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書的“引言”中稱,她應用S.弗洛伊德理論於臨床實踐達15年之久,由於不滿意治療效果而產生了重新評價精神分析的想法;但最初引起她懷疑的是弗洛伊德有關婦女心理的概念,以後這種懷疑為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的假設所加強。作者指出,社會學觀點正在替代解剖生理學的觀點,人際關係成了導致神經症發病的關鍵因素,精神分析必須突破本能心理學與發生心理學所設置的局限,性的問題不應再被視為神經症的動力中心。本書深入而詳盡地論述了作者自己的社會文化觀,它的出版標誌著傳統的古典的弗洛伊德主義正處在歷史性演變發展過程之中,預示著新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在美國行將興起與確立。
德國精神病學家、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K.霍妮著。美國紐約諾頓出版公司1939年出版發行英文版。它是作者系統闡述她的基本觀點的一本專著。全書共16章,目錄包括:精神分析的基礎、弗洛伊德思想的一般前提、里比多理論、戀母情結、
自戀概念、
婦女心理學、死亡本能、對童年的強調、
移情概念、文化與神經症、“自我”與“
本我”、
焦慮、“
超我”概念、神經症犯罪感、受虐現象、精神分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