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痛
牙齦有炎症而表現出的一種癥狀
牙齦(gingiva)是指覆蓋於牙槽突表面和牙頸部周圍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結締組織。牙齦腫痛主要是牙齦有炎症而表現出的一種癥狀,牙齦下的炎症通過牙縫,牙結石,口腔死角進行多方位的傳播,使牙齦附著牙菌斑而導致牙齦腫痛。
● 牙齦腫痛的主要病因是口腔衛生不良,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及軟垢在齦緣附近牙面沉積,從而誘發牙齦炎。若不及時治療,牙齦炎可逐漸發展為牙周炎,最終導致全口牙鬆動及牙喪失。
● 牙齦炎的典型癥狀是牙齦出血、癢脹。刷牙、說話時容易出血。檢查可見牙齦腫脹肥大,呈深紅色或暗紅色,組織鬆軟,極易出血。牙齦乳頭呈球狀突起。腫脹的牙齦常可覆蓋前牙唇的1/3或更多。由於牙齦肥大,使齦溝加深而形成齦袋,袋內易藏食物,細菌易滋生,自潔作用差,故炎症加重,可有深色分泌物。若身體抵抗力降低,可出現單發或多發性的齦膿腫,特別以齦乳頭區較多見。自覺癥狀可有刺激性牙齦出血,發脹、口臭等。病變後期,因纖維增生而使牙齦質地較為堅韌,炎症也有減輕,又稱增生性牙齦炎。妊娠期間發生的肥大性齦炎,稱妊娠期齦炎(Pregnancygingivitis)。有時個別齦乳頭腫脹成球狀且常帶蒂,稱妊娠期齦瘤。分娩后,肥大的牙齦一般可自行消退。維生素C缺乏性齦炎。整個牙齦呈紫紅色,容易出血。重者,齦緣壞死,口臭明顯。長期服用苯妥英納的病員,可出現牙齦增生,其特徵是頰、舌側牙齦同時增生,呈結節狀,質堅實,色淺淡,不易出血。
● 1.實驗室檢查
● (1)血常規檢查:包括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等,可用於感染性疾病的排查。
● (2)病原體培養:病原體培養結果是診斷感染性疾病的可靠依據,當懷疑牙齦等存在感染時,可通過病原體培養明確感染的存在及致病菌。
● 2.影像學檢查
● X線片是口腔科常用的檢查方法,可了解牙齒咬合關係,牙槽骨、頜骨等相關骨的情況,還可發現腫瘤及骨質破壞。
● 1.牙周炎
● 在牙周炎早期,患者可有牙齦出血或口臭等表現,隨著炎症擴散,可出現牙齒鬆動,如繼發感染則可出現疼痛、發熱等。體格檢查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牙周袋形成,探診可發生出血,觸診可發現牙齒鬆動、牙齦溢膿等,繼發感染時可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X線片可見牙槽骨的水平型吸收。
● 2.壞死性齦炎
● 急性壞死性齦炎患者的患處牙齦極易出血,疼痛明顯,口內有特殊口臭,進一步發展可使牙槽骨暴露、骨壞死、牙齒鬆動甚至脫落。還可波及唇、頰黏膜。慢性壞死性齦炎癥狀較輕。體格檢查可見牙齦、牙齦緣及乳頭輕度壞死,表面可覆有假膜,探查時可發生出血。血常規等可發現感染,病原體培養可明確感染的病原體。
● 平日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與刷牙的良好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牙齦炎的發生。
● 1.抗生素
● 2.潔牙
● 清除附著在牙體表面的菌斑、牙石,使牙面光滑減少刺激,矯治食物嵌塞。必要時採用潔治術,俗稱洗牙,徹底清除牙石,控制菌斑。
● 3.維生素
● 適當使用維生素C、維生素A及D,以提高肌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有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
● 4.去除病因
● 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
● 5.局部用藥
● 6.手術治療
● 牙齦增生明顯者可行牙齦切除術。
●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 2.發現蛀牙,及時治療。
● 3.睡前不宜吃糖、餅乾等澱粉之類的食物。
● 4.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薺、芹菜、蘿蔔等。
● 5.忌酒及熱性食品。
● 6.脾氣急躁,容易動怒會誘發牙痛,故宜心胸豁達,情緒寧靜。
● 7.保持大便通暢。
● 8.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等刺激牙齦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