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百合科蔥屬植物
薤白(學名: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百合科蔥屬植物。根色白,作藥用,名薤白。
中國各省區均產。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極少數地區(雲南和西藏)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也有。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鱗莖作藥用,也可作蔬菜食用,在少數地區已有栽培。
鱗莖近球狀,粗0.7~1.5(-2)厘米,基部常具小鱗莖(因其易脫落故在標本上不常見);鱗莖外皮帶黑色,紙質或膜質,不破裂,但在標本上多因脫落而僅存白色的內皮。葉3~5枚,半圓柱狀,或因背部縱棱發達而為三棱狀半圓柱形,中空,上面具溝槽,比花葶短。
花葶圓柱狀,高30-70厘米,1/4~1/3被葉鞘;總苞2裂,比花序短;傘形花序半球狀至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或間具珠芽或有時全為珠芽;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3~5倍,基部具小苞片;珠芽暗紫色,基部亦具小苞片;花淡紫色或淡紅色;花被片矩圓狀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5.5毫米,寬1.2~2毫米,內輪的常較狹;花絲等長,比花被片稍長直到比其長1/3,在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分離部分的基部呈狹三角形擴大,向上收狹成錐形,內輪的基部約為外輪基部寬的1.5倍;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5~7月。
薤白
薤白多生長於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丘陵、山谷、乾草地、荒地、林緣、草甸以及田間,極少數地區(雲南和西藏)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也有。常成片生長,形成優勢小群,薤白耐旱、耐瘠、耐低溫、適應性很強,是一種易種好管的粗放型經濟作物。
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區均產。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
整地播種:用當年的種子育苗移栽。一般在8月份育苗,先將種子在50℃水中泡4小時后,放在20℃下催芽,當50%萌動后則可播種。播種量75千克/1000平方米,播后覆土並且保溫(20℃)促出苗,出苗期要覆稻草,澆小水,可以提高出苗率。
後期管理:越冬前幼苗應長3~4片葉,苗高20~25厘米,莖粗0.6厘米苗齡90左右,般在10月中旬可將壯苗假植貯藏越冬,在封凍前將秧苗挖出捆把,植在20厘米厚的土溝中,后隨天氣漸冷而增加蓋土,到早春土壤解凍后開始定植。
定植與田間管理:早春土壤解凍后,4月份施肥整地做畦,選根系小,葉直立的秧苗,按18厘米×1厘米株行距試栽,公頃45萬株左右,度以剛剛埋上小鱗莖,水不倒不漂秧為度。定植緩苗后要輕澆水,中耕以促耕生長,長旺盛期則加大供水量。
培土:培土是奪取薤白優質高產高效的一項關鍵性技術措施,尤其是新發展的產區,更應強調後期培土。在薤白生長中後期,地下鱗莖膨大迅速,如果暴露於表土,接觸到空氣,在陽光的照射下,暴露部分容易變綠,農戶稱為綠籽,綠籽食味差,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商品性和經濟效益。培土一般在小滿前後進行,連續2~3次,把根莖部裸露的鱗莖全部深蓋。
適時收穫:在夏末秋初,當鱗莖基部有2~3葉枯黃,假莖失水變軟倒伏,鱗莖外層鱗片革質化時則可收穫。收前一周停水,有利儲運。
薤白的病蟲害發生比較輕,但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已成為薤白老產區的關鍵性問題。在生產實踐中對病蟲害防治主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①選擇無病區的健壯薤白鱗莖作種子。
②輪作,對連續種植2~3年的土壤進行輪作換茬。
③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特別是防止土壤的內滯水。
④重視科學配方施肥,改變農戶重氮肥輕磷鉀肥,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薤白性味辛苦,具理氣、寬胸、通陽、散結的功效。治胸痹心痛、脘腹痞痛不舒、瀉痢后重、瘡癤等。
薤白味辛、苦,性溫,無毒,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之功效,中醫長期用於治療胸悶刺痛、瀉痢后重、肺氣喘急等疾病。
薤白
民間諺語:“蔥三薤四。”
食物名稱 | 薤白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24千卡 |
《禮記》:“膾春用蔥,脂用蔥。為君子擇蔥薤。”
《爾雅》:‘痰,鴻著。”注曰:“薤菜也。”又云:“薤鴻薈又雲勁山。莖葉亦與家在相類而根長葉差大僅若鹿蔥。體性亦與家薤同。然今少用蔬。雖辛而不葷五臟。故道家常餌之。兼補虛,最宜人。”
宋·陸遊。《咸薤》“九月十月霜滿屋,家人共畏畦蔬黃。小罌大瓮盛滌溜,青菘綠韭謹蓄藏。”“凍薤此際價千金,不數狐泉槐葉面。”
清·黎庶蕃。《春菜》:“前胡落釜甘勝肉,野晶登盤賤於藪。一春煙雨大巢生,十日燠晴香菌簇。馬駒駢齒莧初剪,幼雅擎拳蕨猶禿。棕魚蕺蕺子滿苞,野鵲毿毿花聚粟。”
《列仙傳》:“務光服蒲薤根。”
歷史傳說:據《漢書》記載,有一讀書人,姓龔名遂,官至太守后仍不忘百姓。因漢末兵亂,三國爭雄,導致疾病流行。龔遂勸民眾大種蔥薤,以防治疾病。他規定“人一口,種五十本蔥,一畦韭,百本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