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鎮
四川成都下轄鎮
葛仙山鎮位於成都市彭州北部,幅員面積72.4平方公里,轄20個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距成都市60公里,屬成都1小時交通圈內。
葛仙山鎮作為龍門山國家級地質公園的腹心地帶,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先後獲得了“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四川省環境優美鄉鎮”、“四川省鄉村旅遊特色鎮”等多項榮譽。
東漢末年,葛永貴(亦名葛貴)道長修道於白石山,后羽化,因他能驅邪輔正,遂名葛仙山。晉末,成漢政權創始人李特,被廣漢益州刺史羅尚追擊至繁縣之官桑(今官倉村),李特戰死(見《華陽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於咸亨二年應九隴縣令柳太易之邀到九隴,游葛仙山,著有《山中》詩:“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並著《蓮花峰賦》,曾書於葛仙山殿壁,惜失傳。唐四川節度使韋皋,微時師事葛貴,經仙翁指點,後果高官,皋為葛立祠,並作記。“泉名富貴,韋節度之故步猶留;峰矗蓮花,王子安之佳篇可讀”聯語,記述了王勃、韋皋來葛仙山遊歷的佳話。清四川按察使黃雲鵠多次游葛仙山,在其《天彭記記等篇中均有記載。清才子李調元,留有詠葛仙山的詩篇。大麴境內雲居院塔為宋塔。花園村內寶台寺石牌坊系清康熙年間建造。熙林村境內一巨大岩石上鐫刻有清按察史黃雲鵲詩。
葛仙山鎮
全境自然條件優越,山、丘、壩俱全,地勢由南向北逐步升高,最高點尖峰頂,海拔1362米,最低點湧泉村劉家院子,海拔662米。氣候屬四川盆地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日照1000小時左右,無霜期長達278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為發展經濟提供了良好條件。
全鎮有萬(年)敖(平)路、萬(年)紅(岩)路、萬(年)白(鹿)路、萬(年)葛(仙山)四條公路橫空全境,其中萬敖路、萬葛路、萬紅路、楠熙路為水泥路面,萬年片區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便捷。
郵電:鎮境內建郵政、郵電、移動終端局二個,經過郵電部門努力,全鎮26個村(社區)居委會線路改造完畢,據統計全鎮安裝固定電話戶2500部,行動電話3900部,並開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站。
葛仙山鎮小城鎮建設起步於2002年8月,四條正街基本形成,新建農貿市場兩處。醫院一個,水電路三通,新建富民橋,擴建萬善橋(現名萬順橋)各一道,修建了河邊公園,古萬年場煥發了新生。
葛仙山鎮以鴨子河為界,北是丘陵、低山區,南是廣袤平原,幅員面積72.4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235個村民組,場鎮社區居委會2個。全鎮12134戶,36378人,其中場鎮776戶,非農業人口3007人。耕地面積32925畝,其中水田30673畝,現在已經將原楠楊鎮歸併至葛仙山鎮,在人口和土地面積上面也有所增加,在當地也流傳著一句三月三葛仙山的說法,每年三月三當地和人和外地遊客都會蜂擁而至葛仙山進行朝拜。
葛仙山鎮
煤、五色子母石建材、石料、石灰石、石油、高水位發電、頁岩等,為發展葛仙山鎮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改制葛仙山鎮有煤礦、鳳忠鑄造廠、矸磚廠、頁岩磚廠、豬鬃廠、塑料廠等。不久之後旅遊業將成為葛仙山鎮支柱產業,並帶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 葛仙山鎮水資源豐富,無污染,其來源—嚴家河源自白鹿、紅岩、葛仙山三鎮交界處的花園溝上游和中正庵,常年水流清澈。
鴨子河源自湔江,且有排坊溝、東河水庫、石河堰水庫計蓄水600萬立方米作補充水源。人民渠、紅岩渠流經葛仙山鎮,受益4個村。葛仙山鎮地下水豐富,有篩子泉、半邊堰及近百個水泉凼。豐富的水資源為發展葛仙山鎮經濟提供了有力保證。
葛仙山鎮土地資源豐富。幅員面積72.4平方公里,耕地32925畝,其中水田30673畝。
農業生產、種植業:糧食類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土豆、青稞、大麥、豌豆、葫豆、大豆及其它雜糧等;經濟作物類有油菜、蔬菜、葉煙、川芎、水果。蔬菜種植以反季菜、淡季菜、大棚菜效益最高。由於葛仙山鎮特定氣候,無污染源,種植無公害蔬菜及無公害立體農業前景十分廣闊。養殖業,主要有豬、牛、羊、雞、鴨、鵝、兔、魚、蜂、蠶等。年生豬出欄37223頭,瘦肉型豬佔80%以上,小家禽年出欄889225隻。
調結構形成生產格局:低山林果葯,丘陵果牧草,壩區糧經養。根據地處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的特殊位置,葛仙山鎮結合退耕還林逐步建2000畝花園李、2000畝雷筍、2000畝優質牧草、2000畝楊梅生產基地和沿萬葛路建一條綠色長廊把葛仙山前沿丘陵地帶建成集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區。
