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6條詞條名為龍潭村的結果 展開
-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轄村
- 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劉營伍鄉轄村
- 浯潭村
- 河南省新野縣前高廟鄉下轄村
- 浙江省餘姚市大嵐鎮陰地龍潭村
- 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板橋鎮龍潭村
-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龍潭仡佬族文化村
-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鄉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龍潭村
- 雲南省紅河箇舊市雞街鎮龍潭村
-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龍潭村子
- 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馬場鎮龍潭村
- 雲南省紅河建水縣官廳鎮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宣威市龍潭鎮龍潭村委會
-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嶺坡鄉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曉天鎮龍潭村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柿樹崗鄉龍潭村
- 青龍鎮山歧村委會下轄村
-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龍潭村
- 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龍潭村
- 江蘇省盱眙縣古桑鄉龍潭村
- 大隴鄉龍潭村
- 雲南省昭通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行政村
- 峨山縣化念鎮鳳凰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下轄村
- 安徽霍邱縣龍潭鎮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建水縣南庄鎮干龍潭村
- 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蒼山西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雙龍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東村鄉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思茅區龍潭鄉龍潭村委會
- 廣東省清遠連州市九陂鎮下轄村
-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龍潭村
-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龍潭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鄉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龍潭村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二郎廟鎮龍潭村
- 元江縣龍潭鄉安龍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塘溪鄉下轄村
- 湖南省鳳凰縣官莊鄉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午街鋪鎮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元江縣澧江鎮龍潭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赤鷲鄉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龍潭鄉龍潭村委會
- 遼寧省瓦房店市得利寺鎮龍潭村
- 雲南雲龍縣長新鄉轄村
- 雲南省文山西疇縣蚌谷鄉大吉廠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羅免鄉龍潭村
- 元江縣澧江鎮龍潭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龍潭村
-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卡斯鎮龍潭村
- 新平縣腰街鎮小壩多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開遠市大庄回族鄉龍潭村
-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峙灘鎮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九村鄉龍潭村
- 四川成都青白江區城廂鎮龍潭村
- 雲南省永勝縣大安鄉梓里村委會龍潭村
- 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巍寶山鄉龍潭村
-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下轄村
-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關索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鄉龍潭村
- 四川成都崇州市懷遠鎮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寧谷鎮龍潭村
- 華寧縣青龍鎮中村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金源鄉龍潭村委會
- 安徽阜陽市潁州區西湖景區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竹園鎮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龍宮鎮龍潭村
-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六合鄉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化念鎮龍潭村
- 雲南省尋甸縣鳳儀鄉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開遠市大庄回族鄉龍潭村委會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龍潭村委會
- 廣東省廉江市安鋪鎮下轄村
- 浦貝鄉羅台舊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龍潭鄉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腰街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東川區銅都街道辦事處龍潭村
- 北京昌平區南口鎮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南崗鎮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龍潭鄉下轄村
龍潭村
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龍潭村
龍潭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北部,東與金和、東西泉村接壤,西與宜昌市金銀崗林科所交界,北接宜昌長江上中游農業開發公司,南接新場村。地貌為丘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新中國成立前,磨子溪、高溪屬高前鄉。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成立第一自然村,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2月轉為新場鄉三、四、五高級社,1958年9月為新場大隊(管理區)三、四、五個中隊,1961年4月後由數字名改為地方名;1984年9月在“正社分設”換屆選舉中將大隊管委會變更為村委會,到2003年3月,調整村組規模,龍潭、磨溪、高溪三村合併組建“龍潭”村,由20個小組並為7個組。村委會駐地設村中心,距鴉鵲嶺集鎮14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區28公里,村域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村民588戶,2038人,黨員68人。其中水田面積2129畝,旱地196畝,林地15000畝,水面3000畝,勞力1190個。2005年全村糧食總產2201噸,油料總產338噸,生豬出欄5100頭,柑桔1050噸,村經濟總收入29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8元。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按照“精誠團結龍潭人,柑桔飄香龍潭村”的思路,下大功夫調整產業結構,為村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構建出一幅和諧、平安、發展新龍潭的畫卷。
龍潭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北部,東與金和、東西泉村接壤,西與宜昌市金銀崗林科所交界,北接宜昌長江上中游農業開發公司,南接新場村。
2001年,為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村出資5萬餘元將高溪水庫至楊文堂屋后溝渠1500米進行三面光加固;
2003年荊宜高速公路動工修建,
2003-2005年村投資170萬元硬化漢宜路至龍潭礦泉水廠村級公路6.6公里;全村電力設施從無到有,有高低壓線路20多條,配電室6個,戶戶通電,電器設備普及,村民生產、生活用電有保障。
柑桔產業興起由上世紀七十年代的100餘畝發展到3000餘畝,產量1050噸,形成了以高溪水庫、磨溪水庫和龍潭老林場為主的柑桔產業帶;
養殖生豬是農民的傳統,到2005年全村育肥出欄生豬5100頭,存欄 2800頭,發展母豬344頭。普及科技,改良柑桔品質,重點採用高接換種和低接增果技術,柑桔品改2000餘畝;
積極探索高效種植技術,推廣“豬、沼、柑”配套生態農業模式;大面積普及軟盤旱育拋秧技術。利用閑置資源,招商引資,利用龍潭礦泉水廠引進宜昌市老闆養殖黃粉蟲(高蛋白鉺料)和熱帶魚種場,引進曉溪塔老闆建起了龍潭橘馨園。積極培育打工經濟,全村外出打工80多人,年創收入100萬元。
以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規劃4個居民點;全村95%以上農戶都住上了預製結構房屋,96%的家庭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戶平一輛摩托車和一台彩色電視機。發展教育文化事業, 1994年9月將龍潭、高溪小學併到磨子溪小學,2002年9月併入新場完全小學,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100%,小學畢業生全部進入初中學習;依託小學,辦起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村民無文盲,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群眾性文體活動普及,每年興辦一次文藝匯演,民間樂隊常年活動在村民紅白喜事之中。2003年4月建起集診斷、注射、換藥、觀察、藥房、值班為一體的標準化村衛生室;人口與計劃生育、社會治安考核指標名列全鎮前列,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三查”服務率85%;社會保障工作紮實,對4名孤寡老人實行集體供養,2名實行分散供養,對9名特困人員實行了低保供養。截止2005年全村共創建“十星級文明戶”200戶、“五好家庭”30戶、“婦媳婦”10個、“好妯娌”10對、“好鄰居”15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