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轄鎮

林東鎮是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地處巴林左旗中部,距赤峰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山區270公里,北緯43°57′-44°00′,東經119°21′119°25′之間,東北面與阿魯科爾沁旗、花加拉嘎、十三敖包鎮接壤;西南兩側與哈拉哈達、隆昌鎮毗鄰。

全鎮總面積132.2萬畝,耕地面積31.6萬畝,其中水澆地91085畝;共有林地46萬畝,草場面積42萬畝。全鎮有灌渠2處,控制灌溉面積2萬畝;共有機電井358眼。全境屬半山半川區,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166.4—366.4毫米,海拔485—614米,無霜期為120—130天。林東鎮是“富河文化”的發祥地,大約五千餘年前就有人類活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林東鎮
林東鎮
林東鎮是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地處巴林左旗中部,距赤峰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山區270公里,東北面與阿魯科爾沁旗、花加拉嘎、十三敖包鎮接壤;西南兩側與哈拉哈達、隆昌鎮毗鄰。

氣候特徵

全境屬半山半川區,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度溫差較大,年平均溫度為4.5—6℃,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風力2.7m/s,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366.4毫米,無霜期為120—130天

地形地貌

林東鎮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分為川地、丘陵、山地。主要山峰有老頭山、索貝山、敖包梁、野豬山等。境內最高峰老頭山,海拔1313米。

水文

林東鎮境內河流有烏力吉沐淪河、沙里河2條。烏力吉沐淪河在境內長45千米,流域面積195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9.6立方米/秒;沙里河在境內長18千米,流域面積21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3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全鎮轄33個行政村,133個自然村,17000戶;總人口約6.73萬(2018年),佔全旗總人口的19%。
2011年末,林東鎮轄區總人口12.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1萬人,城鎮化率49.3%。另有流動人口6185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23207人,佔19.1%;15~64歲8.82萬人,佔72.6%;65歲以上10085人,佔8.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82萬人,佔56.1%;有蒙古、滿、回等少數民族,共5.33萬人,佔43.9%。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滿2個民族,其中蒙古族4799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05%;滿族4561人,佔8.55%。2011年,人口出生率6.2‰,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2.6‰。
2018年末,林東鎮戶籍人口67334人。

