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枇杷

四川攀枝花米易縣特產

攀枝花枇杷,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攀枝花枇杷產自攀枝花市海拔1300—1700米的地區,產品於元旦、春節期間上市,主要生產的品種以“早鍾六號”、“大五星”等大果型品種為主。攀枝花枇杷果大,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果皮橙黃色,果點密、細、果面光潔,富有果粉與茸毛,果銹極少,具有肉質細膩,汁液豐富,味濃甜略帶酸,風味濃郁等特點。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攀枝花枇杷”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攀枝花枇杷果大厚實,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果形整齊均勻,果面呈金黃色或橙紅色、色澤鮮艷、果皮薄、果點密、細、光滑,毛茸多、有果粉,果銹極少,皮薄。果肉厚、橙黃色,果肉細膩、軟滑爽口、甜味濃厚、汁多鮮美,風味濃郁,種子3—5粒。
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

內在品質

攀枝花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可食率≥70%。果肉、果汁中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以及鈣、磷、鉀、鐵等營養物質,適合人體需要。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乃和胃降氣、清熱解暑之佳品良藥。枇杷葉和果實可入葯,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產地環境


攀枝花市位於中國西部“攀西大裂谷”川滇交界部,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土壤類型多樣,土壤分佈存在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土壤特點是理化性狀變幅大,以紅壤分佈最廣,呈微酸性(pH5.5—6.5),有機質含量豐富,有利於枇杷內含物的積累。境內有大小河流95條,水資源豐富,為攀枝花枇杷種植提供了水利灌溉條件。攀枝花市境內是高海拔、低緯度、高原型內陸山地“島狀”南亞熱帶立體氣候類型,分為乾熱河谷層、低中山溫濕層和中山高原寒溫層三種立體氣候。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大氣環流的作用,形成了終年無冬的自然溫室,且不受颱風、低溫、梅雨的襲擊和影響,被譽為中國內陸的“海南島”。
①熱量充足。攀枝花市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全年無冬,常年平均氣溫19—21℃,≥10℃年積溫6600—7500℃,年降雨量700—1600毫米,極端最低氣溫-2.4℃,無霜期300天以上。-3℃是枇杷幼果不受凍的低溫極限,而攀枝花市境內中山山區的逆溫效應使得冬季最冷時氣溫比谷底高,符合枇杷適宜生長區的要求。
②氣溫年較差小。攀枝花市最冷月氣溫較高,最熱月氣溫相對較低,各月平均氣溫呈帽型分佈,而一般枇杷主產區呈山峰型分佈,枇杷幼果生長沒有其它生長區所必有的“幼果滯長期”,因而枇杷生長發育較快,開花結實期早,是無需設施的反季節特早枇杷生產區。
③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攀枝花市氣溫日較差一般10—18℃,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0.7℃左右,年日照時數一般2300—2700小時。光照充足有利於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增加果實含糖量,改善著色。白天氣溫高,光照充足,光合產物較多;夜間氣溫低,消耗較少,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形成了攀枝花枇杷果大、果皮上沒有或少有銹斑、汁多、味濃甜略帶酸,外觀內質均佳,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和經濟價值。
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
④乾濕季分明,降雨高度集中,多夜雨和雷陣雨,蒸發量大。攀枝花市一般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有利於枇杷的生產和干物質積累。

歷史淵源


枇杷,古名蘆橘,又名金丸、蘆枝,是薔薇科中的蘋果亞科的一個屬,為常綠小喬木。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果子形狀似樂器琵琶而命名。
地處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擁有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立體氣候,具有生產優質早熟枇杷獨特的氣候優勢,是中國重要的“早春枇杷”產區。當地枇杷種植歷史悠久,很早就有原生枇杷生長。
20世紀60年代,攀枝花市開始人工栽培枇杷。
20世紀90年代初,攀枝花市引進了“解放鍾”、“大五星”等大果型枇杷品種。
1996年,攀枝花枇杷開始大規模種植。
2017年12月,攀枝花枇杷首次走出了國門,出口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等城市。

生產情況


2010年,攀枝花枇杷保護面積0.73萬公頃,年產量5萬噸。
2017年,攀枝花枇杷主產區米易縣枇杷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均出產枇杷1.25萬噸,產值達到2.16億元。
2018年,攀枝花市枇杷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產量1萬餘噸。主產區米易縣建成包括丙谷鎮芭蕉箐村、草場鄉龍華村和白馬鎮威龍村在內的3個枇杷種植示範區,種植面積達1600多公頃,年均出產枇杷1.25萬噸,產值達到2.16億元。

