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子雄的結果 展開

李子雄

隋朝將領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出身遼東李氏,性格豪爽,胸懷大志。跟隨北周武帝平定北齊,授帥都督。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拜上開府、建昌縣公。隋朝建立后,遷驃騎將軍,參加隋滅陳之戰,拜大將軍、江州刺史。平定漢王楊諒造反,遷幽州總管,入為民部尚書。明辨是非,很有才幹,深得隋煬帝信任,遷右武衛大將軍。

大業九年(613年),率軍東征高麗,捲入楊玄感造反,兵敗被殺。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效力北周

李子雄少時性格豪爽,胸懷大志。成年後,跟隨北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齊,因戰功授任帥都督。隋文帝楊堅擔任北周左丞相時,跟隨鄖國公韋孝寬在相州打敗蜀國公尉遲迥,授為上開府,賜建昌縣公的爵位。

滅陳平叛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拜為驃騎將軍。開皇九年(589年),隨軍平定陳國,因功升任為大將軍。后歷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幹的名聲。
仁壽年間,因事獲罪,罷免官職。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隋煬帝楊廣繼位。隋煬帝的五弟漢王楊諒因不滿隋煬帝繼位,於是起兵造反,隋煬帝將調幽州兵馬以討伐他。當時,竇抗擔任幽州總管,隋煬帝怕他有二心,詢問楊素誰可任用。楊素推薦李子雄,於是授任李子雄為大將軍、廉州刺史。李子雄趕到幽州,住在傳舍里,召募了一千多人。竇抗仗著一向顯貴,不按時來拜見。李子雄派人去告訴他。兩天後,竇抗帶著兩千鐵騎,到李子雄的住處來。李子雄埋伏下甲兵,請竇抗相見,於是抓獲竇抗。於是調幽州的步兵、騎兵三萬,從井陘道討伐楊諒。當時楊諒派大將軍劉建經略燕、趙之地,正攻打井陘,兩軍相遇在抱犢山下。李子雄力戰破敵。升任幽州總管,不久被徵召回朝擔任民部尚書。

猜忌被殺

李子雄明辨是非,很有才幹,深得隋煬帝的信任。新羅國曾派使者上貢,李子雄在朝廷上與使者交談,因而問起新羅國冠制的由來。新羅使者說:“皮弁遺象,哪有大國君子而不識皮弁的呢?”李子雄說:“中原無禮,所以求之於四夷。”使者說:“從我到這兒以來,除了你剛才這番話外,還未見什麼無禮。”司法部門因李子雄說話失言,彈劾其事,他因此被免職。不久復職,跟隨隋煬帝到江都。
隋煬帝因儀仗衛隊不整肅,讓李子雄去組織指揮。李子雄馬上指揮,六軍整肅。隋煬帝很高興,說李子雄有諸葛亮的將才。不久轉任右武候大將軍,后又因事獲罪被除名為民。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麗,讓李子雄從軍效力。李子雄跟隨來護兒從東平將到滄海去,適逢楊玄感在黎陽造反。隋煬帝懷疑李子雄,下詔押解到所居之處。李子雄殺了使者,逃歸楊玄感。楊玄感每每向李子雄討教。楊玄感兵敗后,李子雄被殺,家產被登記沒收。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有記載。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祖父 李伯賁,北魏諫議大夫。
父親 李桃枝,冀州刺史。
兒子 李珉,隋朝齊王(楊暕)友,迎娶鄖國公韋孝寬之孫,陳州刺史韋圓成之女。
孫女 定襄縣主,嫁給薛國公鎮軍大將軍阿史那忠。《阿史那忠墓誌》

人物評價


隋煬帝:公真武侯才也。
魏徵等《隋書》:少慷慨有壯志,明辯有器干,帝甚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