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定州古城的結果 展開

定州古城

北方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

定州古城位於保定西南50公里處,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著稱於世。商周以來,定州一直是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主要景觀


定州貢院

定州貢院(又名考棚),是我國北方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創建定州貢院,彙集轄區內文武考生應試,為考取秀才、貢生之所。道光十二年(公元1822年),州牧王仲槐勸捐於民,展拓場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考場。之後歷經修繕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古城
定州古城

定州文廟

定州文廟又稱“孔子廟”,始建於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歷史較久的州府文廟之一。佔地1.2萬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規模最宏大、建築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文廟建築群。保存下來的東、西、中三個相鄰的院落,建築布局為中軸式。東院主要建築為崇聖祠與魁星閣;西院為明倫堂;中院為大成殿、戟門、欞星門。文廟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有東坡雙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點。後來又修復了大成殿、魁星閣、欞星門、崇聖祠等,並對多處即將倒塌的展室進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建設了文物精品展室。
定州古城
定州古城

開元寺塔

定州開元寺塔,因建在開元寺中而得名,開元寺早已毀,寺中建築唯存此塔。開元寺塔始建於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成於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興建此塔的原因,一是為了供奉開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從西竺取回的佛經;二是軍事所需,登塔可望遼國軍情。在北宋時期,定州地處宋遼交界邊陲,為國之門戶,有“天下十八道,為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為定州最要”的說法,所以此塔又名料敵塔。塔高83.7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磚塔,也是全世界同時期同結構建築物中最高的建築物,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將其譽為“中華第一塔”,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塔由塔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座為磚石砌築,呈八棱形,下大上小,可拾級而上。塔身十一級,為八角形樓閣式,從下至上按比例逐層收縮、遞減。塔身外部四個正方向均辟門,門上彩繪火焰紋,象徵佛光普照、香火繚繞的佛門聖景,四個側方向辟盲窗,盲窗上彩繪紋飾。到了十層和十一層,塔的八面辟門。塔身外部每層用磚層層疊澀挑出短檐,檐下懸掛風鈴,風起時可作驚鳥之用。檐上形成平台可環塔遠望。塔內結構為外塔體環抱內塔體,內外塔體之間形成迴廊,遊客可在迴廊上繞塔參觀。塔內一至七層迴廊頂部為斗拱平棋疊澀頂,八至十一層為拱券式頂。踏道從內塔體穿心呈之字形盤旋到達塔身頂部。塔身內部每層均設置一到六個不等的佛龕,龕內大多彩繪佛像,其中一層位於全塔平面中心的中心佛龕最大也最有特點,龕頂為呈穹窿頂的藻井,起“穹然高起,如傘如蓋”的裝飾效果,藻井下面由斗拱承托。佛龕中原供奉一尊高大立佛,文革時被毀。塔身頂部是綠琉璃剪邊的屋頂,呈八坡八脊式,每脊邊各站立一尊鑄鐵力士。其上為塔剎,高8.56米,由磚雕蓮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蓮紋鐵缽、兩個銅製寶珠和一個銅製寶頂組成”。

古定州署

定州古州署,是封建王朝地方長官行駛統治管理的政治舞台。是本州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利的象徵。它承載著封建帝制文化的歷史,映射著定州先民勤勞智慧的結晶。
自2015年3月開始動工,歷時兩年,所有建築和內部細節裝幀至此全部完成。香江集團在恢復古城戰略的這一主體工程,終於可以正式向市政府和定州人民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定州署整體建築和裝幀風格,幾乎還原“定州署衙”莊嚴肅穆的古容古貌,復現了封建帝制的古州署文化特徵。並且利用蠟像,浮雕,壁畫,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定州文化以及歷史上發生在定州衙署的真實典故,如“鞭打督郵”“曹睿訓子”“日月不居”“雀屏中選”“唐太宗宴中山”“盛唐最大的棱廠”“燃煤撩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