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
北宋著名諫臣
唐介(1010年-1069年5月4日),字子方,江陵(今屬湖北)人。北宋著名諫臣。唐介從小深明大義,德行高尚,幼時父親卒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貧困,集資相助,他謝絕不取。后應試,中進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為官清正廉明,與同朝包拯一樣剛正不阿。宋神宗時拜參知政事(副相),后因生背疽而死,終年60歲,追贈禮部尚書,謚號“質肅”。唐介以“直聲動天下”。朝臣皆稱:“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的母親是其嫡親孫女。
唐介
應試,中進士。朝廷愛其德行,擢第為武陵尉,又調平江縣令。時,縣內一李姓富豪,為人慳吝,縣吏勒索不厭,並誣其殺人祭鬼,岳州太守捕其全家。李重刑之下不招。唐介上任,重新審理,認為證據不足。太守惱怒,請朝廷遣御史移地審訊,結論與唐介同,太守及以下官員被定罪。再調莫州知州,任丘(今河北境內)縣縣令。境西湖水連年泛濫,危害民田。宦官楊懷敏主張劃出十一村蓄水。唐介卻築堤防泛,水患遂平。通判德州轉運使崔嶧,令高價出售庫藏絹綢。唐介“留牒不下”,拒不執行,並向安撫司上報,使崔嶧收回成命。
宋仁宗明道年間,入朝任監察御史里行,轉殿中侍御史時,後宮啟聖院造龍鳳車,裝飾奇珠寶玉。唐介嚴諫,毀掉龍鳳車。外戚張堯佐攬權,驟任宣徽等四職。他與包拯、吳奎、張擇行等再三勸諫,最後竟獨自一人據理力諫。仁宋推說張堯佐任職系中書省建議,他乃彈劾文彥博,依靠賄賂宦官嬪妃為相,起用堯佐是為了鞏固邊疆。他讀完奏章說:“臣忠憤所激,鼎鑊不避,何辭於謫。”仁宗大怒,貶為春州(今廣東春陽)別駕。后仁宗省悟,次日改置英州(今廣東英德縣),又將文彥博、吳奎免職。並派專人護送唐介就職。數月後,仁宗下令,任職郴州、潭州、復州直至恢復殿中侍御史職。至和年間(1054年-1056年),提升為諫院長官。唐介以“直聲動天下“。朝臣皆稱:“真御史必曰唐子方。”在唐介離開京都的那天,朝中很多官員為他送行,李師中贈他一首詩:“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古重如山;並游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
英宗繼位,愛其“在先朝有直聲”,於治平元年(1064年)起為御史中丞。第二年任龍圖閣學士知太原府。夏人擾犯代州,他派兵拆除其堡壘,傳書夏首領,曉以利害,邊境遂平。神宗即位,召還朝廷,任為三司使,掌管鹽鐵、戶部、度支,統籌國家財政。熙寧元年(1068年),拜為參知政事,宰執政府。神宗欲啟用王安石為相,他極力反對。后又常與之爭論。熙寧二年(1069年)患背疽而卒。終年60歲。神宗親往宅第弔喪,認為像未畫好,命取宮中所藏贈予,授禮部尚書,謚號“質肅”。
唐介半身像
王珪:①偶歇延英對,如何遽不來。恤恩天子厚,遺直世人哀。路轉侵龍耳,星沈近斗魁。送車知幾乘,莫賦泰山頹。 ②公天資剛直,其在言路久,名敢言,自非有益於朝廷,亦未嘗言,其為政則寬靜而有體,位顯矣,奉養猶若平素時。
脫脫:介敢言,聲動天下,斯古遺直也。夫聽諫者,明君所難,以唐文皇猶弗終於魏徵,觀四臣面諍,鯁吭逆心,或不能堪,而仁宗容之無咈,誠盛德之主哉!
《宋朝事實類苑·卷十七》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七十五》
曾經與唐介同朝為官的北宋宰相王珪為唐介所寫《唐質肅公介墓誌銘》有詳細記載:“公諱介,字子方,其先晉昌人,唐末避亂於餘杭,自其祖始徙家江陵,今為江陵人。”、“(熙寧)四年二月辛酉葬江陵龍山之東原,前此其孤以余職在太史,使人來京師求銘以納其墓中”,故唐介墓應該在江陵。
桂林晚報 2009-04-28 史海·閑情《臨桂的唐姓人家怎麼來的?》(記者周公)載:現五通三里橋附近的老虎提兒嶺上,還保留著清代建唐介公的“靴子墓”;全州縣的鳳凰村,有唐介公的“冠墓”;興安的高尚,則有其“衣墓”。
《興安縣誌》(2002年版)《人物篇·名人·傳略》載:唐介墓位於廣西興安縣高尚鎮大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