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珪
明朝初年將領
陳珪(1335年-1419年5月24日),泰州人。明朝初年將領。
陳珪自少入行伍,以馬軍總旗隨明太祖開國。洪武元年(1368年),隨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從燕王朱棣出塞,累升至龍虎衛千戶。建文元年(1399年)至建文四年(1402年)參與靖難之役,位列功臣第四,以功升任中軍都督僉事,加號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封泰寧侯,予世券。之後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負責營建北京城。永樂十五年(1417年),兼掌行在(北京)后軍都督府事。
永樂十七年(1419年),陳珪去世,年八十五。追封靖國公,謚號“忠襄”。
洪武時期,陳珪跟隨朱棣出塞,擔任前鋒,因戰功進官武德將軍、龍虎衛千戶。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陳珪隨從南征,“從奪九門,征雄,取鄚,擊真定,援永平,戰壩上,破楊村,鏖通州,應援薊州,追奔別山”,屢有功勞,升任指揮同知。
建文四年(1402年),靖難之役結束,朱棣在南京稱帝,陳珪於是北上,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北京)。他在任內嚴督守備,夙夜憂勤。同年九月,朱棣論功行賞,陳珪位列靖難功臣第四,加勛號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以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擢升為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爵泰寧侯,歲祿一千二百石,並賜世襲誥券,“身免二死,子免一死” 。
永樂四年(1406年)五月,朱棣改建北京城及宮殿,陳珪被任命為工程總指揮,“董治其事”。陳珪計劃周密、條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盡心儘力,深得朱棣器重和信任。
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北征韃靼,命陳珪偕同駙馬都尉袁容輔佐趙王朱高燧留守北京。
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命人鑄繕工印賜給陳珪,又設置官屬,敕令他兼掌行在(北京)后軍都督府事。
永樂十七年(1419年)四月三十日(5月24日),陳珪逝世,享年八十五歲。朱棣聞訃訊,為他輟朝三日,遣使賜祭,追封靖國公,謚號“忠襄”(按明《謚法》:危身奉上曰忠,甲胄有勞曰襄)。
張廷玉:張武、陳珪諸人,或從起籓封,或率先歸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計稱大將材也。一旦遘風雲之會,剖符策功,號稱佐命,與太祖開國諸臣埒,酬庸之義不亦厚歟!(《明史》)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子輩 | 長子 | 陳璽 | 官至武成左衛指揮使。 |
次子 | 陳瑜 | 一誤作為陳愉,明成祖時襲爵為第二代泰寧侯。后因北征“失律”,下獄而死。 | |
孫輩 | 孫子 | 陳鍾 | 陳璽之子,襲爵為第三代泰寧侯。 |
表格參考資料:
陳珪於建文四年(1402年)受封泰寧侯,子孫世代承襲,約歷十世十四代,至明亡而國絕。
• 泰寧侯世系
第一代:陳珪,建文四年(1402年)封泰寧侯,予世券。永樂十七年(1419年)去世,追封靖國公,謚號“忠襄”。
第二代:陳瑜,陳珪之子,永樂十七年(1419年)襲爵。永樂二十年(1422年)因罪下獄而死。
第三代:陳鍾,陳瑜之侄,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襲爵。宣德五年(1430年)去世。
第四代:陳灝,陳鍾之子,宣德五年(1430年)襲爵。宣德七年(1432年)去世。
第五代:陳瀛,陳灝之弟,宣德十年(1435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戰死,追封寧國公,謚號“恭愍”。
第六代:陳涇,陳瀛之弟,正統十四年(1449年)襲爵。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
第七代:陳桓,陳涇之子,成化八年(1472年)十二月襲爵。弘治七年(1494年)去世。
第八代:陳璇,陳桓之子,弘治七年(1494年)襲爵。正德元年(1506年)去世。
第十代:陳璉,陳儒之叔,嘉靖十三年(1535年)襲爵。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
第十一代:陳㻞,陳璉之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襲爵。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去世。
第十二代:陳良弼,陳㻞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襲爵。至天啟元年(1621年)仍在世。
第十三代:陳聞禮,輩分、卒年不詳。約於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去世。
第十四代:陳延祚,輩分、卒年不詳。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至崇禎元年(1628年)仍在世。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一》
《壬午功臣爵賞錄》
《名山藏·卷四十一》
《明史·卷一百六·表第七》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