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

天台華頂雲霧茶,又稱“天台山雲霧茶”、“華頂茶”,產於天台山主峰華頂。距縣城25公里,海拔1080米,常年平均氣溫12℃左右。古詩有:“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雲霧泛浪頭”的描述。登頂峰拜經台,俯視山川,峰巒起伏,浮雲翻滾,猶如置身天際。此地深谷幽邃,古木參天,終年雲霧繚繞,遍地生長箬竹箭竹娑羅樹、。

基本信息


【名稱】華頂雲霧茶別名天台雲霧茶
【產地】產於浙江省天台山華頂峰,茶樹大都種植於海拔800~900米山處。茶區氣候夏涼冬寒,常年平均氣溫為12.2℃,四季濃霧籠罩,冬季經常積雪,年降水量1900毫米,茶地終年保持濕潤。山地為砂質壤土,土層深厚肥沃,茶農多選有利地形,零星分散栽植,周圍種以其他樹木,形成擋風、防寒的天然屏障,阻止高山大風寒冷的威脅。由於山中氣溫較低,萌芽遲緩,於小滿后始行採摘一芽二葉初展。
【特徵】華頂雲霧茶,外形細緊彎曲,芽毫壯實顯露,色澤綠翠有神,香氣請高,滋味鮮醇,產於佛教勝地天台山諸山峰,尤以最高峰華頂所產為最著名,向有“霧浮華頂托彩霞,歸雲洞口茗奇佳”的讚譽。華頂峰離天台縣城25公里,海拔為l098米,終年雲霧漂緲。
【種植】據記載,漢代這裡已開始種茶,東漢未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相傳隋煬帝楊廣在江都生病,天台山和尚普攜帶天台山茶為他治病,從此茶葉開始傳人北方。唐朝時,日本高僧最澄於公元804年到天台寺(今國清寺)學佛,歸國時帶回若干菜籽,試種在近工(滋賀縣)販木村國治山麓。現今的池上菜園,傳為最澄大師種茶舊址。從此,中國茶葉及其栽培技術傳人了日本。
天台山山高風大,夏涼冬寒,當地人形容“華頂山上無六月,冬來陣風便下雪”。全年平均氣溫在12℃左右,最高約34℃,最低約—12℃,常年無霜期只有180天,四季濃霧籠罩,冬天霜雪連綿。茶樹喜濕喜濕又怕風,為什麼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據專家們考察,這裡的茶農積累了豐富的高山茶園栽培管理經驗。
他們選擇有利的地形,零星分散栽植。華頂峰舊有茶園13萬多平方米。分散在2700多處,最大的只有15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幾十株茶樹。又在菜園四周,種植高大密茂的柳杉金錢松短葉松、天目杜鵑和沙蘿樹、箭竹、箬竹等,形成了擋風蔽寒的屏障。還採取冬天在茶園鋪施竹葉、嫩草等措施,既保地濕,又增肥力。為在特殊環境中種茶提供了範例。現在華頂林場,在墾複舊茶園的基礎上,又在著名產地歸雲洞口新辟了梯坎茶園,採取條播密植,把茶園建成海綿地,大大減輕了凍害,茶樹生長比舊有茶園好。

概述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亦稱華頂茶,產於浙江省天台縣天台山。這裡峰巒重疊,雄偉壯麗,坡圓谷廣,風景奇麗。唐朝詩僧靈徹有:“天台眾峰外,華頂當其空,有時半不見,崔嵬在其中”的詩句,是一個“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雲霧泛浪頭”的雲霧縹緲世界。山上有太白堂,相傳是李白讀書和寫《天台瞭望》等詩的地方,又有右軍墨池,據說是王羲之草《黃庭經》處,更有雲霧悠悠、芳草萋萋的歸雲洞,是茶樹生長的良好環境。
“霧浮華頂托彩霞,歸雲洞口茗奇佳”。華頂雲霧茶,品質特別高,素為名茶之一。客來敬奉一杯香高味甘、韻致清遠的華頂雲霧茶,定會令人心曠神怡,勞倦頓消。
天台山產茶歷史悠久,據考,遠在東漢未年,道士葛玄已在華山頂上植茶。到了公元5世紀,這裡的茶葉生產更有發展,隋唐以後已很有名。據史料記載,北齊佛僧慧思的弟子智3禪師來天台撰述佛經儀,實行戒酒坐禪,提倡飲茶驅睡,此為茶與佛教不解之緣之一例。天台國清寺周圍山峰發展茶葉生產,除供山上僧侶飲用外,還用來招待進山朝拜的香客。相傳隋帝在江都〈今揚州〉生病,天台山智藏和尚攜帶天台茶到江都替他治病,自此北方對茶葉的愛好更甚。
華頂山山高風大,夏涼冬寒。當地農民形容說:“華頂山上無六月,冬來陣風便下雪。”四季濃霧籠罩,冬天霜雪連綿。這裡氣候雖寒,但茶園四周,都長有茂密高大的柳杉、金錢松、短葉和天目杜鵑、沙蘿樹,還有箭竹、箬竹等竹木,形成了擋風蔽雨的天然屏障。華頂山上的茶樹年生長期雖短,但一到春暖花開,茶芽竟相迸發,蔥翠滿山,香飄四野。古人一到春暖花開,茶芽竟相迸發,蔥翠滿山,香飄四野。古人很欣賞和留戀那優美謐靜的環境,有詩曰:“華頂六十五茅篷,都在懸崖絕間中。山花落盡人不見,白雲堆里一聲鍾。”過去華頂山上人們住茅舍,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茅篷”,大都建築在綠蔭深處。在每個茅篷里,居住著一二個詩僧,管理附近一小塊茶園,這樣的茅篷,傳說共有六十五處。茅篷四周有茶樹,茶樹點綴了茅篷,形成了幽雅的景色。
華頂雲霧茶加工工藝精湛,經鮮葉攤放、殺青、攤涼、輕揉、初拱、再攤涼、入鍋初炒,再攤涼,低溫4干而成。成茶外形細緊彎曲,芽毫壯實顯露,色澤綠翠光潤;香高持久,湯色綠明;滋味醇厚爽口;葉底嫩綠明亮,具有高山雲霧茶的優良特色。

