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定志丸

非處方葯

安神定志丸為非處方葯,含有茯神茯苓硃砂等成分,主治精神煩擾、驚悸失眠、癲癇。方中加入酸棗仁、柏子仁,則養心安神作用更好。硃砂正如葉仲堅曰:經雲神氣舍心,精神畢具。

組成


遠志6克,石菖蒲5克,茯神15,茯苓15克,硃砂2克(沖服),龍齒25克(先煎),黨參9克。

用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6克,開水送下。

禁忌

若屬神志昏迷,不應使用安神定志法,宜用開竅醒神法。

方解


方中硃砂、龍齒重鎮安神,遠志、石菖蒲入心開竅,除痰定驚,同為主葯;茯神養心安神,茯苓、黨參健脾益氣,協助主葯寧心除痰。

主治


1、失眠。因驚恐而失眠,夜寐不寧,夢中驚跳怵惕。
2、心悸。尤其對心虛膽怯之心悸有良效。

應用


主治精神煩擾、驚悸失眠、癲癇。方中加入酸棗仁、柏子仁,則養心安神作用更好;若用於治癲癇,痰多者宜加入膽南星竹茹等滌痰之品。

功能


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主要適用於治療心悸、怔忡(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失眠、煩躁、驚狂等病證。五臟具有藏神的功能。氣血不足,五臟失養,神不守舍,或熱邪、痰濁、水飲擾亂心神,都會有神志不安的表現。安神法通過補益氣血,祛邪的方法能恢復五臟藏神的功能,使神志安定。心藏神,肝藏魂。神志不安的病證主要與心、肝有密切關係。不同原因所致的心神不安,治法也不相同。安神定志法主要有養心安神定志和重鎮安神定志兩種。養心安神定志適用於治療心肝血虛,或心陰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心神不安的病證。在治療上多用滋陰養血安神的藥物如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小麥、雞血藤等組方。常用的方劑有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等。根據心虛或肝虛的不同病證也可採用其他補心、補肝的方劑治療。重鎮安神定志用質地較重的金石類及介殼類藥物治療神志不安的方法。適用於治療邪熱、痰濁等實邪所致的陽氣躁動的病證,如驚癇、狂妄、煩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安之實證。臨床多用龍骨牡蠣、硃砂、琥珀、珍珠、紫石英等葯治療,常同清熱、化痰的藥物配合組方。常用的方劑有硃砂安神丸、磁朱丸等。此外,心神不安如因肝鬱化火所致者,宜疏肝瀉熱,方如龍膽瀉肝湯;痰熱內擾所致者,宜清熱化痰,方如溫膽湯加黃連、山梔等;水飲凌心者,宜溫陽行水,方如苓桂術甘湯;陽明腑實者,宜瀉熱通腑,方如大承氣湯等。養心安神定志法主要適用於虛證,重鎮安神定志法主要適用於實證。若屬虛實夾雜者,兩種方法可配合使用。

注意事項


若屬神志昏迷,不應使用安神定志法,宜用開竅醒神法。
【名醫方論】
硃砂正如葉仲堅曰:經雲神氣舍心,精神畢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為君子之官,主不明則精氣亂神,太勞則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發夢,輕則驚悸征忡,重則痴妄癲狂也,硃砂具光明之體,色赤通心,重能鎮怯,寒能勝熱,甘以生津,抑陰火之浮遊,以養上焦之元氣,為安神之第一品,心若熱,配黃連之苦寒瀉心熱也,更佐甘草之甘以瀉之,心主血,用當歸之甘溫歸心血也,更佐地黃之寒以補之,心血足則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熱解則肺得其職,而魄自寧也。因此硃砂能治心神昏亂,驚悸征忡,失眠多夢。從臨床應用上看,如果是輕度患者,可適當服用安神定志丸進行控制,由於此方中重鎮葯(硃砂)用量較大,常服容易損傷脾胃功能,所以不可久服。硃砂含汞也不可久服,因此失眠時間較長或較為嚴重的患者,對於服用西藥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服用西藥以免產生依賴性,讓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