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羊街鄉的結果 展開

羊街鄉

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下轄鄉

羊街鄉位於元江縣東南,鄉政府距離元江縣城46公里、玉溪市190公里、省城昆明270公里;同時還有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羊街鄉。

地理環境


山路十八彎
山路十八彎
該鄉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東南,界於北緯23°22′—23°31′,東經101°57′—102°08′之間,境內群山連綿,屬高山地形。山脈呈南北走向,屬衷牢山系。境內山脈主要有阿波里山、觀音山、昆蒿山、牛街山,海拔最高點為西部的阿波里山主峰2580米,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低海拔600米,高低相差1980米;主要河流有清水河、戈垤河(者嘎河)、南滿河、昆酒河、昆蒿河等,耕地主要分佈於各河流之間,全鄉耕地25847畝。東西最寬17公里,南北長13公里,東北與澧江鎮接壤,南與那諾鄉毗鄰,西與因遠鎮隔河相望。鄉政府距離元江縣城46公里、玉溪市190公里、省城昆明270公里。轄區面積202.5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21.5℃,森林覆蓋率達26.8%。屬亞熱帶溫帶立體氣候,下半山適應種植甘蔗、柑桔等作物、上半山適宜種植烤煙、稻穀、包穀及冬早蔬菜等作物,盛產冬早蔬菜。

行政區劃


全鄉共轄戈垤、壩木、黨舵、羊街、垤嚇、浪支6個村民委員會,55個自然村,54個村民小組。

經濟


羊街鄉是典型山區農業鄉鎮,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與壩區鄉鎮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種植業是羊街鄉的經濟支柱。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茶葉、洋芋、蔬菜等,養殖業以豬、牛、養雞等為主,最近幾年,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條件好的養殖戶。鄉內工業基礎薄弱,主要以釀酒、食品加工及建築為主。第三產業以農林牧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為主。
羊角編鐘
羊角編鐘
羊街鄉的烤煙在建國前就有零星種植,但種植面積小,產量低,形不成規模,主要以自己吸食為主。大規模種植出現在上世紀末。1993年,全鄉共栽種烤煙面積120.5畝。佔耕地面積的0.6%,總產值達10.20萬公斤。1997年,鄉內全面推廣烤煙種植技術,當年種植1286畝,佔耕地面積的5.1%,煙葉產量達13.35萬公斤,煙農交售煙葉收入達103.23萬元,實現稅收7.97萬元,烤煙成了羊街鄉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經濟支柱。到2006年,全鄉烤煙種植面積8500畝,由於品種的改變、面積、產量調減,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等原因,全鄉共交售煙葉總量81.45萬公斤,其中,中上等煙葉65.45萬公斤,煙農交售收入732.6萬元,烤煙農特稅146萬元。
甘蔗產業是羊街鄉的傳統產業,在建國前就已種植,但面積小,產量低,主要是自家榨紅糖的原料。建國后經歷屆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甘蔗產業成了羊街鄉的支柱產業。1984年,種植面積2311畝,產量達4777噸。上世紀末,鄉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科技興蔗戰略,堅持“兩推廣、兩提高、一完善”,即推廣優良品種、推廣科技措施,提高單產、提高含糖量、完善基礎設施。2002年甘蔗種植面積達12528畝,工業產量5.29萬噸,比2001年增2.06萬噸,增長64%,達到歷史的新高。
建國前,羊街鄉農戶養殖大牲畜、生豬、家禽等主要用於耕田種地、造肥及自家食用,而且養殖數量很少。建國后,羊街鄉十分重視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和獎勵措施。1978年,成立了鄉畜牧曾醫站,進行畜禽病防治和檢疫工作,並於2002年建成羊街鄉仔豬繁育基地,積極引進和改良品種,推廣科學養殖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羊街鄉的養殖業逐步發展壯大了起來,以仔豬、牛、羊為主的養殖業呈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出現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條件的養殖戶。2005年羊街鄉以養豬專業合作社和羊街鄉仔豬示範場為依託,對養殖戶統一組織實施“雙推、八改”飼養配套技術,提高養殖水平,提高生豬存欄率和出欄率。2006年,全鄉大牲畜存欄4203頭,出欄565頭;生豬存欄12184頭,出欄9537頭;山羊存欄2271隻,出欄650隻;禽肉產量5.06萬公斤,禽蛋2.93萬公斤;全年肉類總產量94.19萬公斤。
蔬菜是我鄉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解放前蔬菜種植規模小,加之哈尼族沒有種植蔬菜的習慣,只有羊街村零星種植,自家食用,如有剩餘便拿到集市交換出售。建國后,雖有所改變,還是自家食用為主,形不成商品。1985年在各級政府的引導下,全鄉種植蔬菜423畝,產量27.3萬公斤。近幾年來,羊街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蔬菜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羊街鄉清新的空氣、豐富的水資源及無污染的環境優勢,1993年,逐步形成了以東瓜林村為中心的蔬菜基地,並輻射周邊村莊,當年種植蔬菜180畝,單產341公斤,總產量6.15萬公斤。2002年全鄉種植蔬菜564畝,單產1195公斤,總產63.37萬公斤,羊街鄉逐漸成為全縣的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生產。2006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954畝,總產138.16萬公斤,不僅能滿足全鄉所需,而且遠銷縣內外。同時,與通海宏斌公司簽訂定單農業,走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引種小米辣1000畝,太子椒300畝,“825”200畝,全鄉共種植辣椒1500畝,平均單產860公斤,平均畝產值1521元,椒農收入228.2萬元,達到企業、椒農雙贏的目的。加大冬季農業開發,扶持煙農收煙后種菜豌豆,09年全鄉共種植菜豌豆2000畝。
林果業。林果業是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著力培育的一個新興產業,以優質泡核桃種植為突破,力爭使林果業成為農民增收的後續產業,2006年,以戈垤、壩木兩個村委會為重點已完成種植面積1000畝,定購優質泡核桃苗56213株,移栽3513.4畝。

