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瞿秋白傳的結果 展開

瞿秋白傳

陳鐵健著

瞿秋白傳》,陳鐵健著,是黨史研究的一項意義重大的卓越的科學成果。瞿秋白,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共黨員,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卓越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宣傳家。

圖書信息


書 名: 瞿秋白傳
ISBN: 9787505117600
開本: 16開
定價: 50.00元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想為大家辟出一條光明的路,卻因為多餘的話一度被誤為多餘的人。
五四風雲人物書系·《瞿秋白傳》,36年悲劇人生說歷史誤會,從容就義是書生,74載煙雲過盡見個人性情,細節還原瞿秋白。

作者簡介


陳鐵健,字石之,1934年生於黑龍江安達,祖籍浙江紹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0年以來,著有《瞿秋白傳》、《蔣介石與中國文化》(合著)、《綠竹水南集》、《<多餘的話>導讀》等書。1978至1996年,與李新師共同主編《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本)。發表過《重評<多餘的話>》、《論西路軍》、《代人受過的陳獨秀》、《北伐漫議》、《西安事變簡論》等論文。

圖書目錄


故鄉與少年
中吳要輔
天香樓·家世
星聚堂·私塾
冠英小學
常州中學
一家星散飄零
賢庄環溪
荒祠冷煙
母親之死
告別
苦悶求索鬥爭
武漢黃陂行
俄文專修館
苦悶與彷徨
在五四運動中
文學翻譯活動
改造社會的呼聲
北京社會實進會
《新社會》旬刊
時代的強音
《人道》月刊
走向光明的使者
《晨報》特派記者
哈爾濱五十天
從滿洲到赤塔
寄希望於新俄
赤都心史
俄羅斯文化天地漫遊
“世間的唯物主義
澎湃赤潮的洗禮
新時代的“活潑稚兒”
江南一燕
《新青年》、《前鋒》主編
積極推動國共合作
上海大學教授
熾烈如火的愛情
擊退右派反共逆流
大革命風暴中(上)
黃仁事件前後
同志戰友妻子
《熱血日報》
反擊戴季陶主義
大革命風暴中(下)
要爭奪革命的領導權
革命的北伐
如何解決農民問題?
在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中
支持毛澤東
“一切為革命的勝利!”
“第三國際。還是第零國際?”
轉折關頭
退讓還是進攻?
從南昌起義到八七會議
“左”傾盲動錯誤
《布爾塞維克》
第二次赴蘇前後
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
莫斯科的生活和工作
哀思和義憤
中山大學風潮
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
聖潔的友誼
重逢茅盾話《子夜》
領導左翼文化運動
“我們是這樣親密的人”。
在魯迅家中避難
正確評價魯迅的第一人
重返文學園地
文藝理論家
文藝論戰及雜文創作虯
大眾化文藝倡導者和
語言學家
從上海到瑞金
《鬥爭》事件
中央教育人民委員
主編《紅色中華》
領導蘇區文藝工作
最後的鬥爭
濯田被俘
上杭縣獄
長汀獄中鬥爭
《多餘的話》
擊破勸降陰謀
“英特納雄奈爾”
流芳萬代
附:瞿秋白生平活動年表
後記

