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登鄉
石登鄉
石登鄉位於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北部的瀾滄江畔,距雲南省會昆明736公里,距蘭坪縣95公里。總面積551.46平方公里。石登鄉有僳僳族、白族、普米族、漢族、怒族、彝族等7個民族,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小組,5340戶,總人口28290人(2017年)。東鄰河西、通甸,南接拉井、營盤,西與福貢縣交界,北同中排鄉相連,海拔在1500米至407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2.8℃,年平均降雨量在680毫米左右,境內江邊霜期平均為80天。瀾滄江自北向南將全鄉一分為二,東依玉屏,西偎碧羅雪山。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洋芋為主。工業有鹽礦、銅礦、木材加工業等。
徠石登鄉位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西北部的瀾滄江畔,西與福貢縣交界,北同中排鄉相連,東與河西鄉相連,南於營盤鎮相連。近年來,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石登鄉抓住全縣建設商品羊基地的機遇,立足境內豐富的草山草場資源優勢,加快畜牧業發展,去年該鄉畜牧業經濟收入實現一千餘萬元。
石登鄉: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轄制。
1958年建拉井公社;1964年至1966年與金頂、通甸並為一個區;1983年單列並改區;1987年改鄉,是為石登鄉。
鄉政府駐地:石登街。
石登鄉下轄14個村委會:石登、車邑坪、三角河、拉竹河、谷川、石中坪、小格拉、水銀廠、界坪、來登、大竹箐、回龍、庄河、仁甸河。
石登鄉位於蘭坪縣西北部,是一個集高山、峽谷、邊遠和多民族為一體的貧困鄉。全鄉14個村委會120個村民小組,至今尚有40個村民小組沒有解決人畜飲水困難,119件大小水利三面支砌里程僅為30%,35個居民點地質災害嚴重,農業基礎設施滯后成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
地方政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積極開展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石登鄉
石登鄉種植
石登鄉加大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經濟作物。
該鄉有豐富的山貨藥材資源。境內河谷縱橫交錯,溝箐連環相接,雪山鎖雲,濃霧藏幽,林間道旁擁有取之不盡的山貨藥材。帝時原松茸、木耳、羊肚菌、雞宗等山貨營養價值很高,暢銷國內外,令美食家讚不絕口;天麻、貝田、當歸、蟲草、杜仲、蜂蜜等珍稀藥材藥用價值極高。
石登的土特產品主要有:
1、辣椒:石登辣椒享有“一紅、二辣、三香、四脆、五回味”的美譽,聲名遠揚,是廚中佳品,深受各地食客喜愛。總播種面積可達4000餘畝,年產50多萬斤。
2、花椒:花椒既是藥物,又是廚中調料,尤其川人,喜食牛羊內者及火鍋老闆青眯。全鄉現有結果的花椒樹5.8萬餘板株,可年產花椒58萬多斤。
3、核桃:石登鄉位於瀾滄江沿線,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與氣候優勢,是蘭坪縣的核桃基地,石登群眾由史以來都有種植核桃的習慣。現有核桃面積5.5萬畝,分佈於全鄉的14個村委會,全鄉年產核桃近70萬斤,可榨香油約7萬斤。
石登鄉境內堪探發現的各類礦點就高達167處,其中有“三山”(黑山、灰山、牢山)巨型銅、鉛鋅混合礦帶,有大竹箐尼甸、仁甸河、小格拉、谷川紅岩山的硫化銅礦,水銀廠、仁甸河、石中坪的灰銻礦和鉛鋅礦,鳳川雪銀山的氧化銅礦體,谷川無煙煤礦,拉竹河大型鐵礦和大理石,車邑坪秦歸山、上下庄的銅銀混合礦等。境內還發現一大型煤礦(大煙煤礦),儲量豐富,是蘭坪縣境內唯一的大型能源。
地處瀾滄江峽谷的石登鄉境內,既有瀾滄江滾滾南流,又有七條落差很大、水流端急的高山河流,流量充沛,其中三條河流正在進行小水電開發,老王莊河電站、大煙河電站可望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石登鄉是蘭坪縣的第二大鄉鎮,現有耕地面積56742畝,山頭白雪皚皚,山下白花盛開的立體氣候,加上肥沃的土地、遼闊的壩區和山區,既是發展種、養殖業的良好環境,又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全鄉森林覆蓋,到處樹木鬱鬱蔥蔥、流水依山環村,百鳥常年歌唱,蜂蝶四季飛舞。林地面積381582畝;森林覆蓋率46.1%以上;活立木蓄積量390萬立方米。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紅豆杉、榧木、雲冷杉、孔雀杉、雲南松,西楠樺、黃連木和卷木等。
黃連木
瀾滄江畔是名花異草的故鄉。石登鄉境內有20餘種野生蘭花,其中水晶紅蓮瓣、水晶白蓮瓣、雙鼻梅瓣素、奇瓣、蝶花、大小荷瓣、小雪素、蓮瓣素、綠蘭素、劍蘭素、豆瓣香素、虎頭蘭素等珍品,葉形多樣、美觀,花瓣奇特、素馨淡雅醉人。極品蘭花時有問世,可謂“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遂微風偶得之”。
