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錦葵科棉屬植物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開花后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2張
棉花
一年生草本,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直徑5-12厘米,長、寬近相等或較寬,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常3淺裂,很少為5裂,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裂片寬三角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上面近無毛,沿脈被粗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長3-14厘米,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長5-8毫米,早落。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小苞片3,分離,基部心形,具腺體1個,邊緣具7-9齒,連齒長達4厘米,寬約2.5厘米,被長硬毛和纖毛;花萼杯狀,裂片5,三角形,具緣毛;花白色或淡黃色,后變淡紅色或紫色,長2.5-3厘米;雄蕊柱長1.2厘米。
蒴果卵圓形,長3.5-5厘米,具喙,3-4室;種子分離,卵圓形,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花期夏秋季。
2張
棉花
纖維分類
棉花可分成3大類:第一類纖維細長(長度在2.5~6.5公分〔1~2.5寸〕範圍內)、有光澤、包括品質極佳的海島棉、埃及棉和匹馬棉等。長絨棉產量低,費工多,價格昂貴,主要用於高級紗布和針織品;第二類包括一般的中等長度的棉花,例如美國陸地棉,長度約1.3~3.3公分(0.5~1.3寸);第三類為纖維粗短的棉花,長度約1~2.5公分(0.375~1寸),用來製造棉毯和價格低廉的織物,或與其他纖維混紡。
【粗絨棉】也叫亞洲棉,原產印度。由於產量低、纖維粗短,不適合機器紡織,已趨淘汰。
【長絨棉】也叫海島棉,原產南美洲。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纖維細而長,一般長度在33mm以上,線密度在1.54~1.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強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質優良,主要用於編製細於10tex的優等棉紗。中國種植較少,除新疆長絨棉以外,進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蘇丹棉等。
【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所以又稱美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一般長度為25~35mm,線密度為2.12~1.56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強力在4.5cN左右。中國種植的棉花大多屬於此類。
顏色分類
白棉: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的色澤呈潔白、乳白或淡黃色,都稱白棉。棉紡廠使用的原棉,絕大部分為白棉。
黃棉:棉花生長晚期,棉鈴經霜凍傷后枯死,鈴殼上的色素染到纖維上,使原棉顏色發黃。黃棉一般屬低級棉,棉紡廠僅有少量應用。
灰棉:生長在多雨地區的棉纖維,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吐絮后,如遇雨量多、日照少、溫度低,纖維成熟就會受到影響,原棉呈現灰白色,這種原棉稱為灰棉。灰棉強度低、質量差,棉紡廠很少使用。
彩棉:彩棉是指天然具有色彩的棉花,是在原來的有色棉基礎上,用遠緣雜交、轉基因等生物技術培育而成。天然彩色棉花仍然保持棉纖維原有的鬆軟、舒適、透氣等優點,製成的棉織品可減少少許印染工序和加工成本,能適量避免對環境的污染,但色相缺失,色牢度不夠,仍在進行穩定遺傳的觀察之中。
2張
棉花
已廣泛栽培於全國各產棉區,且已取代樹棉和草棉。我國現有栽培品種有:斯字棉、德字棉、岱字棉、柯字棉等,最近育出的高產品種,在北方有魯棉一號。原產美洲墨西哥。十九世紀末葉始傳入我國栽培。
【在世界上的產區】
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埃及等。其中中國的單產量最大,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
【在中國的產區】
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華北平原、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2張
棉花
光照條件
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1000lx,光飽和點為7~8萬lx。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範圍為8000~70000lx,此範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水分條件
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播種至出苗,0~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苗期,0~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初蕾期,0~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75%為宜;盛蕾期后,0~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土壤條件