產品榮譽


2005年,攀枝花枇杷獲得“A級綠色食品”證書。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攀枝花枇杷”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攀枝花枇杷保護範圍為米易縣的丙谷鎮白馬鎮攀蓮鎮、灣丘鄉、新山鄉、撒蓮鎮、埡口鎮、得石鎮、普威鎮、白坡鄉、草場鄉、麻隴鄉;鹽邊縣的漁門鎮、惠民鄉、永興鎮、國勝鄉、敢魚鄉、桐子林鎮、紅格鎮、新九鄉、和愛鄉、益民鄉、紅果鄉、紅寶鄉、箐河鄉、溫泉鄉、格薩拉鄉、共和鄉;仁和區的總發鄉、太平鄉、中壩鄉、大龍潭鄉、務本鄉、啊喇鄉、布德鎮、同德鎮、前進鎮、福田鎮、平地鎮、金江鎮、大田鎮、仁和鎮;西區的格里坪鎮及東區的銀江鎮等,轄44個鄉鎮,東到灣丘鄉,南到平地鎮,西到溫泉鄉,北到紅寶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01°08′—102°15′,北緯26°05′—27°21′。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適宜選擇海拔1300米—1700米的地區,海拔偏高的地方選擇陽坡地,坡度最好不超過25度。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的品種。以鮮食品種為主,推薦品種有“早鍾六號”、“大五星”等。苗木質量和苗木培育過程應符合DB510400/T008—2003《無公害農產品枇杷生產操作技術標準》的要求。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①定植管理
早春季節可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夏秋季節可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營養袋育苗或帶土移栽的苗木,除惡劣天氣外均可定植。定植密度根據土壤肥力、地勢坡度、品種特性等而定。地勢平坦,樹冠開張的品種種植較稀,反之較密。定植方法參照DB510400/T008—2003《無公害農產品枇杷生產操作技術標準》,每畝栽植40—50株。定植后一個月內,只澆清水不施肥。在秋季定植后至次年5—6月雨季到來之前需要進行樹盤覆蓋,以乾草為材料,厚度4—5厘米最佳。
②土壤管理
每年7—8月份結合秋施基肥深翻擴穴。從樹冠外圍滴水線處開始,逐年向外擴展,挖環狀溝或平行溝,溝寬50厘米,深30—60厘米。土壤回填時混入有機肥,然後充分灌水。不實行生草栽培的果園每年除草3—4次,在夏、秋季和采果後進行,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在乾旱缺水的地方,可進行全園覆蓋或樹盤覆蓋。覆蓋材料可用麥稈、稻草、玉米稈等。厚度10—15厘米,上面可壓少量土,冬季可用地膜覆蓋樹盤。提倡果園免耕生草制。種植的間作物應為與攀枝花枇杷無共性病蟲害的淺根、矮桿植物,以豆科植物(白三葉紫花苜蓿等)和禾本科黑麥草等)為宜,適時刈割翻埋於土壤或覆蓋於樹盤。
③施肥管理
施肥的原則按照DB51/338—2001《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規定執行。根據園地土壤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豐缺及枇杷營養特點,增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推行平衡施肥技術。幼樹勤施薄肥,以氮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3:1:1。施肥濃度逐步增大。成年樹分“花前肥、壯果肥、采果肥”三個時期施入。花前肥的施肥量佔全年施肥量的20%—25%,在8月上旬—9月上旬施入,2/3有機肥,1/3速效複合肥,並加入1.5%的硼砂微肥。壯果肥的施肥量佔全年施肥量的20%—30%,在10月下旬—12月上旬施入,以優質複合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5:4:5,可加入占化肥總量1%的鐵、鋅、鈣。采果肥的施肥量佔全年施肥量的50%—60%,在采果后夏梢抽發前施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優質複合肥。施肥以土壤追肥為主,根外追肥為輔。土壤追肥方法以多點多穴為主。距果實採收期30天內停止葉面追肥。葉面追肥種類及濃度參考DB51/T341的有關規定。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有:有機肥料包括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肥、泥肥、餅肥等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有機複合(混)肥等;農家肥的衛生指標按照DB51/338—2001《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執行;化肥包括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及其複合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製劑及經過微生物處理的肥料。禁止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屬、橡膠、硝態氮肥和有害物質的垃圾;不宜使用含氯化肥和含氯複合肥。
④水分管理
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
枇杷的水分管理要求灌溉水無污染,水質應符合DB510400/T001-2002《無公害農產品(或原料)產地環境標準》規定。幼果迅速膨大期、果實成熟期如遇乾旱以及秋施基肥時應充分灌水。有滴灌設施的果園,推行灌溉施肥技術。在多雨季節通過溝渠及時排水。
⑤整形修剪管理
