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人
流行於香港、廣東的巫術儀祀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也有內地(中國大陸)人專程來港打小人。打小人不分男女,外籍遊客也來參觀。
觀念中“小人”不單指特定人士,也可以是相對於“貴人”的不特定人士。傳統華人的宇宙觀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宇宙觀,也由此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民間巫術信仰,“陽”與“陰”;“天”與“地”;“正”與“邪”;“男”與“女”…等,“小人”與“貴人”亦如此。
打小人的時間各地廟宇不一,最為盛行的日子是“驚蟄”,其它時間則有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或曆書所記之“除日”。“驚蟄”依民間的說法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也因此各種污衊不堪之物包含小人、白虎星君等也開始活動,因此必須在此時打小人以免小人為害。“六”日與“除”日乃傳統中國宇宙觀里陰數、陰日,故亦在此日進行解除小人之日。
打小人就其目的而言可分為事前預防的消極性巫術與針對特定人士的積極性巫術,就其儀式則為模擬巫術與接觸巫術之混合。
委託人委託特定的拜神婆、喃嘸佬利用剪成人型的紙,紙上則視需求書寫特定人士資料或不寫任何資料,利用鞋子或其它物品毆打紙張來達到委託者之目的。
整個打小人儀式可分為八個部分:
奉神:利用簡單的香燭供奉天地神明。
稟告:將委託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等寫在百解靈符上。若欲打特定小人,則將特定小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照片、衣物等可以代表特定小人身份之物書寫或放置於小人紙上。
祭白虎:若在驚蟄日打小人則須祭白虎。以黃色的紙老虎代表白虎,紙身畫有黑色斑紋,口角則畫有一對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塊生豬肉沾上豬血,放入紙制白虎口中(喂紙老虎),當老虎吃飽后便不會再傷害人。而拜神婆亦會以肥膩的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紙老虎口中充滿油水,使其不能再張口傷人。有些地方祭完白虎之後會將紙制白虎燒掉或用銅劍將紙制白虎的頭切掉。
祈福:以紅色的貴人紙為委託者祈求貴人幫助。
進寶:將元寶、金銀紙等焚化供奉鬼神。
打杯:“擲筊”,將兩個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向外彎出的木塊擲出。兩塊平坦向上則為陽杯,向下則為陰杯,一下一上為聖杯。出現聖杯表示儀式完成。
其實打小人在全年都可進行,但在驚蟄那天打小人則特別多。根據傳統說法,在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都出來了,寓意在身邊的小人在此時便會開始出現,也會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按照傳統,這天便要去祭白虎和「打小人」,透過白虎來鎮壓小人,也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遠離,為自己帶來好運,此為「打小人」的由來。
在香港,灣仔鵝頸橋橋底已經成為打小人之集中地。據說「打小人」要在殺氣大的三叉路口最靈驗,而鵝頸橋就位在路面呈現三叉狀地帶,因此每年「驚蟄」橋底下便會出現善男信女聚集「打小人」。
「打小人」時拜神婆口中常會念一些咒語,例如:「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識偷」、「打過小人行好運」、「打過小人陞官發財」等,多是祈福、正向的意味,因此「打小人」求的就是心理的慰藉,並不是惡毒的詛咒。
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地走……”。手起鞋落打得拍拍響,再放入元寶盆燒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