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灘鄉
隸屬中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
舊鄉名,詳見糜灘鎮。原糜灘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城北郊,東南以黃河為界與東灣鎮、烏蘭鎮相鄰,西南部與劉川鎮、北灣鎮相接,北與三灘鄉接壤。糜灘鄉土地總面積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400畝,蘭州—長征鐵路經過並設吳家川站、石板溝站;蘭包公路通過境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充足。1999年全糜灘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9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3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靖遠瓜果蔬菜生產基地。
故取名糜子灘。解放前設糜灘鄉公所,解放后建政為第五區區公所。1958年成立糜灘人民公社,1963年體制調整為糜灘區公所,1968年恢復糜灘公社名稱,
1983年改為糜灘鄉人民政府,1989年將糜灘分設為糜灘鄉、三灘鄉。
2016年,撤糜灘鄉設糜灘鎮。
糜灘鄉轄有8個行政村(獨石、碾灣、官路、前進、文化、勝利、下灘、武家大川),59個合作社,4800多戶,總人口24614人。總面積246平方公里,黃河流經23公里。糜灘鄉範圍內共有耕地25214畝,其中自流灌溉耕地17214畝,提灌工程灌溉耕地8000畝。糜灘鄉地勢北高南低,地形較平坦,海拔1450米左右。氣候乾燥,年均溫9.2C,年降雨量24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24200畝,水地面積22916畝,造林面積約1830畝。2003年人均純收入元,2004年人均純收入2334元,2005年人均純收入2448元,2006年人均純收入2556元,2007年人均純收入2725元,鄉政府設置“四辦一部”,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業發展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和武裝部,在冊職工人數58人,其中行政編製23人,事業編製35人。
2015年,糜灘鄉轄有8個行政村:獨石、碾灣、官路、前進、文化、勝利、下灘、武家大川。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620421202200 | 220 | 下灘村委會 |
620421202201 | 220 | 獨石村委會 |
620421202202 | 220 | 碾灣村委會 |
620421202203 | 210 | 官路村委會 |
620421202204 | 122 | 前進村委會 |
620421202205 | 220 | 勝利村委會 |
620421202206 | 220 | 文化村委會 |
620421202207 | 220 | 武家大川村委會 |
鄉黨委、政府依靠科技,發揮優勢,逐步發展形成了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優質稻米生產為主的藍、
![燈籠辣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4/m34ee06e30a883168c39452a38edf8c54.jpg)
燈籠辣椒
第二、三產業發展壯大
2007年糜灘鄉工業、建築業實現總產值約2800萬元,其中,工業實現產值920萬元,建築業實現產值1880萬元。第三產業實現總產值約1600萬元,其中交通運輸業650萬元,餐飲業及其他服務業200萬元,商品流通業750萬元。
標準化豬舍
優勢產業發展壯大
通過龍頭企業、農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逐步實現蔬菜
![標準化豬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d/m6d791f3e82daa6cb57b4be31c8d897ae.jpg)
標準化豬舍
糜灘鄉爭取縣農辦的項目支持,共投資290萬元,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一萬三千二百人(次),硬化下灘、勝利、前進、官路鄉村道路22公里,投資14萬元,砂化鄉政府至前進、鄉政府至下灘、黃河橋頭至碾灣大溝口道路7.5公里,市列舊村整治試點下灘村已硬化村組道路8公里,栽植樹苗12000株,安裝路燈56盞。籌資4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8萬元,投工投勞3100人(次),硬化獨石、勝利等鄉村道路12公里;投資6萬元襯砌前進寬川子渠道2公里;投資24萬元,在獨石、下灘2村新建沼氣池200座;籌資13萬元開挖下灘至官路排鹼渠16公里。
![寬敞的鄉村道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6/me608edf12c54a6e84b045ec327f7fd46.jpg)
寬敞的鄉村道路
![糜灘鄉舉行拔河比賽](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a/m7ae224deb8a555a82cf4f3cbbc39b34c.jpg)
糜灘鄉舉行拔河比賽
冬果梨,當地俗稱大果子,屬白梨種,原產黃河流域,是靖遠縣果類產品中的名優品牌。據地方志載,明
![龍王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7/m4751ea420e026feb5cf43050d97d3d06.jpg)
龍王廟
植,樹冠高大,枝繁葉茂,200多年的老樹,仍能開花結實,果農們稱它為“老壽星”。成年果樹單株產量500公斤,樹齡較長及高產者可達1000至2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