歷史沿革


林東鎮是“富河文化”的發祥地,大約五千餘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十世紀,契丹建立遼,在此建都--上京臨湟府,一時成為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旗,隸屬昭烏達盟。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區,林東鎮得天獨厚的地域組合,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資源寶庫。旗內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分佈廣,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已發現的礦和礦化點有120多處,共26種。
林東鎮
林東鎮
其中金屬礦有鉛、鋅、鐵、錳、錫、鉬、金、銀、銅,非金屬礦有煤、水晶石、寶石、石灰石、花崗岩等,尤以鉛鋅儲量最為豐富。境內的白音諾爾特大鉛鋅礦床,已探明的金屬儲量達250多萬噸,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鉛鋅金屬礦床,佔東北地區已探明總儲量的25%。豐富的地下礦藏,為發展採礦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全旗現有宜農土地208萬畝,主要作物有穀子、玉米、小麥、大豆、蕎麥等,同時還盛產雜豆、馬鈴薯、蔬菜、笤帚苗等特色農作物,特色種植業已初具規模。草原面積473萬畝,森林面積23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4.36%。
文物古迹繁多,古文化遺址273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1997年發現的奇異冰川遺跡--冰臼群,屬國內外罕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同時也是旅遊佳地。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隸屬松漠都督府。契丹建立政權后,選定當時"負山背海,天險足以為固"的現林東鎮南郊建都,稱上京臨潢府,從公元918年到1125年遼亡的200多年歷史上,這裡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林東鎮
林東鎮
金滅遼后,先為臨潢總管府,后併入北京路。元代先屬應昌路,后歸全寧路,隸屬於中書省,是特薛禪後裔魯王世襲領地。明初屬全寧衛,後為兀良哈境,屬朵顏衛。明代嘉靖年間元太祖十八世孫蘇巴海始創巴林部。后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之蕃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二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左翼旗。
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行政區,1924年建林東設治局,1932年建林東縣,轄巴林左右二旗農區。1933年本旗淪陷,建偽巴林左翼旗公署。1945年8月,本旗解放。1948年6月建立人民政權——林東行政委員會,同巴林左旗政府並存,實行蒙漢分治。1947年,蒙漢政權合併,建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新中國建立后更名為巴林左旗,此名沿用至今。
1955年,設林東鎮。
1958年,改林東鎮公社。
1981年,恢復林東鎮。
2001年,福山地、寶力罕吐、罕吐柏3鄉併入林東鎮。
2005年,哈達英格、白音溝2鄉划入林東鎮。
2006年,石房子村從林東鎮划入查干哈達蘇木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林東鎮轄東石橋、臨潢路、南新街、契丹街、北塔、上京路、北新街7個居民委員會,山灣、寶力罕吐、太平、土龍崗、蟠龍崗、興隆地、后興隆地、罕吐柏、新房身、井子溝、柴達木、朝陽營子、龍鳳溝、太平庄、興隆庄、索布嘎、白音高洛、道老毛道、福山地、大新莊、先鋒、八一、紅衛庄、十三號、水泉溝、孤山子、北井、東新井、衙門廟、饅頭敖包、福山、索貝山、白音溝、西郊、勝利3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2個居民小組、307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林東鎮轄33個行政村。
林東鎮區劃詳情
索布力嘎村索貝山村八一村
福山地村水泉溝村先鋒村
大新莊村十三號村紅衛庄村
興隆地村北井村井子溝村
朝陽營子村饅頭敖包村土龍崗村
柴達木村福山村后興隆地村
罕吐柏村白音溝村龍鳳溝村
太平村興隆庄村新房身村
蟠龍崗村白音高洛村孤山子村
山灣村太平庄村東新井村
寶力罕吐村道勞毛道村衙門廟村

經濟


綜述

2011年,林東鎮財政總收入51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1萬元,增值稅83.5萬元,企業所得稅18萬元。
2011年末,林東鎮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9億元,比上年增長34.1%;人均儲蓄1.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億元,比上年增長21.7%。

農業

2011年,林東鎮耕地面積31.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4.9萬畝,林地面積28.5萬畝。
2011年,林東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雜糧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102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等。
2011年,林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羊飼養量27萬隻,年末存欄7.6萬隻,收購山羊板皮5.1萬張;牛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40.1萬羽,上市家禽26.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242噸,其中豬肉1807.5噸,牛肉288噸,羊肉1146.4噸;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
2011年,林東鎮大型農業機械2767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綠豆、毛毛谷。農民人均純收入5802元。

工業

2011年,林東鎮形成以農畜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467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9.6%。

商業

2011年,林東鎮商業網點523個,從業人員23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5億元,比上年增長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7%。
林東鎮
林東鎮
全鎮轄20個農業村,8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6.73萬(2018年),屬多民族聚集區,少數民族人口32962人,佔總人口的40.3%。
林東鎮所轄的20個行政村有10個分佈在鎮郊,10個分佈在山區,土地以濕地為主,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共有耕地106142畝,其中水澆地59728畝,菜地12000畝,是本旗的蔬菜生產基地,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大豆、油葵、蔬菜和各種雜糧雜豆、經濟作物等。
2002年末,全鎮糧豆總產量2397.8萬公斤,農業總產值5509.6萬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1896元。林東鎮鄉鎮企業已初具規模。現有鄉鎮企業總數2022家,其中集體企業5個,個體私營企業2017家,實現總收入34072萬元,總產值2327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481萬元,上繳稅金583.24萬元,實現利潤2675萬元。
主要工業產品有:、天花板、服裝、水泥、塗料、食品、飲料、空腹鋼窗、農機具等。基本形成了以個體私營經濟為重點、農工商建運服全方位發展的良好格局。
經濟發展林東鎮的交通、能源、通訊設施完善配套,是左旗的交通樞紐,投資環境良好,集通鐵路橫貫東西,東至通遼與東北路網相連、西至集寧京包線接軌。以國道303、305線為骨幹道的四級公路和網路四通八達,每日均有去北京、天津、錦州、石家莊、赤峰等地的豪華客車。
林東鎮
林東鎮
左旗屬東北電網供應區,220千伏輸電線路直通林東鎮,電力充足,設施完備。林東鎮自來水日供水能力8000噸,鎮內100%的用戶用上了自來水。隨著郵政、電訊事業的發展,網路覆蓋城鄉,市話用戶達到了11200戶,個人擁有移動通訊工具4000餘部,國際國內電話通訊實現了程式控制化、自動化,居全區旗(縣)級前列。金融、保險、信息、諮詢機構齊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

