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鎮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下轄鎮

鳳山鎮又稱城關鎮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下轄鎮。位於縣境南部,東及東南與匡河白蓮河鄉接壤;南與西南駱駝坳鎮、浠水縣相鄰;西與三里畈鎮、平湖鄉相交;北與河鋪鎮白廟河鎮、大河岸鎮毗連。是為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歷史沿革


1304年(元大德八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即縣城鳳山鎮)。
明朝,羅田初屬湖廣布政使司的蘄州府,后改屬黃州府,縣治鳳山鎮。
清初依明制,后改稱湖北省黃州府,縣治鳳山鎮。
民國時,先後屬湖北省的江漢道,第三行政督察區,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曾一度屬鄂東行署。
1986年,轄鳳山鎮街道辦事處、長塘坳鄉、北豐鄉、石源河鄉、三里橋鄉。
1987年9月,縣撤區建鄉,原鳳山鎮分為鳳山鎮、北豐鄉;將街道辦事處、石源河鄉、三里橋鄉劃為新機構鳳山鎮;將長塘坳鄉、北豐鄉合併為北豐鄉。
2001年2月28日,由鳳山鎮與北豐鄉合併,轄47個行政村,1個蠶桑場,5個社區,511個村民小組。
2005年,版圖面積2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501畝。其中,水田43983畝。
鳳山鎮
鳳山鎮

行政區劃


轄12個居委會:萬密齋社區、淘金寺社區、金馬社區、河東街社區、橋南社區、六十石社區、登場坳社區、餅子鋪社區、土門坳社區、三里橋社區、栗子坳社區、白龍井社區。
48個村委會:餅子鋪村、土門坳村、鳥雀林村、合家畈村、栗子坳村、六十石村、三里橋村、老塔山村、李蟒岩村、王家園村、上石源河村、槐樹坳村、花石橋村、豐衣坳村、登場坳村、碾石河村、曬穀石村、十里鋪村、中石源河村、瓦窯嶺村、河東街村、橋南村、七里牌村、栗林咀村、龔家河村、覆船山村、徐家河村、二郎廟村、葉家河村、大霧山村、簰形灣村、祝家山村、大人沖村、烏岩村、李家坪村、李家樓村、白楊沖村、鯰魚丘村、楊家垸村、周家溝村、長塘坳村、大塘塆村、易家岩村、李家咀村、黃道山村、昔陽沖村、桑場村、蔬菜村。
鳳山鎮
鳳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山鎮,隸屬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位於羅田縣北部、大別山南麓,地處東經115°06′至115°46′,北緯30°35′至31°16′之間。

地形地貌

鳳山境內多山,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角的大別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是境內最高點,三里畈鎮新橋海拔46米,為境內最低點,南北相對高差1683米。縣境北部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千米以上高山7座,其餘山脈均在海拔300米以上;中部地勢漸趨開闊,丘陵廣布,多為海拔200米以下的呈波狀起伏的渾圓淺丘。全縣山脈以天堂寨為主體,分4支向南偏西方向延伸,縱貫全縣。境內多丘陵、平畈,位於西北角的大霧山主峰,海拔944.2米,是全境最高點。

氣候特徵

鳳山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干(冷)夏濕,春暖秋涼,年均總日照時數2047小時,年均輻射熱量109.2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4.6℃,無霜期平均240天。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個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鳳山鎮
鳳山鎮

自然資源


鳳山鎮資源充裕,物產豐富,鎮內有良田41000畝、優質板栗基地45000畝、藥材基地10000畝、蔬菜基地8000畝、綠茶基地8000畝、銀杏基地10000畝、竹木林地面積30萬畝、優質花崗岩石材蘊藏量300萬立方米。
鳳山鎮
鳳山鎮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總人口158356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其它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鳳山鎮
鳳山鎮

交通


鳳山鎮交通便利,主線交通有武英高速、318國道、107縣道、309縣道。鎮區街道有義水北路、義水南路、紅領巾示範街、鳳城大道、萬密齋大道、民建街、東坡井街、河東街、陽光步行街等。羅田汽車客運站位於鳳山鎮三里橋村前進路15號(X309縣道與X107縣道交叉處),西靠318國道,南與201省道羅浠線毗鄰,東與武英高速公路連接線相連,距老城區僅2公里,是我縣新城區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這裡屬城南開發區範圍,為將來開發區交通運輸打下良好基礎,這裡也是離武英高速最南端出口最近的地方,上高速只需6分鐘。全省道路運輸百強誠信客運站、交通行業文明示範窗口,第八屆省級文明單位,於2011年8月投入使用。開通到達本縣各鄉鎮短線,黃岡市部份縣市短線,武漢專線和南方沿海大中城市長途線路等。