全鎮農村勞動力19695人,其中19—30歲5644人;31—40歲8722人;51—60歲5329人。
截至2020年末,葛仙山鎮常住人口27451人。
為使古萬年場保持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建於清同治三年的老街將保留一條,擬恢復字型檔兩座,把萬年橋、萬順橋建為風雨廊橋。利用兩河橫穿場鎮的有利條件,發展水文化,把萬年場建為旅遊、觀光、休閑集鎮。
葛仙山鎮有初級中學2所、 中心小學2所、村小6所,農村成人學校1所,老年大學1所下轄兩個分校。各校均“普九”達標,校舍一新。近日,由台胞興辦的倍益陶瓷(中國)有限公司捐資20萬元興建的“冠軍慈善愛心教學樓”已於2004年7月28日舉行奠基儀式。兩校教育教學質量均名列彭州市同類學校前茅。
鄉級衛生院2所,葛仙山鎮新醫院建成於2004年8月,診療門類齊全。
鎮文化站成立於1983年10月;2002年建文化服務中心。有電影放映隊一個。群眾文化比較活躍,小說、散文、詩歌、書法繪畫人才輩出,業餘文化骨幹20餘人,多次獲成都市、彭州市表彰。
依託葛仙山是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 飛來峰公園主體地位的品牌,鎮政府制定了丘陵八個村發展五大園區,建生態綠色長廊,發展鄉村旅遊。2008年湧泉、張溝兩村優質牧草、乾果園區面積達1000畝;蒲溝、花園兩村花園李、楊梅、伏季小水果園區面積達4500畝;袁江、玉河兩村食用筍(雷竹、麻竹)、浙江優質楊梅園區面積達1000畝;花園、玉河兩村低山區“三木”藥材園區面積達1000畝,熙林、大麴生態休閑區1200畝。
彭州市樹立的丘陵經濟建設示範園——熙玉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就在玉河村和熙林村。
2004年7月6日以花園村為主的果樹協會成立,正按彭州市農家樂標準建20戶農家樂,並挖掘花園村文化歷史內涵,保護開發清康熙年間修建的石牌坊,恢復石字型檔,探源華嚴寺白瓷碗生產歷史、有條件復建華嚴寺和清嘉慶年間的華嚴場,及“花園溝的場——不趕”歇後語的來歷,恢復成為“文物”車綁車水磨,保護老拱橋等,使鄉村旅遊項目多樣:觀光型、休閑型、體驗(參與)型、度假型、遊樂型、品賞型、購物型等。
2008年,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五所一行7人趕赴彭州葛仙山鎮,了解當地對葛仙山鎮重建規劃的需求,並對城鎮及村莊作現場踏勘。在葛仙山鎮,規劃人員與該鎮的書記、鎮長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就該鎮應當如何規劃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利用一整天的時間踏勘了現場。
地震災區鄉鎮的重建規劃,首要的是保證公眾安全。葛仙山鎮現有場鎮在此次地震之中,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規劃人員將高度重視公共安全設施規劃,適當降低建築密度,提高建築抗震設防標準,併合理規劃疏散通道和避難場所。同時,根據當地政府的建議,規劃人員還擬通過完善場鎮的對外交通條件等基礎設施,以提升其對人流的聚集能力及承載能力。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了彭州、崇州、 都江堰多個受災鄉鎮的重建規劃。此次重建規劃,還將沿龍門山一線打造多個旅遊鎮,葛仙山鎮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葛仙山鎮位於龍門山山麓,境內很多區域位於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2008年,該鎮擁有較為豐富的生態資源,兩條河流穿鎮而過,同時擁有平壩與低山的地勢條件。在春天的時候還將形成山水油畫的景觀,是個觀花賞景的好去處,夏天也是個乘涼消夏的好地方。
因此,規劃人員根據當地政府的意見,並綜合現場考察的情況,決定按旅遊小鎮的標準進行規劃打造,形成有山有水的山水田園城鎮格局。特別是擬在穿小鎮而過的鴨子河上做文章。對這條河底亂石嶙峋、兩岸綠樹依依,河中白鷺飛舞的河流兩岸景觀進行梳理,環境衛生進行整治,以形成風光秀麗的景觀,讓遊人願意來,留得下。最終將該鎮打造為龍門山前山的一個重要旅遊小鎮。
除了充分利用自然風光外, 規劃人員還擬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形成人文景觀,以增強葛仙山鎮的旅遊競爭力。為此,規劃人員還專門前往葛仙山鎮的唐代古塔——雲居院塔進行考察。該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次地震之中,經受住了考驗。下一步,規劃人員將結合該塔規劃一定的人文景觀。另外,由於葛仙山是因晉代著名的道教人物葛洪而得名,葛仙山鎮也有關於葛洪的傳說等,因此,規劃人員在重新編製該鎮規劃時,還擬對葛仙山的歷史文化,特別是道教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以打造一些人文景觀。
2019年3月25日,葛仙山鎮被授予“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
2020年7月29日,葛仙山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