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家善
鮑家善
鮑家善,著名微波物理學家,教育家。字濟民,1918年4月28日出生於北京市,原籍江蘇省蘇州市。1949年起,在中央大學及以後改名南京大學的物理系任教授。1983年起,任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併兼任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鮑家善
194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1943年獲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3-1946年間,先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的研究員及美國紐 約長島斯佩里陀螺儀公司的規劃工程師。1946年回國,任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1949年起,在中央大學及以後改名南京大學的物理系任教授。1983年起,任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 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併兼任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歷任南京大學教授、浙江省電子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高等學校理科無線電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九屆人大代表。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從事微波天線、微波鐵氧體器件和磁控掃描天線的研究。七十年代起致力於微波超導研究,研製成“三公分和八毫米微波超導檢測器”。著有《微波原理》,合編《超高頻天線》。
1926年到1929年
曾經就讀的華盛頓大學
1940年5月
1941年
獲碩士學位,繼而於1943年獲得博士學位。在學習期間,他刻苦鑽研,時間抓得很緊,例如,利用暑假期間,到芝加哥大學選讀應用光譜和原子核物理等課程,又在休斯(Hu8hes)教授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以使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更為寬廣與紮實。
1941年10月
鮑家善在國外第一次走上工作崗位,在美國軍部航空學校無線電系任教員,聽他教課的除了美國空軍軍官之外,還有重慶國民政府派赴美國留學的一名少校軍官和三十多名尉職軍官。他認為參加這項工作對抗日戰爭有利,很值得做,遂暫時中斷了學業,擔任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1942年2月至1943年5月,他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兼任講師,講授《中國語》課程。1943年5月被美國PhiBeta Kappa榮譽學會推選為會員。獲得博士學位后,他到麻省理工大學輻射實驗室(RadiationI‘aboratory)任研究員,從事雷達天線和磁控管的科學研究工作。當時他很為自己能與許多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在一起工作而高興。
1945年11月
中國電子學會
194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49年至1983年
在南京大學工作時,任磁學和無線電教研室主任,物理學系副主任。在科研工作上,主要致力於微波和物理學其他分支相結合而形成的新興邊緣學科的開拓,從事各種類型的磁控掃瞄天線及鐵氧體器件的研製,獲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他於70年代在國內率先研製的微波超導器件,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3年3月
鮑家善轉到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工作迄今,任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兼職教授。他在這個時期的科學研究,主要從事微波超導以及微波和光波在超導塊材與薄膜、或亞鐵磁薄膜中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為研製新型微波集成器件作些探索性工作。
光學儀器
鮑家善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都受到很高的評價。40年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從事天線研究期間,因工作出色,屢受該所天線站負責人希亞特(L.R。H血t)教授的讚揚;他與朱蘭成教授和布林(S.Breen)博士合作發明的小數尺圓錐掃描天線,含有金屬阻礙物的喇叭天線,獺尾式波束天線和半波導箱天線。這些天線均獲得了美國專利。其理論和基本原理至今仍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鮑家善在南京大學工作期間,除了在籌建物理系的磁學專門化和無線電專業上作出了開創性的成績之外,他結合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指導,在微波鐵氧體器件和天線方面獲得創造性成果,先後研製出了相位式磁控掃描天線、雙喇叭式磁控掃瞄天線、開關式磁控掃描透鏡及口徑上含有橫向磁化鐵氧體圓柱的雙控輻射器,以介質載入場移式隔離器雙支節開關、磁匹配器、磁吸收負載、磁衰減器、法拉弟旋轉式環流器,圓桿狀及片狀縱向磁化鐵氧體相移器、單支節和雙支節開關等鐵氧器件。上述的磁控掃描透鏡天線,能消除一般天線陣中無法避免的互稻現象,阻抗匹配頻帶寬,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對於使中國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研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起了促進作用。
