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地區

甘肅河西、定西等地的合稱

甘肅的河西定西和寧夏的西海固,被稱作“三西”地區。1982年作為全國第一個區域性扶貧開發實驗地,國家每年拿出2億元對其進行開發式扶貧,計劃用10年時間使其徹底告別貧困。但到了1992年,甘肅、寧夏都要求國家繼續支持10年,到2002年兩省區又請求國家再支持10年,到現在,除了河西脫離貧困邁入小康行列成為甘肅經濟的主力軍,剩下“兩西”地區仍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地區。

簡介


三西地區是指甘肅河西地區19個縣(市、區)、甘肅中部以定西為代表的乾旱地區20個縣(區)和寧夏西海固地區8個縣,共計47個縣(市、區),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農業人口約1200萬人。
三西地區
三西地區
寧夏扶貧辦主任李文錄說,“三西”地區首先要依據當地自然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培育具有區域性特色的主導產品和產業,用產業來帶動貧困農戶收入增加。比如每年秋天“三西”地區雨水相對充沛,種植馬鈴薯就比較適宜,如今甘肅的定西和寧夏的固原市光種植馬鈴薯就超過了500萬畝,馬鈴薯澱粉加工業正蓬勃發展,年產值達數十億元。
同時,退耕還林等優惠政策要繼續實施。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太平村村支書王守成說,自從實施退耕還林之後,即使天再旱,老百姓也不用為生活問題擔心,因為每畝地能補200斤糧食。如今農民願意種植經濟作物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一旦退耕還林停止糧食補助,農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理念


長期研究西部勞務輸出的寧夏外辦副主任劉錦旗指出,搞好勞務輸出和移民安置工作是“三西”地區扶貧開發的好路子。今後要有計劃、有組織地搞好勞務輸出,主動和經濟發達地區結對子,進一步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另外,繼續多形式、多渠道遷移不具備生存條件的貧困群眾,拓寬安置區域,加大移民力度。結合小城鎮建設,鼓勵和引導農民積極向非農產業轉移,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就業,以帶動扶貧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

河西的成功


河西地區是由貧困迅速轉為富裕的典型地區。其境內只有2個貧困縣(甘肅共43個),嘉峪關市已經成為全國首批的小康城市。酒泉金昌也成為全國小康城市。武威張掖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產

河西一產的成功在於對特色農業的現代化和商品化。中國·張掖玉米種子交易中心和中國·酒泉航天農業種子交易中心均已上市

二產

嘉峪關和金昌是靠著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是全國小康城市的典型。酒泉依靠玉門石油和酒泉全球最大的風電基地亞洲最大的光電基地而逐步發展新能源產業。張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酒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酒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均已建成。

三產

敦煌為核心的旅遊正在蓬勃發展,河西五市現已結成河西五市旅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