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房鎮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下轄鎮

倉房鎮地處秦嶺終南山東麓,豫西南與鄂西北的結合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西岸半島,距淅川縣城西南端75公里,西接湖北丹江口市石鼓鎮,北接盛灣鎮。集山區、庫區、偏遠區為一體。地形呈西北高、東南低。國土面積155.6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2.6萬畝,10735人(2017年),12個行政村,3250戶,122個村民小組,全年人均純收入4800元。倉房因西漢未年王莽攆劉秀屯兵聚糧而得名。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8%。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因漢武帝劉秀曾在此駐軍,並築倉房儲糧而得名。

政區沿革

明代分屬淅川縣雷山、順陽和內鄉縣堡南、石橋4保。清代改保為里。
1909年改屬浙川縣東二區(李官橋)第五段,下轄19保。
1938年改保為閭。
1942年析小部建黨子口聯保,屬內鄉縣南三區(靈關殿),余為淅川縣第八區(李官橋)。
1948年改屬淅川縣第七區(李官橋)。
1950年下設黨子口、田灣、倉房、張營、磨溝、雷山、清泉、下寺8鄉。翌年雷山、黨子口、田灣屬十一區(李官橋),余屬十區(埠口)。
1955年張營、倉房2鄉為七區(埠口),雷山、黨子口2鄉為八區(李官橋)。翌年為下寺中心鄉,轄倉房、黨子口2鄉。
1957年下寺、倉房2鄉屬八區(埠口),黨子口鄉屆九區(李官橋)。翌年為下寺大鄉,下轄下寺、倉房、黨子口3個小鄉。8月廢鄉,建下寺人民公社。
1961年為埠口區,轄下寺、倉房2個人民公社。1969年撤區,為倉房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改鄉。1985年7月增置沿江、黨子口村委會。
1999年9月撤鄉換鎮,轄13個行政村。
2011年底轄12個行政村,其中沿江村整搬整遷至新鄉市輝縣常村鎮。

地理環境


地理

位於北緯32°55′′,東經111°53′。地處淅川縣東南部,該鎮東南濱丹江口水庫,西接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鎮,北臨淅川縣盛灣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人民路,距淅川縣城75公里。地處丹江口水庫西岸,西北高東南低,岸邊港汊大小數十個,水岸線長46公里。水域面積佔2%,丘陵面積23%,山地面積75%,地形為山坡,丘陵帶。主要山脈為秦嶺余脈,自湖北省鄖縣東部迤邐入境,境內北部有十步山、西部有羊洞山等。其中十步山為最高,海拔902米,西北為山地,東南為丘陵。

氣候

倉房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區,四季特徵為春季(3月-5月)回暖快,偏東南風多,氣溫升降劇烈,4月陰雨天氣較多,5月常有大風出現,夏季(6月-8月),降雨集中、旱澇不均,初夏多乾旱,中、后夏降雨較多。秋季(9月-11月)涼爽,多連陰雨,晚秋降溫迅速,降雨驟減。冬季(12月-2月)西北風多,乾冷,由於西北方有秦嶺、伏牛山的天然屏障和境內西北諸山峰形成的兩道防線,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北方的冷氣團南侵,年平均氣溫15.8°C,高於同緯度的東部地區2°C左右,無霜期約為228天。

水文

倉房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丹江為一級支流,磨溝河、倉房河、馬溝河、水壺河、清泉河等為二級支流,全鎮共有大小河流十幾條,流域面積在153平方千米,山區形河流,河槽深,洪枯流量變幅大,部分河段夏秋季節洪水徒增徒落,冬春季節枯竭甚至斷流。河流均不封凍。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倉房鎮礦產資源石膏儲量最為突出。有螢石白雲石、大理石、石英石等其中石膏的分佈面積達50平方公里,儲量在3.6億立方米以上,石膏是水泥加工不可缺少的混凝劑,年開採10萬多噸,產值達100萬元,產品銷往湖北、南陽、西峽等省市。