經濟


鳳山鎮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760萬元,財政收入14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完成企業總產值14528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3613萬元,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1670萬元。該鎮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綜合考評在市、縣均是名列前茅,經濟已經邁入了快車道。過去的五年,是鳳山鎮城鄉建設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顯著的五年。這五年,鳳山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城鄉建設的各項工作,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間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使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推進,連續兩年進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二十強鄉鎮”,2009年獲得了“全市鄉鎮”第九名的好成績。
鳳山鎮
鳳山鎮

社會


社會:鳳山鎮社會發展狀況良好。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推進,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開展,城鄉文明程度有了極大提升,教育、醫療、保險等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突破,整個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實施,危房的改造,水庫移民后對當地農村的扶持等等,都給農民帶來了了實惠。
基礎設施:各種項目的建設,使城鄉面貌發生了巨變。首先是鎮區,新建了縣辦工業園、鎮辦工業集中園,新拉開了大城區的框架,新建了220kv變電站;其次是農村,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等等。
全鎮共引進投資額300萬以上的項目130個,累計招商引資額近10億元,其中新發展規模以上工業38家,投資額2億多元。新建縣辦工業園近萬畝,鎮辦工業集中區2000畝,新落戶工業企業50多家。同時,武英高速公路、220kv變電站、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站、新二級車站等大型項目相繼落戶該鎮,為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

各種項目的建設,使城鄉面貌發生了巨變。首先是鎮區,新建了縣辦工業園、鎮辦工業集中園,新拉開了大城區的框架,新建了220kv變電站;其次是農村,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等等。
全鎮共引進投資額300萬以上的項目130個,累計招商引資額近10億元,其中新發展規模以上工業38家,投資額2億多元。新建縣辦工業園近萬畝,鎮辦工業集中區2000畝,新落戶工業企業50多家。同時,武英高速公路、220kv變電站、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站、新二級車站等大型項目相繼落戶該鎮,為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鳳山鎮
鳳山鎮

