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秋萬象靜,雲橫亂峰起。
已下微王山,入峽自茲始。
驚湍於此盡,安流澹如砥。
兩山郁嵯峨,壁立相對峙。
上凌空崇外,下插淥凈底。
層岩碧樹滋,洄潭丹葉委。
舟行石罅中,江流瓮城裡。
舉頭天若帶,墮此清瀰瀰。
忽驚翕岩大,奔浪喧客耳。
魚陀考方言,歲出魚萬尾。
淙流來不絕,無由訪源委。
俄經陳佗洞,斬絕不容趾。
燃火入其中,數丈神披靡。
睹茲泉壑迥,始覺化工偉。
投身西南陬,肆意閱奇詭。
是邦不生人,境勝乃如此。
寧非造物初,意盡向山水。
神驚畏石墜,志谿欣樹美。
窮探日易晚,惜去船欲艤。
徐聞涌波濤,漸見山峛崺。
奇觀忽鶩過,我興方未已。
賴此慰羈愁,無庸傷轉徙。
張嵲(1096年—1148年),為
南宋初著名詩人,字巨山,
襄陽(今屬湖北)人。
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及第,調唐州方城縣尉,改
房州司法參軍,辟利州路安撫司於辦公事。后遷著作郎,坐何掄刊改《神宗實錄》受牽連,出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官至擢中書舍人等。十八年(1148年)卒,年五十三。雖代
秦檜奏稿為後人所譏,然少時曾從陳與義受學,故其詩格律頗似
黃庭堅、陳與義,
陸遊稱其詩“汪洋閎肆,間出新意,愈奇而愈渾淳,一時學者宗焉”(《宋百家詩存》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