人口民族


衛生院
衛生院
截至2006年底,全鄉轄鍋底村、壩木村、黨舵村、羊街村、垤霞村、浪支村6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371人,其中男性8739人,女性8632人;農業人口17309人,佔總人口的99%;以哈尼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有15845人,居住著哈尼、漢、彝、拉祜等4個民族。截至2006年底,已建鄉級衛生院1個,鄉級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村級衛生所6個。鄉、村衛生所的建立,為羊街群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大病進鄉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2021年5月27日 ,元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羊街鄉人口為11824人。

歷史沿革


蔬菜
蔬菜
1913年(民國二年),設立中鄉(今那諾鄉、羊街鄉及紅河縣境內的大羊街鄉)。民國十年(1921年)設中區,1928年(民國十七年)設五區。1939年,設觀音鄉,轄羊街、黨舵、壩木、垤霞、莫垤一帶。1949年8月設第七區,轄今羊街、那諾所屬。1958年分為羊街、那諾兩個公社。1960年劃歸元江農場,設元江農場牛街片。1962年由元江農場劃出與那諾公社合併,成立第四區。1970年第四區改稱羊街公社。1981年再次將那諾公社所屬劃出,由浪支、黨舵、羊街、垤霞、戈垤、壩木六個大隊組成羊街公社。1983年恢復鄉,鄉轄55個自然社。1999年撤村建委,下轄羊街、黨舵、浪支、垤霞、壩木、戈垤六個村委會,共53個自然村54個村民小組。羊街鄉文化資源主要有:哀牢山獨特的天然綠色美食資源及雄奇、偉麗、文化品位較高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觀。

政治


新農村建設

民居
民居
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長遠的重大決策,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更好地體現執政為民理論的戰略部署。按照市、縣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抓好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投入15萬元在黨舵村委會七個村民小組興建10座公廁,4個垃圾處理池,400米街道硬化;全鄉共收到109台捐贈電視,“村村通工程進一步推進;共有81%的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看病難,看病貴得到進一步緩解;羊街到黨舵黨舵到坡頭的鄉村公路彈石化得到立項。為進一步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鄉黨委、政府始終把科技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首位,進一步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加強科技服務和培訓力度,加大各類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全年各種適用科技培訓達107期,受訓人類15255人次。

社會


基礎設施

元羊公路1957年動工開挖,於1967年正式通車,1992年,在以羊街為中心東至變電站、西至中學的主幹道上鋪設了2公里的水泥路。2001年,羊街鄉抓住西部開發機遇,積極爭取上級各部門資金,3月開始鋪設水泥路,於次年6月全線竣工通車,極大改善了羊街鄉交通面貌,同時,增強了全鄉發展後勁,有效地促進了羊街的經濟發展。2006年投入5萬元,修築戈垤小寨文明巷道712米,到年底,全鄉54個自然村95%以上的街道鋪設了水泥巷道。2006年全鄉共投入34萬元,對黨舵、坡頭、尼當、脫的、伙甫、浪奢到章巴、章巴到帕落的村組公路作了全面修復。在金珂公司的支持下,修通牛街到南灑,阿太龍到沙枯,浪支到南昏的蔗區公路24.45公里。
2006年興建“三位一體”沼氣池建設236口,全鄉共建“三位一體”沼氣池1200多口。投入10萬元對集貿市場進行改擴建;在元羊公路東瓜林、田房、伙期龍交界處修建候車房。這些進一步改善了全鄉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興建了章巴水庫。章巴水庫壩高74米,是雲南省第二高壩水庫,總庫容2330萬立方米,是建國以來元江境內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興建的水龍水庫,庫容水310萬立方米。同時,興建了水利附屬設施——水涵洞3228米,灌溉面積達5.6萬畝。2006年投入20萬元,修復了東西大溝、壩木、戈垤三村,它科、浪支大溝等水毀溝渠;完成小水窖整改210口。對壩木村進行人飲工程改建,到年底,轄區內95%以上的村社接通了自來水。

文化


民風民俗

哈尼族服飾。以“糯比支“為主的羊街鄉哈尼族(女性)服飾共6種。這種多元服飾文化的特徵是:人們只要看一看“糯比支”(女性)著裝,便可以判斷她是哪個年齡段或已婚、未婚或己生育、末生育的女人。哈尼族風情(習俗)。羊街鄉民族風情(習俗)源遠流長,是本鄉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閃光點。其中,以哈尼族(糯美、糯比支)為代表的風情(習俗),諸如新米節、苫扎扎、十月年等重大節慶活動及婚喪禮儀,名目繁多,異彩紛呈,充分地展現了民風淳樸、俗尚敦厚、團結和睦、友愛相親的民族必理素質。比較出色和在國內國際文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哈尼傳統風情(習俗)文化節目有兩個。
《哭嫁》。這一風情節日,在北京、天津、福州等城市舉辦的中華民族風情百樂藝術節上,獨領風騷,以其特有的藝術情調和勉力贏得了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與喝彩;博得了現場採訪的許多記者的高度評價與讚揚。

綠色美食

野生甜菜、苦菜、刺竹筍、箐蕨、羊奶菜石蚌(蛙)、刺苞菜、臭菜田螺鱔魚及香蕈、木耳、白參、雞樅、牛屎菌等各種野生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