旅遊


風景名勝

鳳凰關水庫
羅田鳳凰關水庫地處羅田縣鳳山鎮境內,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
(1)高速公路跨湖大橋
庫區風景優美,山抱水,水環山幅天然風景畫。武英高速公路鳳凰關水庫大橋從庫區水面掠過,就像一道長虹,飛架南北,更添幾分美麗。
(2)鳳凰關古關口
鳳凰關在建水庫之前是一個重要交通關口,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原為峽谷,峽底為步兵河,水庫建成后被淹沒。
(3)鳳凰秋葉
湖北羅田是賞拍紅葉的好去處,這裡色彩豐富景色怡人,每年秋天會舉行紅葉節。鳳凰關水庫的紅葉拍攝點2014年才被發現。青山綠水、紅葉掩映、薄霧繚繞、漁歌唱晚,來到這如此詩意仙境,快門隨便一按便是一副寫意風光圖。
隨著2014年羅田“引鳳入城”工程啟動,湖北省羅田縣鳳凰關水庫蓄水量加大、水位抬升,原本位於田埂上的數十顆烏桕樹被水淹沒,形成了“水上紅葉”這樣一道獨特的美景,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人前來賞秋,遊人多沉醉於水上紅葉林的奇妙景觀之中。
大霧山地處羅田中部,該山的四周分別與河鋪鎮、平湖鄉、鳳山鎮接壤,成為這三個鄉鎮之間的界山,是羅田的名山之一,海拔高度為944.2米,屬羅田五大山系之一——天花坪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在羅田的歷史上,它就是一座風景名山,在它的周圍有平頂山古關隘哨卡、古代石砌青雲寨、燕子壠天然大石洞等風景點,是羅田中部地區的一塊急需開發的自然風景群。
大霧山的東邊為今鳳山鎮大霧山村,南邊為平湖鄉方家沖的上沖村,西邊為河鋪鎮的唐家山村、佘家山村,北邊是河鋪鎮的嚴家畈村。大霧山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大霧山名稱來歷之一:據《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和《水經注》所提供的資料分析,在古代羅田地區建有名叫雩婁的小國,雩婁國其境內有叫大雩山的山,雩(yú)字的意思是指古代的一種求雨的方式。因時代久遠,大雩山逐漸訛傳變音為現在的大霧山。這就象現在的大別山名字是由古代的衡山、靈山、多雲山逐漸變音而來一樣。大霧山名稱來歷之二:據《羅田縣誌》記載,大霧山是羅田的名山之一,稱“該山天將霾陰欲雨,大霧渾然而起,故名大霧山”。山西北緊連有平頂山,建有青雲寨。
龍掛幡
景觀大霧山奇景——龍掛幡。在大霧山南面平湖鄉方家沖的上沖村方向,距山頂100米外的石崖上有一道橫向崖隙,崖隙下是百丈懸崖,幾乎是垂直插到山腳,岩隙之上的地表有一淺井,每當夏季陣雨來臨之前,從崖隙處湧出泉來,從百丈懸崖上呈水泡狀流下,直下崖底的河流中,在陽光的照射下,泡沫狀水流映出的日光呈紫索狀,往下漸成銀白色,形成一道數十丈寬,幾百米高的寬大瀑布,當地人把此景稱之為“龍掛幡”,很是壯觀!更為神奇的是約半小時后,整個大霧山山頂為大霧籠罩,霧罩逐漸向下延伸,像是人帶了一個巨大的帽子一樣,過了不多時,天即下大雨,這堪稱大霧山的一神奇景象。清人周錫恩,羅田籍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曾作一羅田名山之對聯:“大霧濛濛,和尚雞鳴撞鼓;烏雲薄薄,將軍跨馬揚旗。”這幅地名對聯中首先就用大霧山名作為開頭。
塔山
塔山又稱老塔山,海拔440米,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城東南2.5公里處老塔山村,如今唐梅早毀無存。
塔山位於羅田縣城東南2.5公里處,如一面兀立城東南的錦繡屏風,故又名“玉屏山”。傳說隋唐前巴水蠻人曾建有“女媧娘娘廟”。風景秀麗的老塔山曾以“老塔唐梅”名列羅田八景之中。
山上有清元寺。廟前廟后兩座僧人舍利塔及其基碑至今保存完整,寺后是原清元寺主持臨濟宗被公天和尚德錫園寂墓,寺前僧塔系康熙五十二年洞宗正傳寺和尚及門徒睿常老和尚普疆之墓,其旁附有乾隆十三年(1748)園寂的曹洞正宗智公和尚復為之墓,均以中興山寺大書於墓碑名號之上。
塔山風景冠於一方,“老塔唐梅”向為代表,明嘉靖縣誌以“塔山鐘聲”、清光緒縣誌以“塔山秋色”代表塔山秀色。昔日塔山“秋日丹楓絢采”,今朝尚存兩三處約30餘畝丹楓林襯以滿山綠葉,亦令遊人心醉。
塔山因四周地勢低平,使之一峰獨秀。明時嘉靖《羅田縣誌》載:“因嶺有唐塔,故名”。該山松抱如城,一溪曲折,因有唐梅傳為貞觀時所植(今已無存),故“老塔唐梅”曾為羅田八景之一。
塔山頂的寶塔和山腹的禪院建於唐貞觀年間,毀於元末兵亂。禪院自明初以來在原址多次修建,名清元寺,依山勢建上中下三重,幽靜壯觀。寺內庭院,有桂花兩珠,相傳為漢代所植。
明萬曆年間,刑部郎中王先生受迫害回鄉,在山中建老塔書院講學,有“未審昔人知名人士老塔,請題今日曰東山”的書聯傳世。清康熙年間太史雷天鋒在山半建石室讀書,名士沈楨在一塊8米長的巨石(名豬嘴石)上刻有游山詩:“我來不聽讀書聲,曲徑才通睡虎亭,到此舉頭天尺五,撥雲直可摘星辰。”乾隆年間,知縣王眼在石室旁建曰“尺五天”。清道光年間,太史陳韻石亦讀書於石室。
清元禪寺,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鳳山鎮塔山之上,是大別山南麓鄂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千年古寺院之一、羅田縣佛教協會所在地。始建於唐代,寺院倚塔山山勢而建,佔地面積為8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總投資近4500多萬元。有禪堂、藏經樓、大雄寶殿、客堂、方丈室、齋堂、寮房、天王殿、玉屏塔、山門等建築,風景秀麗,花香鳥語,環境清幽。
清元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明初,朝人行人司正,邑人程正剛,曾避兵寺中讀書。至明萬曆年間,朝廷刑部郎中王先,受權閹魏忠賢迫害回鄉,亦寄寓寺中,創建塔山書院講學。
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縣委統戰部大力支持下,擴大建設用地,投資400萬的新的天王殿和山門正在緊張地建設中。2013年春夏,在塔山之頂,由各方全力支持恢復修建玉屏塔,該塔設計為明清風格,塔高七層、49米,塔內七層樓內供奉10000尊佛像,工程總投資約1000萬元,己在動工修建中。此外,在政府支持下,清元寺院在全國範圍內廣徵古老梅樹,在本縣許家畈相中數百年古梅一棵,花萬元將其古梅購回栽在清元寺中,與山上新建玉屏塔遙相呼應,渾然一體,成為羅田古城恢復重建的古老景觀之一。總之,通過幾代僧眾近30年的努力,清元寺初具唐朝古寺的規模。隨著國家外部環境的改善,內則“以德治國”德正政逐步深入人心,募捐稍有餘積。1993年妙朗師身體欠佳,難以理料日常事務,病篤,不幸於4月18日圓寂。住持慧清法師及監院法起師四處奔走,多方遊說,徵得縣政府批准於5月開始辟基興建大雄寶殿。1994年募資雕塑大殿之三尊大佛,兩側塑十八羅漢,且復煥金身。直到1996年9月,舉行佛像開光慶典及為慧清法師升座,時有省民宗委張化平處長,省佛協會長、歸元寺方丈昌明法師,市民宗局熊局長,縣有關領導,及各寺廟、各地信眾聞訊來寺參加慶典達5000餘人,可謂盛況空前。近幾年寺內佛事活動頻繁,呈現出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
李蟒岩
李蟒岩位於湖北省羅田縣城以北二三十里,三鎮(鳳山鎮、三里畈鎮、平湖鄉)交界處,海拔700米左右。此山不光奇秀險峻、兀峰突立,兼山川靈秀於一體,頂部山峰狀如睡獅,面北而卧。李蟒岩前面山峰重疊,連綿起伏,就像舞動的巨龍。李蟒岩南面睡獅的尾部,群山低伏,河道蜿蜒,碧野平疇,直達江漢。
李蟒岩山體並不廣闊,縣誌稱其“山脊石壁突起如城,周一里許”。但可別小看,這裡古代為佛道靈氣所鍾,曾出現過道觀巍巍、佛殿凜凜的盛況。據考證,唐玄宗時,對老莊學說造詣很深、被封為待詔翰林、後來官至宰相的李泌,曾行腳在此修行過,並搏殺巨蟒。故人稱李泌岩,後轉稱李蟒岩。民間傳說,道教始祖老子曾來過此山,故又稱李老岩。羅田老縣誌還記載過一事:“明萬曆三十九年,李蟒岩山頂生一石筍,長六寸,日有彩雲蔭於其上,後為一道士採去。”還稱此山“上有龍泉寺,禱雨即應。”這些記載,都說明李蟒岩是曾經的仙山福地、人間奇境。
李蟒岩有六大特色,是一個真正山環水抱的幽靜去處。
第一,山勢險峻,巍峨如蟒,尤其是從東邊遠眺,猶如巨獅從北邊咆哮而來,倏忽駐足,昂首而立,小薄刀鋒是其獅尾,剛勁挺拔。海拔680米,是羅田縣城周邊第一高峰。夏日炎炎,山頂即有微風,氣溫低于山腳5℃以上,堪稱避暑勝地。
第二,千年銀杏樹,樹齡1800年,在《中國銀杏種質資源庫》中可以查到。樹榦4人合抱,樹高22米,樹冠冠蓋達200㎡。樹上長滿乳筍,倒掛如鐘乳石。樹根遒勁,充滿力量。更難得千百年來始終枝繁葉茂,蔭戶眾生。秋日黃金滿枝,落英滿地,本是金色滿堂,貴為金杏,卻謙虛作銀杏。
鳳山鎮
鳳山鎮

