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鎮

雲南省鳳慶縣鳳山鎮

鳳山鎮素有“鳳岫凝煙”勝景美名,在城西北門外蜿蜒綿亘,脈自西北來,軒翔回伏,宛如鳳形。位於鳳慶縣中部,縣城所在地,東與小灣、洛黨兩鎮相連,南與三岔河鎮相連,西至勐佑鎮,北與大寺鄉毗鄰。處北緯24°14′~25°03′,東經99°54′~100°13′,國土總面積218.316平方公里。

全鎮轄鳳山、文明、東城、龍泉4個社區,上寨、紅塘、水箐、董扁、青樹、安石、落星、後山、象塘、前鋒、大有、等上、京竹林、金平、清水河、東山、麥地、平村18個村,99個自然村,406個村(居)民小組,現有常住人口88862人(2020年)。境內居住有漢、蒙、回、藏、苗、彝、壯、白、傣、黎、佤、布依哈尼傈僳、拉祜、納西景頗徠、布朗阿昌等20多個民族。

鳳山鎮最高海拔2863米,最低海拔1472米,年平均氣溫為16.9℃,年平均降雨量1366.6毫米。境內河流屬瀾滄江水系,主要河流為迎春河,發源於縣城西北大圍龍望城關山麓,曲折東南流向,入洛黨鎮,經雲縣匯入瀾滄江,在鳳山鎮境內全長17公里,最高洪峰流量為180立方米每秒,全境大小河流22條,支流21條,全長135公里,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終年不枯”的美名。主要產業有茶葉、核桃、蠶桑、畜牧等,全鎮有耕地面積28646畝,糧食產量1.21萬噸;茶園面積7.67萬畝,實現毛茶產量1.16噸,實現毛茶總產值2.43億元;核桃總面積15.05萬畝,產量達6552噸,實現產值1.44億元。

鄉鎮概況


全鎮轄18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8個自然村,362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回、彝、白、佤族等20多種民族。鎮屬企業4個(紅磚廠、烏骨雞養殖場、街道醫院、大黑龍潭箐茶園),村辦企業41個,2006年末總人口71836人,其中農業人口5193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全鎮轄區內共有13條公路,總里程120公里。主要產業為茶產業、核桃產業、畜牧業、服務業。傳承優秀的茶文化,全鎮做強做大茶產業,建設了東山萬畝茶海以及中國滇紅第一村安石。
解放前的順寧縣城(鳳慶縣鳳山鎮)
解放前的順寧縣城(鳳慶縣鳳山鎮)
鳳山鎮[雲南省鳳慶縣鳳山鎮]
鳳山鎮[雲南省鳳慶縣鳳山鎮]

農村經濟


鳳山鎮
鳳山鎮
2006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650.3萬元,財政收入達58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53元,人均比上年增收15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7500元,糧食總產量1454.9萬公斤。核桃產業是繼茶葉產業之後的又一項朝陽產業、利民產業。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的建設機遇,圍繞縣委、政府提出把鳳慶建設成為泡核桃大縣的目標,至2006年止全鎮共發展核桃56400畝,投產面積6514畝,2007年計劃發展泡核桃面積2.5萬畝。
鳳山鎮是著名滇紅茶的發源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具有得天獨厚的茶文化氛圍。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高優生態茶園作為全鎮的重點工作來抓,茶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經過連續幾年的建設,茶葉成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全鎮人民在茶葉的帶領下走向的富足。。在東山村建設了萬畝茶海,優化茶園管理,全面打造了中國滇紅第一村安石。

人口衛生


人口
人口
全鎮轄區內共有1個縣醫院,1個縣級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中醫院,1個計生服務站。截止2007年9月30日止,全鎮的年初人口為71808人,年末人口為72049人,出生人數496人,出生率為6.90‰,其中一孩371人,一孩率為74.80%;二孩122人,二孩率為24.60%。計劃內三孩3人。在出生人數496人中計劃內出生494人,計劃生育率為99.60%。自增人數195人,自增率為2.71‰。全鎮有已婚育齡婦女14151人,已採取措施的有12668人,綜合節育率為89.52%,其中男女扎2577人,絕育率為18.21%,放環9769人,放環率為68.70%,三術合計12299人,三術率為96.93%,服藥、打針、用套369人。全鎮農業人口辦理獨生子女證人戶1678戶,辦證率為59.89%。
鳳山鎮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鎮參合人數達16120戶47931人,參合率達95%。上半年總付門診費4782人次86027元,兌付住院補償費719人1099664元。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鳳山鎮常住人口為88862人。

