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消化道線蟲病

牛消化道線蟲病

牛消化道線蟲病是指寄生在反芻獸消化道中的毛圓科、毛線科、鉤口科和圓形科的多種線蟲所引起的寄生蟲病。這些蟲體寄生在反芻獸的第四胃、小腸和大腸中,在一般情況下多呈混合感染

【病因】


對牛來說主要有指形長刺線蟲牛仰口線蟲和輻射結節蟲。據東北農業大學有關資料報道,以上這些種類在黑龍江省牛中廣泛流行,感染度大,致病力強,是黑龍江省的主要致病種。
牛消化道線蟲的發育,從蟲卵發育到第三期幼蟲的過程基本上相類似,即蟲卵從宿主體內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到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經過一階段的發育,孵化第一期幼蟲,然後經過兩次蛻化變為第三期幼蟲。第三期幼蟲的特點是蟲體很活潑,雖不進食,但在外界可以長時間的保持其生活力。由於體外有一層鞘膜,所以對乾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在一般情況下,第三期幼蟲可以生存3個月,而在涼爽的季節,土內又有充分的水分時,幼蟲可存活1年。第三期幼蟲還能沿著潮濕的草葉向上爬行,它對微弱的光線有向光性,對強烈的陽光有畏懼性,因此,在早晨傍晚或陰天時,它能爬上草葉,而在夜間又爬下地面。它對溫度敏感,在潮濕環境中比在寒冷時活潑。該蟲蟲卵排出量或成蟲寄生量1年內出現兩次高峰,春季高峰在4—6月份,秋季高峰在8~9月份。犢牛糞便中最早排出蟲卵的時間為7月上下旬,全年也只形成1次高峰,高峰期在8~10月份。

【癥狀】


各類線蟲的共同癥狀,主要表現明顯的持續性腹瀉,排出帶黏液和血的糞便;幼畜發育受阻,進行性貧血,嚴重消瘦,下頜水腫,還有神經癥狀,最後虛脫而死亡。

【診斷】


本病的生前診斷是比較困難的,臨床癥狀只能作為參考,一定要採取綜合性的診斷方法(如:流行病學、臨床癥狀、既往病史、屍體剖檢、糞便檢查、蟲卵數量等)。

【防治】


在預防中應該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第—,改善飼養管理,合理補充精料,進行全價飼養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牛舍要通風乾燥,加強糞便管理,防止污染飼料及水源。牛糞應放置在遠離牛舍的固定地點堆肥發酵,以消滅蟲卵和幼蟲;第二,根據病原微生物特點的流行規律,應避免在低洼潮濕的牧地上放牧。避開在清晨、傍晚和雨後放牧,防止第三期幼蟲的感染;第三,每年應在12月末至翌年1月上旬,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但一般藥物對於存在於黏膜中的發育受阻幼蟲不易取得良好效果,國外試驗證實,硫苯咪唑和阿弗咪啶對發育受阻幼蟲有良好效果。
在治療中,用來治療牛消化道線蟲藥物很多,根據實際情況,現介紹以下兩種藥物。
敵百蟲:每kg體重用0.04~0.08g,配成2%~3%的水溶液,灌服;
伊維菌素注射液:每50 ke體重用藥1ml,皮下注射,不準肌肉或靜脈注射,注射部位在肩前、肩后或頸部皮膚鬆弛的部位。但注射本葯時需注意,供人食用的牛在屠宰前21天內不能用藥,供人飲奶用的牛,在產奶期不宜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