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播前準備
1.1選擇良種
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根據土壤地力和自身的管理水平,選擇適宜的種植品種。原則上掌握的標準是:早熟不早衰、抗病性強、豐產性較好的品種。
1.2播前曬種
在播種前15天進行曬種。方法是把棉種攤在晾席上或乾燥的硬地上晾曬3~5天,打破種子休眠期,可有效提高種子發芽率。切記:不要在水泥地、柏油路面或塑料布上曬種,以免高溫灼傷棉種,降低種子發芽率。
1.3科學施肥
2張
棉花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當地土壤地力水平和目標產量,確定肥料配比和施肥用量。按照“穩氮、適磷、補鉀、配肥”、“有機無機相結合”的施肥原則,一般每生產50kg皮棉,約需吸收純N:6~9kg、P2O3:2~3kg、K2O:6~8kg,大力提倡增施有機肥,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變因長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的狀況。
1.4適時造墒
足墒播種是確保棉花一播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播前10~15天進行造墒,同時造墒后要及時耙蓋保墒,做到底墒足、口墒好。
1.5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是確保棉花苗齊、苗壯的重要措施之一。棉田整地的要求:一是地表平整無溝坎;二是表土細碎無大塊;三是地面乾淨無雜物;四是上虛下實好播種。
播種技術
2.1適宜播期
適期播種是保障植株生長穩健、提早現蕾開花的關鍵措施、有利干棉花早熟、優質、高產。一般以5cm地溫穩定通過16C時播種為宜,時間約為4月20日左右。
2.2播種量及播種深度
選用精量播種機,一般常規棉機播畝用種量1~1.5kg,雜交棉機播畝用種量0.6kg。棉花子葉肥大,頂土能力差,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3~4cm。播種過深,頂土困難,溫度低,出苗慢,養分消耗多,幼苗瘦弱,甚至引起爛籽、爛芽、缺苗;播種過淺,容易落干,同樣會造成缺苗斷壟。
2.3合理密度
當前景縣的栽培方式仍以大小行種植為主。一般棉田(畝產250~300kg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200株左右;高產棉田(畝產300~350kg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000株左右;小行行距50~55cm,大行行距在100~120cm之間根據密度要求靈活掌握。雜交棉或超高產棉田(畝產350kg籽棉以上)或簡化整枝栽培的棉田,建議畝密度在2000~2500株,採用100cm左右寬行等行種植。
田間管理
3.1及時間苗、定苗
當植株出現第一片真葉時間苗,出現3片真葉時定苗。
3.2中耕鬆土,增溫保墒
尤其是雨後要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散墒提溫,可有效抑制苗病發生。一般中耕深度不超過5cm。
3.3科學整枝
3.3.1蕾期:根據不同種植密度合理整枝。畝密度在3000株左右的常規棉,當看出果枝和葉枝時,就要把葉枝去掉,但要保留主莖下部的大葉,有缺苗斷壟的地方可留1~2個葉枝。畝密度在2500~2800株的棉田,可採取簡化整枝,留1~3個葉枝,既能充分利用空間,又能早座桃,防止營養生長過剩。雜交棉因行距大、株數少可不整枝,預留3~5個葉枝。
3.3.2花鈴期:常規棉單株可留果枝13~14個,雜交棉單株可留果枝16~17個。要及時拔除空棵、掰去空枝防止土壤養分損失,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3.3.3適時打頂心、去邊心。一般在7月15~20日,單株達到14個果枝時進行打頂心,最遲不超過立秋。8月10日摘去邊心,抹贅芽,去空枝,力爭達到伏桃滿腰、秋桃蓋頂。
3.3.4全程化控。應根據棉花品種特性、長勢、土壤墒情、種植密度等靈活掌握。雨水勤、雨量大,植株生長.旺盛適期早噴,天氣乾旱植株矮小適期晚噴。一般棉田現蕾期開始噴葯,按照藥量從少到多的原則,畝用縮節胺量分別為:現蕾期1g、盛蕾期2g、花鈴期3g、花鈴盛期4~5g。
3.4適時揭膜
揭膜時間應掌握在棉花盛蕾初花期。因為此時地膜覆蓋的增溫效應逐步消退,而且阻止雨水正常下滲,不利於:花根系下扎,不僅影響根系對水肥的吸收,而且容易造成棉花倒伏和早衰,揭膜時間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結合揭膜進行中耕培土,不僅有利於根系發育,起到控上促下、控蕾促花的作用,而且能夠防止倒伏和早衰。
經濟價值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產量大、生產成本低,使棉製品價格比較低廉。棉纖維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里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傢具布和工業用布。棉織物堅牢耐磨,能夠洗滌和在高溫下熨燙,棉布由於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過拉絨整理使織物表面起絨。通過其他整理工序,還能使棉織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織物抗皺性能,使棉織物少燙甚至不需要熨燙;降低織物洗滌時的縮水,使縮水率不超過1%。
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蘇丹。
