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

香港黃大仙區

香港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歷史沿革


黃大仙廟
黃大仙廟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 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行政區劃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

地理環境


位置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嚴重,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後是颱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人口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
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該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后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44萬。

住宅


黃大仙區建築
黃大仙區建築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居 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

景點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等地方。
鑽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
慈雲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政府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分。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雲山邨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
慈雲山邨可說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后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超過一百個出租單位。
黃大仙地形
黃大仙地形
樂富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北部,屬新九龍的黃大仙區,位於獅子山山腳。樂富舊稱老虎岩。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分。
樂富位於九龍城以北、九龍塘以東。全區以樂富邨為中心,其北部有橫頭磡邨。
新蒲崗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舊區。本區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過去本區是一個工業區域。
赤松宮
赤松黃大仙
赤松黃大仙
金華赤松黃大仙
赤松宮最早建於晉代,是赤松道人修身得道,成仙飛升的聖地。已積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黃大仙文化的發祥地,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佔據極其重要地位。赤松宮古時稱寶積觀,后改今額宮,規模宏偉,歷代香火鼎盛,為"江南道觀之冠",有碑可考證。據赤松山志載:按觀碑自二皇君因赤松子傳授以道而得仙同邦之人議曰崆峒訪道帝王有順風之諸瀨鄉立祠桑梓遺接神之所茲為勝地可得忽乎遂建赤松宮真廟。與卧羊山相對,宮前有二派水合為一流,穿小桃源而過。古氣盎然,氣派非凡。
歷經幾代損毀,幾次修建,赤松宮依然保留著深厚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底蘊。后因儲水造湖,歷經千年風雨洗禮的赤松宮舊址已變成今日的碧水清波。為了弘揚炎黃子孫幾千年來所信仰的優秀道教傳統文化,發揚黃大仙"普濟勸善,度世救人"的精神,於一九九三年四月重建了二仙殿,殿內供奉黃初平黃初起二仙,兩壁均繪原赤松宮圖壁畫,留有民國六年所造古鐘,還留有各朝石碑等。
二仙殿背倚巍巍青山,面對悠悠碧水,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歷代文人雅士都曾雲遊此地,皆留有詩詞文章以贊之。赤松宮作為黃大仙的仙鄉宗廟,已吸引了眾多海外人士前來觀光朝拜,為繼續發展黃大仙文化事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著名人物


黃大仙
黃大仙生於公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為世人敬仰,因此民間素有祀奉黃大仙的習俗。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金華府志》記載:東晉人黃初平,浙江金華蘭溪人,十五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葛洪,葛洪見初平有異相,遂引至金華赤松山修鍊四十年,因此黃大仙以“赤松子”為別號。其兄初起尋之,兄弟相見,初起問:“羊何在?”初平大聲叱之:“羊起!”,滿山白石皆為羊。原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敘了黃大仙的成仙傳奇。
另一說,比明朝《金華府志》更早的宋刻《太平御覽》中是這樣記載的:“葛洪神仙傳曰:金華山有石室一所,丹溪人皇初平之隱處也。”這裡所述的皇初平即是丹溪人。在明刻版天順(1457—1465年)《天下一統志》中也有對黃大仙的記載:“黃初平,晉丹溪人,年十五,牧羊遇道士……”明正統道藏本的《金華赤松山志》中也寫道:“丹溪皇氏,婺之隱姓也。皇氏顯於東晉,上祖皆隱德不仕。明帝太寧三年(325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長子,諱初起,是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諱初平,是為小皇君……”這裡所述的皇初平也是丹溪人。
黃大仙是沿海地方神祇,香火興旺,源遠流長。黃大仙,原名黃初平,出生地為金華蘭溪人(今浙江蘭溪市),另一說為金華丹溪(今浙江義烏市赤岸鎮),他是從當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叱石成羊,飛升為仙,後來,黃大仙文化傳來廣州,又傳來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