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良

北京市社會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

馬仲良,男,1946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社會學家,北京市社會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人物經歷


1965年8月北京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參加實習、四清等。
1967年11月到北京市懷柔縣任小學、中學教師。
1977年—1980年到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教育學院進修。
1980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招考研究人員,被錄取,分配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任實習研究員。
1987年任助理研究員;1989年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1990年任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1991年任副研究員和院學術委員;1996年任研究員;1998年9月任副院長;1997年11月當選北京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03年7月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2004年6月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正局級研究員,2006年任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長。
馬仲良致辭
馬仲良致辭
化建設協會理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紀律檢查工作研究會理事等。報告《樹立反腐敗信心》,獲96年度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頒發“靈山杯”優秀報告獎。發表理論專著10多部(其中主編3部、副主編3部),論文70多篇。研究成果共計省部級成果獎。1998年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第三屆(2006)中國發展百人獎獲得者。
馬仲良
馬仲良

獲得榮譽


研究成果和獲獎

1、《<資本論>中歷史唯物主義若干問題研究》,1986年出版。全書50萬字。本人承擔20萬字。此書獲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地位》,論文,載入“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理論討論會”論文集,獲“入選論文獎”。
3、《面對挑戰的當代社會主義》,1993年出版。本人擔任副主編,撰寫兩章。獲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4、《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新貢獻》,收入“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5、《同仁堂企業文化調研報告》(郝真主筆),本人為主要撰告人之一,獲93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6、《市場經濟與黨性原則》,論文,94年獲全國黨風專業委員會頒發優秀論文獎。
7、《發展市場經濟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論文,94年獲全國黨風專業委員會頒發優秀論文獎。
8、《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心內容》,載入“全國第一次學習《鄧小平文選》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大會論文集,獲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9、《鄧小平對時代理論的新貢獻》,95年獲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頒發的優秀論文獎,收入論文集。
10、《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論文,95年獲北京廣播電台“雪蓮杯”特別獎。
11、《企業文化建設講座》,系列文章24篇,《宣傳手冊》95年連載。
12、《企業與家庭倫理》(日文),發表在日本《倫理》雜誌96年2期。
13、《北京市建設重點工程中發揮黨的政治優勢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的基本經驗》(郝真主筆),調查報告,本人為主要撰稿人之一,獲96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4、《企業文化建設的運作》(郝真主筆),本人撰寫第二篇《講求經營之道》,96年獲北京市優秀成果二等獎。
15、《學習黨的十五大報告問題解答和名詞解釋》,載《宣傳手冊》1997年第19期、20期,5、6萬字。
16、《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主義》,論著,40萬字,主編,97年同心出版社送選全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作品。
1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坐標》,論文,載《新視野》1997年第6期。
18、《江澤民治國方略》,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擔《文化方略篇》。蘭州大學出版社“五個一工程獎”送選作品。
19、《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擔《改革成功的內外條件》篇,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個一工程獎”送選作品。20、《復興之光――江澤民64字創業精神頌》,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擔理論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五個一工程獎”送選作品。

