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恩寺舍利子
國恩寺舍利子
千年古剎國恩寺,佛寶舍利子重光。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后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因而又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由於舍利被佛教視為神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鑒定和科學研究。其成因也有“結石說”、“玉箸說”、“外物說”等多個說法。
目錄
發掘現場
2007年1月4日至7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據省文物管理局的指示,在新興縣文化局、宗教局、國恩寺等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對文物出土地點再次進行了認真的考古挖掘。經省文物鑒定站鑒定,2006年12月28日發現的七粒乳白色珠狀物屬舍利。
佛寶舍利子
有“嶺南第一聖域”之稱的國恩寺位於新興縣六祖鎮龍山腳下,距縣城13公里,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的舊居和圓寂之所,始建於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距今已有1324年歷史,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並稱嶺南禪宗三大祖庭。公元712年,六祖命門徒在國恩寺建塔,次年夏末落成,歷經滄桑,此次所見的報恩塔是1990年重建的。
惠能於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在新興縣誕生,公元661年在湖北省黃梅縣東山禪寺出家,以一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獲五祖弘忍密授教法及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公元713年八月初三惠能在國恩寺圓寂。惠能主張“佛在我心,凈心自悟,見性成佛”,獨創了中國特色的佛學教派,他的佛教思想影響遍及日本、東南亞各國。他留下的《法寶壇經》,成為研究中國和世界佛教史、哲學史的歷史巨著之一。惠能被毛澤東譽為與孫中山齊名的廣東兩大歷史名人。
舍利是佛教徒心中最崇高的聖物。據傳二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拘挪伽城涅??,佛弟子荼毗(火葬、焚燒)后,阿難等弟子在灰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斗”(《釋門正統》)。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從流傳至今可瞻仰的舍利及佛教典籍記載,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舍利,如四顆牙齒(現僅存二顆),一截手指骨,兩根鎖骨,部分頭頂骨及幾根頭髮等。另外一種是《釋氏要覽》中記載的如五色珠般光瑩堅固的舍利子和白色珠狀舍利子。
佛舍利歷來極為寶貴,就是在佛陀的時代也至尊至重。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不惜身命,當以力取”,陳兵城下,嚴陣以待。后被一位香姓婆羅門調解,八國國王均分舍利,每國各請一份回國建塔供奉。這次事件在佛教史上稱為“八王分舍利”。
歷史上世界各國佛舍利的來由,是因釋迦牟尼圓寂不久,印度外侵內亂不斷,異族異教間鬥爭層出不窮,以及古印度中部與迦王朝補砂密多羅國王奉婆羅門為國師,施行全面打擊佛教的政策,佛教史稱“中印度法難”。此次法難致使一些僧尼從佛塔中搶出佛舍利逃往各地。為了在逃亡中保護佛舍利,有的僧人便割開皮肉藏其舍利,再逃出國境。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此後數百年,釋迦舍利逐漸流散到世界各國。據悉,北京西山靈光寺佛牙舍利塔供奉有佛牙舍利、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文物出土后供奉有佛指舍利。這次新興國恩寺出土的舍利子有可能是初祖達摩從印度帶到中國,代代相傳,傳到六祖惠能被帶回國恩寺。六祖為報答父母恩而將舍利子埋在報恩塔基下,作為鎮塔之寶。也可能是二祖到五祖某個祖師的舍利。至於史上沒有國恩寺舍利的記載,是因為舍利是極為珍貴的佛寶,如果泄密,會引起極大的紛爭,故秘而不宣。也可能是兩百多年前國恩寺的一場大火,將有關史料記載燒毀。民間一直流傳著國恩寺有夜光珠並會在晚上發出異光的說法,卻沒有人親眼見過。時至今天,有人相信這可能就是這些舍利子和水晶球所發出的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