相關評述


陳鐵健著《瞿秋白傳》是黨史研究的一項意義重大的卓越的科學成果。在“四人幫”統治時期,瞿秋白曾因在牢里寫了《多餘的話》,道出了心中的委曲,大受污衊。其意彷彿告訴人們,革命烈士只有一個統一的規格,口吐八股,不能說半句真話。陳鐵健看不慣這一班專門欺負已死先烈的好漢。“四人幫”統治剛一結束,就撰寫《重評〈多餘的話〉》,對瞿秋白這個充滿爭議的遺篇作了精闢的分析,指出這是瞿秋白以文人捲入政治漩渦因不改本色產生的內心矛盾的自我解剖。這個分析與自有這個遺稿以來所有各方人士的看法大異其趣,不但思想新穎,而且非常合理,受到了茅盾、丁玲等前輩作家和黨史學界的熱烈稱許,一時成為話題。中央專案組特邀陳鐵健參加瞿秋白案的複查工作,並起草複查平反報告。他因此獲有機會遍讀公安部從1954~1964年十年間辦理瞿案的全部審訊記錄數十卷以及其他檔案材料,訪問了所有與瞿案有關的人員,併到長汀察看了當年的囚室和刑場。在如此堅實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本傳記無疑是精神文明的一項基本建設,因為它恢復了瞿秋白作為共產黨領袖的光輝形象,表現了歷史學家所應有的公平正直的態度,也是使黨史研究成為科學跨出的大有意義的一步。
《多餘的話》是陳鐵健研究瞿秋白生平的起點,自然也是《瞿秋白傳》的重點。本書對瞿秋白為什麼要在死前留下這麼一篇《多餘的話》的歷史背景作了全面的考察,揭示了令人信服的思想、性格、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而政治上的創傷使他感到不吐不快是最直接的原因。

相關人物


人物簡介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 男,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共黨員。瞿秋白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領導北京的學生愛國運動。1920年初參加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后以記者身份赴蘇俄採訪。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主持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後任中央臨時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黨的六大,隨即參加共產國際六大,后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1931年起,在上海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戰線的鬥爭。1931年後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1934年初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採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都被他嚴辭拒絕。6月18日臨刑前,他神色不變,坦然走向刑場,沿途用俄語高唱《國際歌》、《紅軍歌》。到刑場后,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常州:敗落的士紳之家
瞿秋白祖籍江蘇宜興,1899年1月29日生於江蘇省常州府城內東南角的青果巷(今82號)一座名為八桂堂的花園住宅內的天香樓二樓。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賡甫的住宅,這所住宅內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樓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個書香門第,世代為官,瞿賡甫當時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親瞿世瑋擅長繪畫、劍術、醫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業,寄居叔父家中,經濟上依賴在浙江做知縣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濟。母親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於詩詞。她的子女中長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長子。由於瞿秋白頭髮上生有雙旋,父母為其取名雙(或同音字霜、爽)。
1903年,瞿賡甫死在湖北任上,從此瞿家的家道開始中落。瞿賡甫的遺屬開始瓜分財產時,瞿世瑋作為瞿賡甫的侄兒被迫離開八桂堂,先後租住烏衣橋、星聚堂等處,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1904年,5歲的瞿秋白進入私塾啟蒙讀書,次年轉入冠英小學。1909年春天,10歲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學堂(現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該校校長屠元博,曾經留學於日本,是同盟會會員。但是並沒有證據表明,瞿秋白從他那裡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影響。但是,瞿秋白在中學時代確實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棄官閑居杭州,將母親也接到那裡,並停止了對瞿世瑋一家的資助。於是瞿秋白家陷入經濟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廟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當、借債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學費,瞿秋白被迫輟學。農曆正月初五,母親金璇服毒自盡。瞿秋白一家人分別投親靠友,瞿秋白先在楊氏小學教書。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資助,西赴漢口,寄居在京漢鐵路局當翻澤的堂兄瞿純白家中,並進入武昌外國語學校學習英文。
北京:俄文學生
1917年春,瞿純白調外交部任職,瞿秋白也隨同北上到北京,參加普通文官考試未被考取,於是考入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免費入學),學習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內向的瞿秋白參與了五四運動,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參加了中南海總統府前抗議馬良禍魯的請願活動,遭到逮捕,旋即被釋放。
莫斯科:晨報記者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採訪。
1921年秋,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瞿秋白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進入該校任翻譯和助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張太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底,陳獨秀代表中國共產黨到莫斯科,瞿秋白擔任他的翻譯。
上海:涉足政治
陳獨秀回國時,邀請瞿秋白回國工作,於是瞿也隨同陳獨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鄧中夏創辦上海大學,瞿秋白擔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同時,瞿秋白兼管中共宣傳工作,擔任《新青年》的編輯,
1924年,國民黨改組,瞿秋白出席中國國民黨一大,並來往上海廣州之間,當翻譯,參與一些國民黨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國民黨中央執行部委員等)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後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領袖之一。
第一次擔任中共領袖:危機時刻
1927年7月12日,陳獨秀被停職,由張國燾臨時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來到的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主持召開會議(八七會議),正式將陳獨秀(缺席)免職,並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並主持中央工作,成為繼陳獨秀之後,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間(1927年7月-1928年5月),發生了南昌暴動、廣州暴動,以及秋收暴動。瞿秋白的領導方式與強勢作風的陳獨秀不同,只發表一般政治主張,對組織和軍事完全放權。
莫斯科:中共代表
1928年4月,瞿秋白從上海經海路抵達大連,又改乘火車沿中東鐵路北上,通過滿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進入蘇聯。5月中旬,瞿秋白抵達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茲維尼果羅德鎮主持召開中共六大,“六大”之後,瞿秋白繼續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團長兩年時間,實際在國內直接領導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發。
再度擔任中共領袖
1930年7月,瞿秋白由於立場調和,被當地的黨部指為機會主義和異己分子的庇護者,撤銷了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代表的職務,攜妻子離開蘇聯回國,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務是在9月底召開六屆三中全會,批判立三路線。但由於瞿秋白“沒有認出立三路線和國際路線的根本不同”,對立三路線的批判不夠徹底,於是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不僅開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員,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此後瞿秋白留在上海養病(肺結核),進行文藝創作和翻譯,與茅盾、魯迅來往。
江西:最後時光
1934年1月,由於無法繼續留在上海養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月5日),擔任教育人民委員的閑職。
紅軍長征后,瞿秋白帶病留守南方。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水口鎮被宋希濂的國軍第三十六師向賢矩部逮捕,6月18日,在長汀中山公園執行槍決。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餘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