製作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屬半烘炒綠茶,製作全系手工,要經過攤故、炒青、攤;京、輕揉、初烘、入鍋炒制、低溫烘乾、攤涼入罐等工序,工藝精湛,堪與其他名茶媲美。高山出好茶,這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經驗。為什麼高山出好茶?據專家們稱,決定茶葉品質好壞的因素很多,芳香油的含量多少卻是主要因素。山愈高,空氣愈稀薄,氣壓愈低,茶樹芽葉的蒸騰作用也就愈快,芽葉本身就會形成一種抵抗累,即芳香油,來抑制水分的過分蒸騰。山高空氣潔凈,有利於紫外線和紅、黃光線的輻射,又能促使茶葉中芳香油的積聚。山高多霧,陽光被霧中水氣吸收和折射后,形成浸射光,葉片光合作用得以循序漸進,芽葉不致突變為粗纖維,能長期保持幼嫩,使其他化學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多酚類等得以充分蘊蓄,含量比一般茶葉豐富。因此,高山茶色香味好,藥用價值也高。

歷史記載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
據史料記載,天台山產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赤烏元年(公元238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日本天台宗高僧圓珍(公元874~891年)在《行歷抄》中說華頂“雲霧茶園遍地皆有”。每當春暖花開時節,登上華頂山巔俯瞰,茶樹環繞茅蓬,茅蓬點綴茶園,更有絢麗多彩,秈若雲霞的雲錦杜鵑花圍繞著蔥翠碧綠的茶園和杏黃色茅蓬,形成了如詩似畫、優美謐靜的景色。常年生長的“佛海霧氣,林蔭之狸”的華頂雲霧茶,內含營養物質特別豐富,據測定,氨基酸含量5.87%,兒茶素總量104.03%(毫克/克),多酚類總量21.58%,還原糖0.93%。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所產茶葉亦以“仙泯茗茶”與天台山齊名。不乏歷代文人墨客對華頂雲霧茶竭盡讚美之詞句,李白曾“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欲往天台去”,推崇備至。傳說清乾隆下江南,經天台喝上華頂雲霧茶、石樑羅漢茶后讚不絕口。近人齊中欽(公元1888~1955年)嗜茶成薜,精通茶典,廣集史料,實地考察後於1944年著成《峭茜試茶錄》一書,將“芳味如蘭,超越群眾”的華頂茶劃分為十二品第,“辨其品質,第其高下”,並逐一“冠以產地,賜以嘉加”,以詩兩句讚美之:如“華頂雲艘”,產於華頂絕頂,僅二、三本,還有“萬善報春”、“妙峰滴翠”、“彩雲片羽”、“彌陀珠櫱”被稱為華頂山“四大金鋼”。再有“曇華獻瑞”、“平田麥顆”、“雙溪鱗甲”、“柏坪鳳抓”、“青頂雲旗”等更是茶中之精品。產於石樑飛瀑源頭平地、香柏坪以及雙溪等地。
陳隋年間,高僧智來天台山結廬潛修,創立佛教天台宗。並以茶供佛,產生了“羅漢供茶”這種特殊的儀式。於是產生了名揚中外的石樑“羅漢茶”。宋熙寧五年,日僧成尋最早詳細記載了天台山石樑方廣寺“羅漢供茶”的“靈導”活動。把這一儀式移植到日本永平寺,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