工業概況

林東鎮地處北五旗縣中部,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遼代曾在此建都“臨潢府”,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工商業的條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工商建運服多業並舉的經濟區。
2002年實現財政收入605.6萬元。鎮內現有專業批發市場3處,分別是:工業品、糧食、皮毛、蔬菜等批發市場,市場繁榮,商貿活躍,商業網點齊全多樣化遍布城鄉,市場上的物資花色品種多而全,價格合理,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興起,各種皮張、絨毛、雜糧、雜豆蔬菜等供求兩旺,交易火爆,吸引了全國各地客商。
林東鎮
林東鎮
為加快林東鎮的城鎮基礎建設發展步伐,按照《林東鎮總體規劃》和《巴林左旗文明城鎮建設綱要》進行城市改造,從1998年到2003年的5年時間裡,累計投資11160多萬元,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舊城改造和西出口開發建設,使林東鎮的城鎮基礎建設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2001年8月,按旗委旗政府撤鄉並鎮的要求,林東鎮以城鎮開發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強鎮富民戰略;以蔬菜種植為突破口的“菜藍子”工程建設的富鎮富民戰略,以養羊為突破口加快肉蛋奶基地建設的興鎮富民戰略。林東鎮將以良好的環境,優惠的政策,積極吸引人才、資金、技術、大力發展各項事業,促進林東鎮全方位發展。
林東鎮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機械、食品、建材、皮革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屬半農半牧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正向舍飼,半舍飼的商品型牧業經濟發展,其中馴鹿飼養業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名列前茅,鹿茸主要銷往日本和東南亞。

農副產品

林東鎮有耕地160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40萬畝,保證灌溉面積32萬畝。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品種110多個,蔬菜品種80多種,大蔥、大蒜、雜糧雜豆、笤帚苗、線麻、土豆等產量很大、質量很好。
有森林面積30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8%,主要有油松落葉松、小葉楊、蘋果、山杏、山楂等40餘種。
山杏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27個山杏重點基地縣之一,2005年山杏圍封種植達到150萬畝。人工栽培的2萬畝落葉松是自治區最大的人工落葉松林。蒙古野果(123蘋果)逐步形成規模,現有3萬畝。北部地區林草茂盛,植被良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有草原總面積580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原總面積450萬畝。是內蒙東部地區最大的絨毛集散地,年可加工皮張50多萬張,商品肉7256噸。
林東鎮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馬鹿養殖地區,擁有國內領先、亞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開放式天然放牧型馬鹿繁育基地,馬鹿養殖及加工管理居國際領先水平。全旗人工馴化飼養的東北馬鹿4000多隻。
林東鎮是內蒙古自治區也是東北、華北最大的笤帚苗產區,有悠久的種植、加工歷史。主要品種有敖包黃苗、美國長纖維苗、吉林紅高粱、瀋陽粘高粱、台灣貴黍草等優質品種和其它農家品種。2005年,笤帚苗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以敖包黃苗為主,以長纖維苗等品種為輔,產量達到3000萬公斤,笤帚加工能力由800萬把增加到3000萬把。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區,並出口到韓國、美國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林東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2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20人;電影放映點1個,年放映420場次,觀眾達3.5萬人次;文化專業戶12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90平方米,藏書1萬冊。

教育

2011年,林東鎮有幼兒園24所,在園幼兒1159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21所,在校生6583人,專任教師9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5892人,專任教師51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林東鎮有教育經費達3991萬元,比上年增長8.8%。醫療衛生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衛生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點7所;病床138張,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3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2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
2011年,林東鎮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1萬人,參合率91.6%。