攀枝花枇杷選擇的樹形主要有主幹分層形、開心形和雙層杯狀形等。其中開心形以干高40—50厘米,選留3—4個主枝。每個主枝選留2個側枝,均勻分佈。樹高1.8—3.0米;雙層開心形以樹高2米以內,干高40—50厘米。在40—50厘米的整形帶選留3個—4個錯位輪生枝,培養為第一層主枝,每個主枝上培養2—3個側枝;在距第一層60—70厘米選留2—3個錯位輪生枝,培養為第二層主枝,二層主枝上分別選留1—2個側枝;以上的枝梢落頭開心;主幹分層形以干高40—60厘米,第一層和第二層分別選留3—4個主枝,層間主枝交錯均勻分佈;第三層選留2—3個主枝;層間距為70—100厘米,每個主枝配置2—3個側枝,呈順向排列。樹高1.8—2.4米。
修剪時期有春季修剪、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春季修剪在2—3月進行,幼年樹採取抹嫩梢的方法抹去多餘的梢,選留方向、位置適宜的梢。成年結果樹以“短截、疏梢和疏刪”為主。夏季修剪在采果后,老樹重剪,壯旺樹輕剪,結果多的樹重剪,結果少的樹輕剪。疏除密弱枝、病蟲枝、乾枯枝、穿堂亂形枝、光禿枝;回縮衰老枝、延伸過長的下垂枝;短截結果枝和結果母枝;對徒長枝應根據樹冠空間大小酌情疏刪、短截或拉枝。秋季修剪在現蕾期修剪。剪除病蟲枝、密生枝、落花枝、徒長枝、下垂枝,調整結果枝與營養枝的比例。
⑥花果管理根據品種特點和果實成熟期,通過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調控產量,一般每畝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原則:弱樹重疏,旺樹輕疏;老樹重疏,幼樹輕疏;大年樹重疏,小年樹輕疏。疏花穗在9月底—10月上旬能看清全樹花穗,而花穗支軸尚未分離前進行。主要疏除衰弱枝上的花穗、小花穗、病蟲花穗和過多的花穗,使營養枝花枝比為2:1或1:1。強旺樹輕疏,老弱樹重疏。
疏花蕾在10—11月花穗上的小花枝散開時進行。疏除花穗下部的1—2個小花枝和花穗上部的穗尖,只留中部2—3個花枝。
疏果在11月份進行,疏除畸形果、病蟲果、傷果,再分2—3批疏去較小的和多餘的幼果。
果實套袋在最後一次疏果後進行,或者邊疏果邊套袋,並按照從樹頂開始,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次序進行。套袋前應噴殺蟲劑和殺菌劑的混合藥液1—2次,在噴葯后5天內,露水干後進行套袋。套袋時務必使袋內鼓起,不讓紙袋直接接觸果實。袋口可用細繩扎住、回形針夾緊或訂書機訂好。成熟期不同的果實套袋后要在袋上作標記,以便於分批採收。紙袋適宜選用遮光性和透氣性良好的紙,如牛皮紙、防水紙、硫酸紙及塗油單層道林紙等。紙袋的尺寸依據果實大小而定,可一果一袋或一穗一袋,一般大果型品種以單果形式套袋,紙袋規格10厘米×14厘米;中果型品種以整穗形式套袋,紙袋規格17×20厘米。
⑦保花保果管理
針對枇杷在攀西地區開花期不一致,過早開放的花穗難坐果,果實品質較差的問題,採取“短截修剪、截(摘)除頂芽、水肥調節、乾旱處理”等方式,調節其花期。在6月下旬—8月進行拉枝、拿枝、扭梢,拉枝角度以拉成與主枝90度左右為宜,對長勢過旺的枝梢採用扭梢促花;對成花難的旺樹可採用環割、環剝和倒貼皮等控梢促花;在8—9月斷根控水、保持土壤乾燥,促進花芽分化;在7月上旬—8月上旬各噴1次PBO促控劑300倍液或磷酸二氫鉀等促花。使枇杷集中在早春季節(1—3月)成熟。不同果園當年適宜採用哪一種方式,要依據品種、樹齡、生長勢、水肥條件以及上一年的採收期等因素來選定。
⑧病蟲害防治
農業防治:因地制宜,選擇抗性品種和砧木;科學整形,合理修剪,保持樹冠通風透光良好;冬季清園,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翻樹盤、地面覆蓋、科學施肥、合理負載等措施增強樹勢,抑制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加強植物檢疫和病蟲害預測預報。
物理防治:根據病蟲害生物學特性,採取糖醋液、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樹榦纏草把、粘著劑和防蟲網等方法誘殺害蟲。
生物防治: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蟎等天敵;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謝物,如利用昆蟲性激素誘殺。
化學防治: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危害特點,在病蟲測報的基礎上,使用與環境友好,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並交替使用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時嚴格按照DB51/337、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並遵照國家有關規定。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
一般在果實充分成熟,達到品種固有色澤和最佳品質時採收,貯運及加工的果實可在八九成熟時採收。選擇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按先下後上、先外后內的順序進行採收,貯運的果實在溫度低的早上及傍晚採收,避免在雨天及烈日下采果。採收前準備好梯子、竹籃、竹筐、采果鉤、大紙箱等工具,竹籃內壁用軟紙或布作襯墊,所用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採收過程中,要注意防止一切機械損傷,如指甲傷、碰傷、擦傷、壓傷等,避免擦掉果面茸毛。
(5)生產記錄:認真記錄枇杷的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攀枝花枇杷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