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棉
錦葵科棉屬植物
樹棉(學名:Gossypium arboreum L.)多年生亞灌木至灌木,高達2-3米,花單生於葉腋,花期6-9月。
我國現廣泛種植於長江和黃河流域的棉區,為幾百年來我國久經栽培的土棉之一。該種棉纖維較粗短;種子供榨油用。
樹棉
葉:葉掌狀5深裂,直徑4-8厘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深裂達葉片的1/2左右,上面被星狀疏柔毛,下面被星狀細絨毛,沿葉脈密被長柔毛;葉柄長2-4厘米,被絨毛和長柔毛;托葉線形,早落。
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5-2.5厘米,被長長柔毛;小苞片3,三角形,長約2.5厘米,近基部1/3處彼此合生,頂端具3-4齒,齒長不超過寬的3倍,脈上被星狀長柔毛;花萼淺杯狀,近截形;花淡黃色,內面基部暗紫色,花瓣倒卵形,長4-5厘米;雄蕊柱長1.5-2厘米。
果:蒴果圓錐形,頂端漸窄,常下垂,長約3厘米,具喙,通常3室,很少為4-5室,無毛,具油腺狀細點多數,每室具種子5-8顆,種子分離,卵圓形,直徑5-8毫米,混生白色長棉毛和不易剝離的短棉毛。
花期:6-9月。
樹棉
本種棉纖維較粗短;種子供榨油用。
【藏葯】銳摘:種子治鼻病,蟲病,吉祥天母瘟病,退彈片《中國藏葯》。熱者:根皮、種子、棉桃汁治梅毒《藏本草》。
棉花良種要通過育苗移栽才能產量高、品質好。直播棉生長勢強、植株高大,營養生長旺盛,產量低。
育苗時期氣溫日平均穩定超過12℃時為宜,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太早棉苗容易受凍,太遲生長期短,降低產量。
育苗時,首先備好坐北向南苗床和營養土后,用報紙自製8~10厘米直徑營養缽,在缽內放滿營養土,擺放到苗床后,每缽放1~2粒種子,用小拱棚保溫育苗。育苗40天左右長出3片以上真葉時進行移栽。
育苗期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和噴施葉面肥,培育壯苗。移栽時,行距10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栽植1300株。
棉花施肥有兩個時期,即移栽后苗肥和蕾肥。苗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分2次施,對水淋蔸。一次為定植后15天,畝施尿素3公斤;一次為分枝后現蕾前,畝施尿素7公斤。蕾肥每畝施餅肥80公斤或40%複合肥30公斤,開溝施,施后蓋土,防止肥料揮發。棉花怕水,水多會出現爛根爛桃現象。主要措施是開溝排水,溝深寬各30厘米。
棉花枝葉茂盛,影響坐果,當第一蕾出現后,要把第一果枝以下的無花蕾葉枝幼芽去掉,到7月底8月初,要摘除植株主枝、分枝上的一葉一心嫩梢,防止繼續向前延伸消耗養分。在打頂時要剪除空枝(無花枝)和摘除下部黃葉,提高棉地光合作用,促進棉桃大而飽滿。
當植株上有3~4盤果枝時進行中耕,深度20厘米左右,促根系深扎,增加側根。中耕后及時用茅草、稻草、枯枝落葉覆蓋棉地,可防止土壤板結,有利通氣保水。
大部分棉株上有2朵花完全吐絮時為開始採摘期,應選晴天9點鐘以前採回攤曬。以後每星期搶晴天採摘一次。杜絕採摘未完全吐絮的棉花,以免影響質量,降低售價。一戶種植2個以上品種時,要分開曬花、扎花、存花和銷售棉花,不要混曬混扎。
棉花薊馬又稱煙薊馬、蔥薊馬。除為害棉花外,還為害煙草、蔥、蒜、瓜類、馬鈴薯、蕃茄、白菜等多種作物。
為害癥狀:成蟲和若蟲多集中在棉株嫩頭和葉背吸取汁液,棉苗被害后,子葉肥厚,背面出現黃綠色或銀白色的小斑點,生長點焦枯,長不出新枝,棉農叫“公棉花”或“無頭棉”;有的雖能長出新枝,但生長點分幾個叉,棉農稱為“多頭棉”、“散頭花”。前者造成缺苗,後者使棉花生育期推遲,結鈴少而減產。
發生規律:成蟲或若蟲在綠肥、油菜和蔥、蒜等作物上越冬。春暖以後,先在寄主作物上繁殖,然後遷到棉苗上為害。凡是靠近越冬寄主或附近雜草多的棉苗,棉薊馬發生重。一般疏鬆的土壤有利其發生;黏 重的土壤不利其發生。早播一熟制棉田又比麥套棉受害重。棉薊馬適宜發生於較乾旱的年份。特別是5―6月溫度在25℃以下,相對濕度70%左右,為害常較重;氣溫超過25%,雨水多,濕度大時,則對薊馬發生不利。故 一般年份6月中下旬以後,棉薊馬危害就顯著下降。
防治措施
1、棉花和蔬菜混栽地區,應加強對蔥、蒜類蔬菜防治,以降低基數。可用40%樂果乳劑2000-2500倍液噴霧。
2、結合間苗、定苗,拔除‘公棉花“;定苗后發現有“多頭棉”時,應 去掉青嫩粗壯的櫱枝,留下較細的帶褐色的枝條,使其最後結鈴數接近正常棉株。
4、土農藥防治。煙草石灰水。原料:煙葉、生石灰、水。配法:先用少量熱水將1公斤生石灰化開,倒入40公斤清水中,濾渣。再 把1公斤煙葉撕碎,用10公斤開水浸泡加蓋,等熱水不燙手時,把浸透的煙葉用手揉搓,並不斷換水,直到沒有煙葉汁流出為止(1公斤煙葉可揉出30-40公斤煙葉水)。將煙葉水倒入石灰水中即成。然 後用煙草石灰水噴霧。
棉花角斑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各棉區都有發生,受害棉株引起大量落蕾、落花、落鈴、落葉、爛鈴。
癥狀識別:此同主要侵害葉片,也能侵染青鈴和莖稈。子葉受害后,病部出現水漬狀的斑點,後期變為黑褐色;真葉發病時,先在葉背面出現深綠色小點,后擴大為水漬狀,因受葉脈組織的限制,病 斑呈多角形。有時病斑沿葉脈發展,成為黑褐色的屈曲狀長條。青鈴受害,初時出現深綠色針頭小點,繼而擴大為水漬狀圓形病斑,後期變紅褐色,收縮下陷,變成黑褐色爛斑,即開始脫落。莖稈受害后,常變黑枯折。
發病規律:病菌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成為來年發病的侵染源。棉籽帶菌程度,是苗期發病輕重的決定性因素。溫濕度與發病關係密切,中溫多雨是此病發生的重要條件,土溫在10―15℃時,一般不發病,1 6-20℃時開始發病,24-28℃時發病最重,超過30℃后,病害反而減輕,濕度在85%以上時,病害發展最快;6月上旬到8月上旬的雷陣雨越多,病害越嚴重。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曬種2-4天,能顯著降低角斑病的帶菌率。
3、種子處理。
4、結合間苗定苗,拔除病苗,帶出田外集中銷毀。
危害癥狀:棉籽受害,造成爛種和爛芽;幼苗莖基部受害,出現黃褐色。水漬狀病斑,並漸擴展圍繞嫩莖,病部縊縮變細,黑褐色、濕腐狀,病苗倒伏枯死。子 葉受害,多在中部發生不規則形黃褐色病斑,易破裂脫落成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