體育

2011年,林東鎮有體育場地15處。體育社團2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5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乒乓球、越野賽。45%的社區和3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社會保障

2011年,林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83戶,人數4572人,支出767.6萬元,月人均139.9元;城市醫療救助1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4人次,共支出45.3萬元。
2011年,林東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67戶,人數4244人,支出601.5萬元,月人均118.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7人,支出16.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0人,支出54.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7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26人次,共支出21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94人次,共支出13.8萬元。

交通


林東鎮有鐵路集通線在林東鎮過境,設衙門廟、林東等站點。省級大通道在境內長46千米。縣鎮級公路2條,總長22千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白音諾爾鉛鋅礦
白音諾爾鉛鋅礦
林東鎮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地130多處,其中工業礦床5個,礦點80多個,礦化點50多個,集中分佈在岩漿活動頻繁的北部基岩出露區。已發現礦種有30多種,主要有鉛、鋅、銅、錫等有色金屬,金、銀等貴重金屬,鐵、錳等黑色金屬和葉臘石、珍珠岩、花崗岩等非金屬。這些礦產主要分佈在其中,已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分別為鉛、鋅礦石量4687.981萬噸,現保有鉛鋅礦石量2656.498萬噸,銅礦石量44.983萬屯,銀1400噸,黑色金屬鐵1618.7萬噸,硫鐵礦7300萬噸,石灰石貯量1億噸以上,硅灰石貯量在80.28萬噸以下,還有陶土、螢石、沸石、水晶等非金屬資源。礦產資源為發展地方工業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礦業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冊登記發證礦山71個,其中有色金屬礦山28個,黑色金屬礦山1個,非金屬礦山42個(磚瓦粘土、採石採砂場、葉臘石、螢石、石灰石),已開發利用礦種:鉛、鋅、銅、銀、沸石、石灰岩、葉臘石、花崗岩、大理岩等。全旗選礦設計能力4150噸/日,2006年度實現利稅2.03億元,佔全旗財政收入的80%以上。從業人員8400多人,採礦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
白音諾爾鉛鋅礦礦床應為Ⅳ勘探類型(原地質定為Ⅲ勘探類型),生產勘探求得的礦石量(BC級)與地質勘探求得的礦石量(CD級)差別較大,礦量明顯減少,個別中段礦量減少50%,原地質勘探提交報告,已探明儲量3272.87萬噸,現保有儲量1358.01萬噸,按年採礦石量63.38萬噸/日計算,白礦尚可服務年限21.42年;紅嶺鉛鋅礦地質詳查已探明礦石量1292.073萬噸,現保有儲量1215.9萬噸,按採選規模500噸/日計算,紅嶺鉛鋅礦尚可服務年限77.2年。這兩大礦山正在進行規模化、科學化開採,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旅遊


景點

林東鎮有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景色奇特,旅遊觀光價值較高。主要景點區有七鍋山冰臼群、洞山果園風景區、沙那水庫風景區、烏蘭壩十八羅漢奇峰異石風景區、石棚溝石龍山風景區、玫瑰莊園風景區等十餘處。其中位於召廟真寂之寺的七鍋山冰臼群已被權威學者確定為發現的最大冰臼群,其規模之大,群體之多,分佈之廣,類型之全,屬國內外罕見,堪稱“世界奇觀”;烏蘭壩林場和石棚溝林場、林木蔥鬱、景觀奇異吸引眾多遊人前去觀光旅遊。玫瑰莊園風景區鮮花遍野、古樹成蔭,是採摘垂釣的休閑樂園。
沙那水庫
沙那水庫
林東鎮是富河文化和遼文化的發祥地,在境內有遼代古城遺址13處,寺廟遺址10處,聚落址188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自治區級保護單位6個,有9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堪稱“文物大縣”。現在的現存較為完好的古迹遺址有遼代皇都遼上京遺址、遼代石窟——真寂之寺、遼代南北二塔、遼祖州祖陵、遼代雲門寺、富河文化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