漁業資源

倉房鎮是河南省魚類較多的生產區之一。從2003年起,淅川縣實行春季禁漁制度。在4月1日至6月30日,停止一切捕撈生產活動,所有漁船、漁具一律撤出捕撈水域,讓魚類充分“修養生息”。水庫出產的淡水魚即“丹江魚”口感鮮嫩、柔軟、味香,主要種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鯽魚,鯉魚等20多種。2003年,河南省農業廳認定丹江鰱魚、鱅魚銀魚、草魚、鯉魚等品種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2006年“丹水魚”品牌獲得“河南省名牌農產品”榮譽稱號。經有關專家化驗,丹江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高於其它魚類1.2倍,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經常食用對降血脂、強記憶、增智力效果顯著。

自然災害

倉房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冰雹等災害,水災多發生在每年的7-8月份,大旱災較少,最為嚴重的水災發生在1975年8月5日-8日,連降四晝夜暴雨,全鎮35%以上的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淹,損失慘重,無法估算。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倉房鎮轄胡坡、楊灣、黨子口、磊山、王井、磨溝、清泉、倉房、周庄、侯家坡、劉裴、馬溝,共12個行政村,下設126個村民小組。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1千米,國土總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人。
行政村
胡坡楊灣黨子口磊山王井磨溝
清泉倉房周庄侯家坡劉裴馬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8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50人,城鄉化率13.4%,流動人口2310人。總人口中,男性5678人,佔52.3%,女性5122人,佔47.7%;14歲以下1026,佔9.5%;15-16歲587人,佔5.4%;65歲以上2093人,佔19.4%;主要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長率0.5%。
截至2017年,該鎮常住人口10735人。

經濟


農業

種植業:倉房鎮耕地面積16萬畝,人均1.5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紅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398噸,人均685千克,其中小麥4056噸,玉米2137噸,豆類97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芝麻、棉花、花生、小辣椒等。
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8700頭,年末存欄5500頭。生豬飼養量9700頭,年末存欄4300頭。山綿羊存欄1.4萬隻,年末存欄0.5萬頭.家禽4.3萬羽,上市家禽2.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39噸,禽蛋272噸,畜牧業總收入1540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5%。
林業:截止2011年,累計造林10.2萬畝,其中防護林5.3萬畝,經濟林3.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75萬株,林木覆蓋率78%。
漁業:主要是以捕撈、庫汊養魚為主。2011年,產魚30萬公斤,經過加工包裝的丹江牌五香風乾魚和冷鮮魚,遠銷北京、天津等地,產值達100多萬元。
2011年,倉房鎮擁有大型農業機械52台,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元。

商貿

2011年,倉房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加17﹑8%,城鄉集市貿易額0.8億元,比上年增加12.1%。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倉房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320人,專職教師15人,小學11所,在校生870人,專職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0人,責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倉房鎮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2個。全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0/2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0368人,參保率9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歲,其中男性78歲,女性82歲,孕婦死亡率0/2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0‰。

體育

截至2011年末,倉房鎮有體育場地13處,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逐年增加。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倉房鎮實現了有線電視全覆蓋。

旅遊


風景名勝

美麗倉房
美麗倉房
倉房鎮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名鎮,這裡山水如畫、古迹繁多,人文薈粹。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現地之一,自漢、唐以來即名重當世。有香嚴寺、旋台寺等名剎;泉有珍珠、豹頭、白布朝陽等;洞有雙石、水簾、大峪、天井等;並有旋台絕頂、白崖瑩索、丹湖漁舟、無縫白塔、白崖山、蓮花峰、四寶山、蘭草坡等勝跡、景觀,歷來受到文人名士讚揚詠。大胡坡古生動物化石點熠熠生輝。下寺龍山春秋楚墓群,已發掘公元前552年下葬的楚令尹子庚墓,出土文物7000餘件,其中編鐘、列鼎、甬鍾、石排蕭為稀世之國寶。墓為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