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ACTH綜合征

異位ACTH綜合征

庫欣綜合征又稱皮質醇增多症,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上腺皮質長期分泌過量皮質醇引起的一個症候群,由多種病因引起。異位ACTH綜合征是庫欣綜合征的病因之一,是指非垂體和腎上腺性的庫欣綜合征。多見於APUD瘤,如小細胞支氣管肺癌,不同部位的類癌,還有胰島癌、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成神經細胞瘤、黑色素瘤等。非APUD瘤,如肺腺癌、鱗狀細胞癌、肝癌也可引起。

病因


病因不明。多見於APUD瘤,如小細胞支氣管肺癌。不同部位的類癌,還有胰島癌、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成神經細胞瘤、黑色素瘤等。非APUD瘤,如肺腺癌、鱗狀細胞癌、肝癌也可引起。

臨床表現


本綜合征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主要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多見於男性。由於病程短,病情重,消耗嚴重,不出現向心性肥胖、紫紋等Cushing綜合征癥狀,而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色素沉著、高血壓水腫,嚴重低血鉀伴肌無力,糖尿病伴煩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
另一類型為肺、胰、腸類癌等。病程較長,病情較輕,且類癌體積常較小。因而臨床上可表現為較典型的Cushing綜合征,需和垂體性Cushing病相鑒別。有明顯的低血鉀性鹼中毒。類固醇性糖尿病常見,色素沉著較垂體性Cushing病多見。

診斷


先定性診斷庫欣綜合征,再尋找庫欣綜合征的定位證據。可用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靜脈取血或生長抑素顯像、PET等手段。

鑒別診斷


與垂體性庫欣綜合征相鑒別,異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綜合征患者血漿ACTH水平較垂體腫瘤高,同時由於其垂體ACTH分泌受到抑制,由垂體外腫瘤產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質醇合成時,垂體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而分泌ACTH的異位腫瘤不出現此種反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可刺激大多數垂體腺瘤患者的ACTH釋放,但在異位ACTH綜合征患者則無此作用,異位分泌ACTH腫瘤檢測常依賴於胸腹部CT及MRI,依賴垂體ACTH的庫欣病患者,垂體附近ACTH濃度較被稀釋的周圍靜脈中ACTH高,故亦可用兩者比值(IPS/P)對兩種疾病鑒別。

治療


引起異位ACTH綜合征的異位腫瘤如能早期發現并行根治性切除,一般預后較好。但臨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及時找到異位腫瘤,此時的高皮質醇血症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可考慮行雙側腎上腺次全切除,術后輔以皮質激素替代治療。也可考慮使用口服藥物阻斷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