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劑局

和劑局

宋官署名。屬太府寺。掌配製藥品出賣。

合劑局方


宋代官修方書。全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宋神宗元豐年間已有惠民局之設,專司民間醫藥,並詔醫中高手進獻秘方。到徽宗崇寧年間藥局擴增至七局,彙集名方,擬定製劑規範,稱《和劑局方》。大觀時,醫官陳承裴宗元陳師文奉 命校正,厘為5卷,21門,收297方。南宋紹興十八年,藥局改稱太平惠民局,因此《和劑局方》也改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後又陸續增添紹興、寶慶、淳年間等有效驗方,改為10卷,分諸風、傷寒痰飲、諸虛等14門,共788方。繼有人將南宋太醫助教許洪《指南總論》3卷附入,專論藥物炮炙和修治。

惠民藥方


此書包括名方很多,諸如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藿香正氣散、婦科逍遙散、失笑散膠艾湯、兒科肥兒丸、小抱龍丸等,自北宋末至元代的200年中,民眾應用很廣。元代醫家朱丹溪在《局方發揮》書中說:“《和劑局方》之為書也,可以據證驗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不必修制,尋贖見成丸散,病痛便可安痊。……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為法,醫門傳之以為業,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但朱丹溪又曾指出:“醫者意也……今乃集前人已效之方,應今人無限之病,何異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冀其偶然中難矣!”對當時局方應用的流弊作了批評。清代《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盛行於宋元之間,至丹溪《局方發揮》出,而醫學始一變

發展史


宋神宗元豐年1078年~1085年已有惠民局,到徽宗崇寧年1102年~1106年藥局擴增至七局,大觀1107年~1110年有過校正,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改稱太平惠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