主要成就


《知識經濟問答》,副主編兼執筆人,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出版。
任《首都經濟研究》執行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出版。
《知識經濟與首都發展》作者之一,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中國社區建設》,主編,《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增刊
《社區建設理論與實踐》,副主編,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首都發展中若干重大決策研究》,執行主編,《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增刊。
《跨世紀京津聯合與發展》,副主編,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發展以知識經濟為本質的首都經濟》,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探索新路、構築輝煌》。
《首都經濟發展戰略》,載《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增刊。
《首都經濟的內涵、本質與核心》,載《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2期。
《正確處理社區建設中的三個關係》載《社區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1世紀社區工作者培訓教程》(叢書),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
《城市社區自治是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生長點》,發表於《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1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01年4期轉載。
《城市社區自治――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生長點》,發表於《北京日報》2001年3月26日,《新華文摘》2001年第8期轉載。
《城市社區服務網路化、規模化新探》,發表於《北京日報》2001年10月15日,《北京工作》2001年12期轉載。
《規範標準・市場運作》,《首都建設報》2001年11月24日第3版。
《2002年首都發展報告》,編委會主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大力發展“第三部門”》,《北京晚報》2002年1月30日第3版。
《建立現代社會的城市社區體制》,《社會經濟問題研究》2002年第7期,《新視野》2002年5期轉載。
《社區建設的下一個關鍵:培育社區服務組織》,《中國社會報》2002年6月14日第3版。
《深化社區建設亟待解決的幾個認識問題》,答新華通訊社記者採訪,發表於《北京內參》2002年27期、新華通訊社《內部參考》2002年6月。
中關村管委會起草《中關村文化發展報告》(2002年12月)。
《社區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實踐》發表於新華通訊社《內部參考》,2002年12月6日轉載於新華通訊社北京分社2002年12月。
從2002年起擔任北京市政府學習型組織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參加了丰台區石景山區順義區宣武區的學習型城區評估工作,擔任評估組組長。
《2003年首都發展報告》,編委會主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出版。
《婦女工作與社區建設》,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出版。
《社區建設簡明讀本》,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
社區體制創新》,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
《建設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北京工作》2003年1期。
《“第三部門”該扮演什麼角色》,《公益時報》2003年3月7日。
2003年3月11日《創建議行分設“三元”組織體系,完善社區居委會自治運行模式》和《加強街道社區服務建設,探索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新機制》,載《北京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經驗彙編》,北京市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要創造不要製造》一文發表於新華通訊社《內部參考》2003年3月3日,新華社內參清樣2003年3月16日。
《社區教育與學習型社區建設》,《朝陽社區教育》2003年特刊。
《北京市東城區社區體制改革的啟示》,《當代北京史研究》2003年1期。
《首都發展與創建學習型城市》載《社會經濟問題研究》2003年第7、8期。
《貫徹“十六大”精神,建設學習型城市》,載於《中外企業文化》2003年8月。
《首都發展與創建學習型城市》,載於《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創建學習型城市》,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現代城市科學管理》,主編,同心出版社2004出版。
《創建學習型城市,促進首都發展》,載《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城市》,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關於中關村文化發展的建議》載於《2004年中國首都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004年擔任北京市委、市政府文件《人文奧運行動計劃實施意見》起草小組組長。
《創建學習型城市》,載於《文化:國際大都市的靈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從2004年起擔任首都創新研究院副院長,2005年完成該院交辦的《社區體制創新》課題研究任務。
《人文奧運研究》,主編,中國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出版。其主要內容在《首都社會經濟研究》連載。《前線》雜誌刊登了關於人文奧運基本理念的文章。北京電視台播放了關於人文奧運的講座。
2005年擔任龍新民市委副書記負責的課題《人文奧運與市民素質提升》的學術組組長,參加該課題討論、修改和論證。完成了龍新民擔任院長的首都文化發展研究院的課題《市民素質與社區文化》。
2005年擔任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參加《北京市“十一五”規劃》的討論、修改和最後的專家論證。擔任《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一五規劃》課題組組長。擔任《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十一五規劃》課題組組長,《北京市社區建設十一五規劃》課題論證組組長。擔任朝陽區和宣武區《十一五規劃》專家諮詢顧問組顧問,參加該文件的討論、修改和最後的專家論證。
2005年協助市委副秘書長王力丁完成劉淇書記的課題《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研究》,之後撰寫《首都: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一書,擔任主編之一,該書於2005年10月出版。擔任西城區東城區崇文區、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海淀區、丰台區、順義區等區的社區建設顧問,為其提供指導和諮詢。為宣武區起草《創建和諧社區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受到劉淇書記的肯定。為崇文區起草《和諧社區五年規劃》,為朝陽區起草《時尚文化街區發展規劃》。
2005年完成北京市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交辦的中宣部課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生產力》的研究,該課題成果在《人民日報》發表。
2005年完成北京市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交辦的中宣部課題《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的積極作用,形成社會管理的整體合力》。
2005年承擔北京市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市委宣傳部合作的課題《北京市文化產業立法工作調研》課題的組織協調、課題研究、成果修改工作。
2005年年底擔任北京人力資源開發協會會長,負責完成市委組織部《黨管人才機制研究》課題。
2005年完成市委副書記杜德印交辦的任務,參加市委文件《加強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的意見》的調研、文件起草和修改工作,並撰寫文章宣傳該文件精神。(文章發表在《北京日報》)協助市委組織部、朝陽區委組織部抓了酒仙橋社區黨建試點工作,撰寫了文章宣傳基層黨建創新經驗,受到市委組織部領導的表揚。
2005年協助市委副秘書長王力丁完成市規劃辦重點課題《社會經濟研究》,成果在《人民日報》、《北京工作》、《中國社會報》、《投資北京》和《前線》雜誌發表。
2005年協助市委研究室設立“北京市決策研究基地”,該基地成立后擔任副主任兼首席專家,完成基地交辦的課題研究任務。
《第三板塊與社會經濟》載《中國社會報》2005.2.1。
《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載於《社區黨建》2005年第5期。
《創建學習型城市與首都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載於《北京創新報告2005》,同心出版社2005年出版。
《社區體制創新與首都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載於《北京創新報告2005》,同心出版社2005年出版。
《培育第三板塊・發展社會經濟》,載《北京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外發展“社會經濟”的啟示》,載《前線》2005年第3期。
2005年6月《“小紅帽”社區黨員責任崗活動是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有效載體》,載《社區黨建新模式的探索――酒仙橋社區共產黨員責任崗實踐歷程》,中共朝陽區委酒仙橋街道工作委員會編。
《構建和諧社會・培育第三板塊・發展社會經濟》,載《“構建和諧社會於民間組織發展”研討會文集》2005年6月15日出版。
《社區志願服務新模式的探索――對“小紅帽”社區黨員責任崗活動的研究》,載《志願精神與和諧社會》,紅旗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發展社會經濟,構建首善之區》,載《投資北京》2006年第1期。
《"社會經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手段》,載《人民日報》2006.1.23第九版,另轉載於《動態與信息》2006年第1期。
《"小紅帽"社區黨員責任崗活動是社區黨建工作的創新》,載《城市區街通訊》2006年4月總第184期。
《“小紅帽”的啟示》,載《北京支部生活》2006年第2期。

書籍作品

書籍作品
現代企業觀念創新

現代企業觀念創新

人文奧運研究

人文奧運研究

社會管理創新

社會管理創新

社區服務與社會保障

社區服務與社會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