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南中學

上海市市南中學

上海市市南中學(LOWRIE INSTITUTE),簡稱“市南”,創建於1860年(清咸豐十年),位於中國上海。1880年改為清心書院,1908年更名為清心中學,1953年由市人民政府接辦,改名市南中學,距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古典建築和現代化教學大樓交相輝映。學校堅持“教育服務”的辦學理念,堅持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從因材施教出發,從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出發,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升學率逐年遞增,學生得到了和諧發展,使校園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

辦學歷史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美國長老會駐上海租界的會傳教士范約翰Rev.Farnham.D.D及密爾斯Mr.Mills在大南門外陸家浜邊的一間民屋內設立學堂,后因婁女士Mrs. Lowrie在美國組織遠東救濟會,在經濟上對學校給予了重要的支持。為表示對婁女士的景仰,學校創建初期初名 Lowrie Mstitute,譯名婁離華學堂。
1880年前後學校更名為清心書院。
1908年由於辦學成績顯著,美國長老會將校務交給聯舊會辦理。聯舊會提議董事部改名為清心中學堂。
1918年添設實業一科,改名為清心實業學校,設文、工、商3科。後分普通、師範、實業和商業4科(商科到1924年才招生)。
1924年商科開始招生,改名為清心兩級中學校。
上海市市南中學
上海市市南中學
1932年又改為私立清心中學校。
1937年停辦高小,停止招收商科學生,更名清心中學。
1953年6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辦,從此改名為上海市市南中學至今。

校址變遷


本校校址,自始即在陸家浜路跨龍路口。“八一三”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南市區炮火連天,清心中學被迫遷入法租界借惠中中學(今五愛中學)兩年和英租界南京路進修補習學校六年半為臨時校址,抗戰勝利的次年返原校址(即現今陸家浜路597號)。
其中,1923年,中學部採用三三制,小學部採用四二制。同年因來學者與日俱增,原有校舍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通過募捐所得,在陸家浜南浜建造新校舍,從那時候起,女校遷至浜南辦學。

社團文化


上海市市南中學
上海市市南中學
2016年10月27日中午,由校團委組織開展的2016學年學生社團招新活動在操場上順利開展。在招新活動中各社團充分利用自己的社團特色,通過事先製作的海報和宣傳資料向全校同學展示社團魅力,攝影社將市南校園的美麗風景張貼在海報上,而今年新成立的話劇社和微電影社各自展示強大的師資力量,吸引同學報名。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是國家級出版機構,也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一個世紀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是“全國優秀出版社”。
100多年來,共出版各類書刊4萬餘種。代表性出版物有《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等。
商務印書館的創辦人是夏瑞芳,幼年到當時教會辦的清心學堂去讀書。在清心學堂,他又與寧波同學鮑咸恩、鮑咸昌及上海的高鳳池結為好友。幾年畢業,成績都不錯,又學會英文排字,夏又娶了鮑家女兒,和鮑氏兄弟成為郎舅近親,都是教會學校出身,通英文英語,又會排字印刷。便合股開了一家小印刷所,只在德昌里租了兩間房子,取名商務印書館,英文名字“Commercial Press”。後來商標就是英文字母“CP”,中間一個“商”字。
商務的成功,是夏氏早期請來了張元濟先生主持編譯所,請來了許多中英文專家,夏稱這些有科舉功名的人、翰林、進士、舉人等為老先生,待遇優厚,供應伙食煙茶,這些人編了許多適應清末新學制的教科書。該館先後聘請高夢旦、蔣維喬等人入館,後來負有盛名的青年編輯則有沈雁冰楊賢江葉聖陶胡愈之鄭振鐸、章錫琛等。開始編輯出版全套中小學教科書,出版蔡元培、馬建忠、章士釗嚴復林紓(琴南)等人的譯著,還出版雙解語文辭典和各科專科辭典,創辦了《東方雜誌》等8種雜誌。
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商務印書館是從“清心”走出來的。
“清心”與“商務”
商務印書館的創辦人
夏瑞芳(1871—1914),字粹方,江蘇青浦人。11歲時到當時教會辦的清心書院讀書。畢業後學習西文排字。幾年後,與在清心書院時的好友鮑咸恩、鮑咸昌和高鳳池等共同集資,創辦了商務印書館,被公推為經理。在商務早期發展過程中,他利用社會變革提供的機會,在幾件至關重要的大事上作出了正確的決策,為商務迅速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出版企業奠定了基礎。
作為商務創始人之一,在任17年,他勤墾工作,知人善用,有膽識有魄力。在他的經營管理下,商務從一個小作坊逐步發展為一個大型出版企業。他本人也從一個普通的排字工人成長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出版家。

知名校友


幾十年來,該校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代表人物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著名腦外科專家史玉良、著名學者李昌道、漫畫家丁聰等。設有校史陳列室,免費向公眾開放。

校園環境


歷史上校舍一部分為教會建造,大部分為國人捐建。
庚午學舍:系“清心”校董會、教職員會、學生分頭募捐1930年建成。現拆建為2號教學大樓。
玉麟池:原游泳池。該池系校董張蟾芬為紀念他的次子玉麟年輕去世,撥玉麟在美保有壽險所得美金2萬元之一部分建成。玉麟池豐富了“清心”師生的暑假生活,也培養了不少游泳健兒,在市、區游泳比賽中為“清心”多次爭得榮譽。
蟾芬堂:今科學館。1937年張氏家族為紀念其先人——校董張蟾芬捐資4萬銀元興建。內設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室,各室儀器、圖表等設備大部為美國長老會捐贈(同時捐贈給清心女校數十架鋼琴)。
石麟堂:今圖書館。1947年張氏家族出資就已毀之校長舊居擴建,以紀念張石麟校長。館內名貴圖書《哈佛叢書》(原版)、《大英百科全書》(原書)、《韋氏大辭典》等系張校長生前贈捐,均在“文革”中燒毀。
思鮑堂:原教會禮拜堂,清心堂建成後學校作大禮堂用。1910年,鮑華甫牧師的兒子(成昌、季昌、垣昌)和女婿(張蟾芬、夏傳芳、郭秉文)提出,經薛思培同意命名,以紀念鮑牧師。
文德堂:王心康任校長時,為表彰美國傳教士文紹祖“保護校舍有功”命名。
思培堂:原教會辦事處用屋,王心康為紀念薛思培校長於1944年命名。
膳堂:系聯舊會同學集資於1902年建成。
清心堂:原稱“上海長老會第一會堂”。清咸豐十年(1860年)創建於陸家浜清心書院內,由美國傳教士范約翰主持。當時范約翰等在大南門陸家浜創辦男塾,名婁離華學堂。男中開辦的第二年,即1861年,由於來學者越來越多,進而籌備女校。1865年至1868年之間先後在男中建築校舍及供求學者做禮拜的“清心堂”。後來由於校內辦學擴建,原禮拜堂不足以容納清心男女學生,便遷出男中,在校舍旁邊另闢新地建造了新的清心堂。
民國8年(1919年)由李恆春牧師發起在原大昌街30號(今為“明日星城”)購地另建,民國12年落成。大堂中間是正門,兩旁有露天扶梯,可自東、北二側拾級而上至正門所上的平台而進入兩側樓廂。聖堂樓下,自正門至聖台間距離較短,而兩翼呈直角又如扇形向左右延伸較長,早期為男女分開做禮拜。樓上樓下無一根柱子,平頂高懸,地面自邊門至聖台略呈坡形,在建築上頗具特色。“文化大革命”中活動停止,1979年恢復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