特色文化


一、工業強鎮,投資為本,全民創業。
2010年,全鎮新增工業企業20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全年共引進500萬以上投資項目達32個;新建回歸創業項目34個,新增農業創業基地面積5000畝。
二、農業立鎮,生態為本,扶持蔬菜。
2010年在北豐河流域新建了下起嚴魚丘、上至大人沖連片8個村、全長15公里的無公害蔬菜走廊,連片面積3500多畝;投資300多萬元新建李家樓、李家坪蔬菜大棚480畝。
三、旅遊富鎮,特色為本,巧立產業。
2010年全面拉開了以花石橋水庫為中心,以豐衣坳板栗公園、銀筍寨風景區和李蟒岩風景區為圓圈的“一庫三區”旅遊休閑基地開發建設,新建農家樂旅遊休閑項目13個,其中風情山莊、羅馬度假村、迎賓山莊、曦禾園度假山莊等一大批休閑旅遊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建設,部分項目已投入運營。201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8.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3億元,工業總產值33.1億元。財政收入7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98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3431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額7800萬元,項目建設投資額3900萬元。榮獲全縣鄉鎮經濟目標綜合考評第二名,招商引資第一名。蔬菜村、土門坳村、餅子鋪村被評為全縣經濟強村,栗林咀村被文化部、全國婦聯確定為“全國美德在農家示範點”。2010年年底,鳳山鎮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市鄉鎮綜合實力排名第八位。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將繼續舉全鎮之力,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鳳山鎮
鳳山鎮

獲得榮譽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鳳山鎮
鳳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