棉花能製成各種規格的織物。棉織物堅牢耐磨,能洗滌並在高溫下熨燙。棉布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適。棉花的主副產品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正如前人所說“棉花全身都是寶”。它既是最重要的纖維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必須努力使棉花增產,搞好綜合利用,增產增值,以增加棉農收入和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多方面的需要。
另一個性的用途是用於護膚抗皺的美容產品。
棉花還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
棉花共分葉脈、苞葉和花內3種蜜腺,往往開花前葉脈蜜腺先泌蜜。長江中下游省區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黃河中下游各省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魯番為7月中旬至9月初。大流蜜期約40天,泌蜜適溫35℃。新疆棉區一般群產蜜10~30kg,最高達150kg。其他棉區因花期頻繁施用農藥,傷蜂過重,蜜源利用價值大大降低,群產一般在10~20kg。80年代以來,全國棉花面積增長較快,部分省區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它已成為當地夏秋主要蜜源。
切花花材
現棉花已可以作插花花材使用,切花市場有所銷售。
上海市花
1929年1月上海市社會局曾以蓮花、月季、天竹等作為市花的候選對象,后又增加棉花、牡丹和桂花,徵詢市民意見。1月24日,上海《申報》刊登了這條《社會局擬議上海市花》的新聞,引起市民廣泛關注。4月,評選結果揭曉。收回的17000多張選票中,棉花得票5496張,名列榜首,當選為上海市花。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季“此花無日不春風”,牡丹象徵大富大貴,天竹四季常青……唯有棉花極為普通。棉花被選為市花,讓當局有些意外。
《申報》在1929年4月29日關於棉花當選市花的報道中解釋:“棉花為農產品中主要品,花類美觀,結實結絮,為工業界製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賴莫大,上海土壤,宜於植棉,棉花貿易,尤為進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業,擴大紡織經營,用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農工商業,日趨發展……希望無窮焉。”闡述了市民選棉花做市花的緣由。
趣聞
1.藍色牛仔褲是取材於棉花的。牛仔布這個詞來源於法語,serge de Nimes,或者是“尼姆之布”,“尼姆”是一個法國城鎮,這個城鎮由於其盛產面料著稱。
2.燈芯絨也屬於棉花。這個詞也源於法語而被大體上譯為繩索之王。
3.最貴的牛仔褲可以在Escada以一萬美元的價格買到。這條牛仔褲鑲嵌了Swarovski的水晶。
4.曾經被賣出去最貴的一條牛仔褲來自Levi’s。在Ebay被拍到超過6萬美金,而買者卻是Levi Strauss公司自己。
5.在18世紀英國女性曾被禁止穿著純棉面料,因為純棉當時被認為是帶有色情意味。
6.Elvis的純棉內褲也曾被估價到1300美金一條。
7.如果美國所有的棉花都只用來製作牛仔褲,那麼總產量將超過50億條。
8.一捆棉花能夠產出將近1217件T恤或者是313600張一百元的現鈔。
9.一個棒球能夠用掉150碼的棉花。
10.美國紙幣的75%取材於棉花。
11.棉花也是一種食品農作物。每年大約有2億加侖的棉花種子油被用來生產食品比如薯條,黃油和沙拉調味品。棉花作為產品來說也是製作牙膏和冰激淋的原料。
12.平均每個棉花圓莢包含大概50萬條纖維。
13.棉製的紙張被用來幫助美國保存三種文件:獨立宣言、權利自由法案和憲法。
14.棉花=××,意思就是可以代替你想說的,但又不好意思開口的,親密的話,像:你是我的棉花。
15.棉花=溫暖。李宇春2008年8月26日在貼吧發的帖子《好像》里說:謝謝大家給我的棉花,棉花=溫暖。
乾隆御書
《棉花圖》
清方觀承正書說、詩,清(高宗)弘曆行書詩。清(1644~1911)拓,為冊頁裝一冊,計二十四開,四十頁。外高30.5厘米,寬29.8厘米;內高23.5厘米,寬26.4厘米。首隸書題:“御題棉花圖”。刻方氏四月十一日、七月十六日奏章及序跋。
《棉花圖》有圖十六幅,計有布種、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煉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每圖都配有文字說明和七言詩一首,似連環畫。書前收錄了康熙(玄燁)《木棉賦並序》,是我國僅有的棉花圖譜專著。
清乾隆皇帝南巡途經保定,方觀承以乾隆皇帝觀視腰山王氏莊園的棉行為背景主持繪製的一套從植棉、管理到織紡、織染成布的全過程的圖譜。裝裱成冊的《棉花圖》恭請皇上御覽。乾隆皇帝對《棉花圖》反覆誦讀,嘆為觀止,備加讚許,乃執筆為每圖題七言絕句,共十六首。如“灌溉圖”題詩:“土厚由來產物良,卻艱治水異南方,轆轤汲井分畦溉,嗟我農民總是忙。”“織布圖”題詩:“橫律縱經織帛同,夜深軋軋那停工,一般機杼無花樣,大輅推輪自古風。”這些詩詞精工典雅,意蘊萬千,為方氏的棉花圖增色不少。
因此,《棉花圖》又稱《御題棉花圖》。同年七月,方式將《棉花圖》包括乾隆的題詩刻在二十塊端石上。其中十一塊長118.5厘米,寬73.5厘米,厚14.2厘米;另一塊長89厘米,寬41.5厘米,厚13.5厘米。全文為陰文線刻,線條精細,房舍規矩,人物鮮活,畫面各具形象,突出了主題,反映當時農民艱苦勞作情景,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再加有乾隆皇帝的題詩,其詩筆法蒼勁,揮灑傳神,堪稱難得的藝術珍品。對於今天研究我國繪畫發展及傳統繪畫技法之演變,具有重要資料價值。其畫法之精妙,刻技之多樣,捶拓之精工,足以反映我國古代文化之深邃。
原石尚存在河北保定市蓮池書院之壁間,現歸保定市博物館收藏。歷經數百餘年,至今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