事業。
典藏研究部
負責文物庫房、文保技術整改方案、收集、整理、掌握館藏文物相關歷史資料,為展覽、科研、查閱等有關業務活動提供相關服務。
公共服務部
負責對大型活動、展覽進行創意策劃。引進或舉辦高質量的的臨時展覽,並做好展品的接送、布展工作。
安全保障部
負責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安全保衛工作制度並予以落實。負責本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信息中心
負責全館區域網各類應用軟體的正常使用和技術開發工作,信息網路的的病毒防範和網路安全的技術保障工作。
文化產業開發部
部門短、中、長期的目標任務並監督考核其完成情況。

參觀信息


乘車指南

1、乘坐K81路公交車,博物館南站下車即到。
2、乘坐K87路公交車,大劇院南站下車,向南200米。

開放時間

9點—17點(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周一閉館。

門票信息

憑身份證、軍官證、學生證等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