1972年起,鮑家善和青年教師一起,在國內率先致力於液氦溫區的微波超導的研究,首先觀察到直流、交流約瑟夫遜(Joseph—son)效應,探索點接觸結的製備工藝,研製出的三厘米超導視頻檢測器、八毫米超導視頻檢測器和八毫米超導混頻器,其雜訊等效溫度達到或接近於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由鮑家善親自參與或指導下取得的這些成果獲l 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86年,他們的“毫米波亞毫米段超導電器開發研究”課題成果,獲國家教委科研進步二等獎。曾於1973年訪問鮑家善領導的微波超導科研小組的芬蘭低溫物理學家路恩斯莫(O.V.Lounsmaua)教授,和1986年訪問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室的丹麥低溫物理學家佩德森均對鮑等的工作給出了高度評價;前者還曾著文於《低溫物理學》(《Cryogenics》)雜誌上作了報道。
鑒於鮑家善在微波領域的卓越貢獻,國際傳記中心選他為One in a Million,授予獎狀和獎章並確定為“The First FiVe Handred。與此同時,該中心推選他為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傳記研究學會聘他為終身會士。
微波原理
早在南京大學工作期間,鮑家善在國內率先籌建“磁學”和“無線電電子學”新專業。除了擔任行政事務外,他堅持在教學第一線辛勤耕耘,為國家建設培育了大批人才。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他還始終注重教材建設并力求高質量和高水平。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高頻天線》中,第十二章“鐵淦氧磁物在超高頻天線技術中的應用”為鮑家善所編寫。他提出“由於固體材料種種新奇的應用,無線電電子學有了驚人的發展,形成了‘固態電子學’新學科”;與此同時,他還對鐵淦氧化物的發展作了科學的概括。該教材對培養我國超高頻天線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鮑家善的另一部著作《微波原理》,196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並在1985年修訂再版,曾獲1988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
作為博士生導師和學科帶頭人,從南京調到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他主持了上海市重點學科“固體材料和器件”的創建,先後領導開辦了“固體物理”助教進修班和研究生班,還在國內首次建立了“研究生實驗室”。他和英國塞爾福大學物理系主任、著名光學專家A.D.鮑德曼教授為上海科技大學培養了該校第一個中外聯合培養的博士生。該博士生以優異成績在英國通過論文答辯,受到導師稱讚和好評。
他不顧年事已高,仍親自為研究生講授專業課。他開設的《超導電子學》,親自編寫講義,除課前依然認真備課之外還及時搜集和補充新資料,使學生能系統、全面地了解所學學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向。對以他為導師的巴基斯坦博士生的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學科方向,他都親自過問,認真安排。為了擴大研究生的知識面,培養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他倡議開設了“文獻閱讀課”,每次開會討論,他都參加,參加此課的學生都認為這種方式效率高,能獲得更多的信息。1989年,他克服因手臂骨折所帶來的困難,堅持上課教學,以“老牛已知夕陽短,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為中外博士生,執教不輟,使學生們十分感動。他所教的博士生成績很好,他們作出的學術論文,有不少已被國內外學術期刊採用發表。
《超高頻天線》
鮑家善論著甚豐,除上面提到的教材外,主要是多種科學論文,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的 不下二三十篇。
1987年6月9日,上海科技大學為鮑家善執教50周年舉辦了祝賀會。對學校師友及學生對他的辛勤奉獻的頌場的答詞中,他謙遜地自稱:“留美回國報效國家,在各個時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是堅持專心用心,善於分析,勤動腦動手,注意健康體魄”。他即興寫出的感懷詩:“桃李盛開滿庭園,京津寧滬執教鞭,粉筆生涯最清苦,追求真理自覺甜,老夫耄矣徒知勉,攻關全憑意志堅,且喜後浪推前浪,英才倍出笑顏添。”狀出了他淡泊自持、老而彌堅的情操。
鮑家善終身從事教育事業,治學嚴謹,知識淵博,諄諄善誘,誨人不倦,師德高尚,為人正 直,備受學生和同事尊敬,國外傳記中心授予其多種榮譽和獎狀、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