主要著作

瞿秋白的雜文銳利而有才氣,俄語水平更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他翻譯了許多俄語文學、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並第一個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瞿秋白作為一個典型的文人參與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擠冷落直至犧牲,這被人們視作一個悲劇。其曲折的心路歷程在《多餘的話》中有著真誠的表達。根據他臨終前的自述,他只是一個半吊子的文人,參與政治運動,乃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完全是一個“歷史的誤會”。
瞿秋白與魯迅有著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魯迅家中避難,魯迅把瞿看作知己,曾寫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期世當以同懷視之”一聯贈予。瞿秋白也寫過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對魯迅的雜文創作作了中肯的評價。瞿秋白被捕后魯迅曾想方設法委託人營救。瞿被處決后,魯迅嘆息良久,說過:“瞿若不死,譯這種書(指《死魂靈》)是極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殺人者為罪大惡極”,並帶病編校了瞿的遺著《海上述林》。

婚姻家庭

瞿秋白一共有過兩次婚姻。
第一位妻子王劍虹,湖南人,是上海大學的學生,1924年1月與瞿秋白結婚。同年7月因肺病去世。
第二任妻子楊之華,浙江蕭山人,也是上海大學的學生,在與前夫沈劍龍(沈玄廬之子)離婚後,1924年11月7日,楊之華與瞿秋白在上海舉行了結婚儀式,沈劍龍也親臨祝賀。1935年瞿秋白去世后,楊之華被安排去了蘇聯。1936年,楊之華在莫斯科被王明隔離審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進入東方大學中國部邊工作邊學習。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楊之華母女回國,又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拘捕關押了四年。1949年以後,楊之華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和全國總工會的黨組成員及女工部部長,文革中楊之華受到批鬥,被長期關押,197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
瞿獨伊是楊之華與沈劍龍的女兒,生於1921年11月。1930年瞿秋白夫婦從蘇聯回國時,將瞿獨伊留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上學,並委託鮑羅廷夫婦代為照管。1949年以後瞿獨伊成為新華社記者,1950年前往蘇聯創建新華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國后,任職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1978年,在新華社國際部俄文組從事翻譯和編輯,直到1982年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