文化教育


文化
文化
教育硬體:現有學校42所(含縣直中學),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25所,初小13所。有在校學生8981人,其中:初中3469人,小學5512人,在讀幼兒園1289人,學校佔地19.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7.14萬平方米,小學生均校舍面積5.4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1.4平方米。全鎮現已有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2所,模式二7所,模式一9所。
軟體建設:全鎮現有教職工623人(含代課教師1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小學100%,初中98%。
入學率:全鎮現共有總人口71836人,其中:7—12周歲5514人,已入學5512人,小學入學率99.96%,13—15周歲2743人,已入學2742人,初中入學率99.96%,4—6歲2148人,已入學1289人,幼兒入園率60%。

歷史文化


鳳山鎮以儒文化為主,各民族文化共融和諧發展。1950年2月,鳳山開始徵收1949年公糧徠,1950年5月初,成立了征糧剿匪委員會,1951年4月26日,成立抗美援朝會。主要文物和景點有:
1、鳳慶文廟鳳慶文廟始建於明萬曆34年(1606年),屬雲南省八大文廟之一,整個建設布局合理,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和歷史研究價值,曾先後被列為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鳳山公園鳳山,素有“鳳山凝煙”之美稱。這裡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天高雲低,煙霧迷漫,是過去順寧十景中的“鳳岫凝煙”景觀。
景點
景點
3、烈士陵園位於縣城鳳山中,陵園內築有烈士墓17冢,增修了花園,培植了花木,修繕了石板廣場,新建了烈士紀念館,展示了當年烈士的豐功偉績。
4、蓮凈庵蓮凈庵又稱新寺,位於鳳慶城南先生邑,清康熙年間修建,1983年縣人民政府批准蓮凈庵為全縣佛教開放寺院,並在此建立了佛教協會,是鳳城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
5、東山宮又名萬祥寺、東山寺,位於縣城東。1985年鳳慶道教協會在此成立,寺院得到了擴大和修繕,現為鳳慶道教活動的中心場所。
6、紅龜山文筆塔紅龜山文筆塔建於清光緒12—14年(1886—1888年),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龔傳文將軍墓龔傳文將軍墓位於鳳山鎮大有村境內。
7、中國滇紅第一村安石村位於縣城西北部,安石村主要景觀是6500多畝連片生態茶園,品種多樣的經濟林果和林蔭群中的特色民居,全村森林覆蓋率達65%,建成沼氣池556口。深入其中,頗有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風貌,是鳳慶、臨滄、雲南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景點
景點
8、青龍橋是雲南省境內瀾滄江上三座古橋之一,它是古代滇西南連接內地的重要通道,中原的先進文化從這裡傳入鳳慶,鳳慶的特色產品和民族風情從這裡走向中原,走向世界。
9雲山崖子坐落於縣城西面5公里落星村境內,有一巨石如魚,瀑布飛流而下,四面青山環繞,綠樹成蔭,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定為自然保護遊覽區。
10盤陀石在城西2.5公里的後山辦事處境內。清嘉慶十四年(1809)僧照慧建。

民風民俗


景點
景點
鳳山鎮現有漢、彝、苗、白、回、傣、滿、佤、藏、壯、布依、布朗、納西、哈尼、景頗、阿昌、僳僳、黎、蒙古、滿族等20種民族,現有民族11327人。正月初二開始,直至元宵節為止,鳳山都要進行龍燈表演。三月十五日,龍華勝會,信徒們多到新寺、東山寺、三清觀、太陽宮參加廟會;正月十五日,佛教徒上元會;二月十九日,觀音會。在節慶活動上,信徒或遊客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拘老少貧富,參加完祭拜儀式后,共同就餐,人與人之間形成祥和友善的良好關係。鳳山具有濃郁動人的彝族風情,等上、金平、安石以及大部分村寨農戶都會烤制清香四溢的“百抖茶”,會唱淳樸熱烈的彝族山歌,習慣以奔放激昂的打歌來休閑娛樂。鳳山最具特色的產品是名揚海內外的滇紅茶,最具特色的美味小吃是粑粑卷。鳳山鎮民間樂器繁多,大多為宗教樂器,最具特色的是佛教洞經會樂器,如今鳳慶的洞經音樂已逐步走向全省、全國,成為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而最具特色的歌曲為民間小調打歌調、《送郎調》、《祝英台》、《孟姜女》等,所唱的詞相近,但曲調各異。鳳山傳統文化以儒文化為主,現存的鳳慶文廟,其建築風格,以及高及三尺的孔子銅像,都在極具代表性地繼承和發揚著底蘊深厚的儒文化。

基礎設施


景點
景點
鳳山鎮現有水庫5座(平村小江邊水庫、安石大浪壩水庫、上寨黑龍塘水庫、東山一棵珠水庫、老君山水庫),小水窖105個,排水溝渠402條,全鎮22個村、社區全部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視、通電話。全鎮共建成沼氣池5928口,有14個沼氣村。共有4個社區,有1個綜合休閑娛樂場地世紀廣場,群眾打歌跳舞的主要場地街心花園以及二號路群眾健身廣場,四個社區設有4個群眾文藝活動室。全鎮共有22個村(社區)衛生室,各項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