石登鄉
“三江併流”風景區有3個片區,60個景點。其中怒江、獨龍江風景區有3個中心景區,25個景點;瀾滄江風景區有3個中心景區,13個景點;金沙江風景區有2個中心景區、22個景點。其中蘭坪就擁有離城市最近的滇金絲猴棲息地、雲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老君山羅古箐省級風景名勝區、老君山高原牧場、碧羅雪山冰川冰湖群和滄江鹽馬古道等引人入勝的旅遊景區景點,是滇西北旅遊的王牌景區。
蘭坪居住著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漢族、藏、納西、獨龍等14個少數民族,佔全省24個民族的58%,各民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飾、民居、節日、風情和習俗,給當地增加了絢麗的色彩。在蘭坪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勞勇敢,善良好客,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不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帶來的種種艱難,將先進的農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高山峽谷、崇山峻岭之間發展種植、養殖業,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還在勞動之餘將生產生活的感悟溶匯到歌舞、習俗、喜慶活動中,創造了燦爛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一代代傳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共有人口52700多人(2005)。普米族民風樸實,為人善良忠厚,性格剛強,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區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族樂器四弦,稱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體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傳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通甸鎮、金頂鎮、啦井鎮、石登鄉、營盤鎮等普米族地區。
石徠登鄉老人
普米舞蹈《搓搓》早已蜚聲世界,《擺時》《莫廣》《優夷》等曾經兩次參加北京中國國際合唱節,享譽京誠,轟動了國際歌壇。
中國共產黨石登鄉委員會,石登鄉人民政府現有幹部職工39人,其中黨員31人。正科級3人,副科7人,科員15人。
黨委書記:李映成
鄉 長:和紅梅
人大主席:張席宏
黨委副書記:楊程森 和文勝
副鄉長:曹建榮 余忠祥 蘇衛華
武裝部長:和繼偉
扶貧工作緊緊圍繞解決生存、解決溫飽、解決發展這一中心,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主要對象,以自然條件惡劣的特困村為主戰場,2006年實施完成了715戶茅草房改造,完成5個自然村整村推進工程,1384戶、6149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申報完成了拉竹河白草坡26戶異地搬遷項目,啟動實施了來登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順利實施完成回龍村農網改造工程,建設完成沼氣池213眼、節柴灶600眼,農村能源單一問題得到改善;完成了勞務輸出513人,完成退耕還林基本口糧項目的水利5公里建設工程,培肥面積2500畝,順利完成了來登22戶受災農戶災后恢復重建工程;交通建設方面,完成“大新公路”9.5公里,實現了與啦井新建村的對接;拉竹河、小格拉、回龍、水銀廠鄉村公路硬化測設工作全面展開,熱庄公路大中修項目計劃在年底前實施完成。通過項目的實施,鄉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礦產、水能、生物資源是石登的三大優勢,針對鄉情特點,按照鄉黨委八次代表大會既定的發展思路,鄉人民政府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通過不懈努力,已有3家外來投資商進駐我鄉進行水電開發,共計吸收外資2.1萬元,設計總裝機容量3.2萬千瓦/小時。年內,共完成鄉鎮企業營業收入697萬元,增加值231萬元。境內的大煙河梯級電站,老王莊河電站已分別完成了固定資產投入1700萬元和2200萬元,兩個電站預計在年內發電投入使用,大竹箐河電站建設順利推進;礦業秩序整頓成果顯著,礦產資源開發進程加快,“三山礦區”、拉竹河礦區、仁甸河礦區、小格拉礦區分別在雲南照昀公司,蘭坪金來礦業開發公司等礦區註冊商的合法探採下,礦區勘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由於各項對外開放工作進一步提升,資源開發進程加快,全鄉發展後勁進一步得到了加強。石登鄉蘊藏著豐富的資源,開發前景廣闊,石登鄉黨委、政府熱忱歡迎各方有識之士齊繪石登鄉資源開發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