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天麻

藥物

漢中天麻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是與真菌共生的草本食菌植物。古人說它是神葯,“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種,凡人採挖”。它又稱陝西天麻,為陝西漢中一大名優特產。它歷史悠久,產量多,質量優,而與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並列為全國六大著名天麻之一。漢中天麻個頭大,表面皺紋緊密,皮細肉厚,質地堅實,斷面白色,半透明,無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

形態特徵


天麻,古人說它是神葯。“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種,凡人採挖”。因其莖色赤,直立似箭桿,俗名“赤箭”。天麻的地上部分是一根單一的紫色獨苗,因其“有風不動,無風自搖”,又叫“定風草”。因它與風的接觸面不大。植株又較堅硬,即使遇上大風,搖擺也不明顯;相反在風和日暖的天氣,陽光照射,氣溫升高,使“赤箭”由硬變軟,在日光下便晃蕩起來。這是從生態習性上稱天麻為“定風草”。從藥效來分析,它屬於平肝息風類葯,稱天麻為“定風草”是十分確切的。它還有許多雅號:神箭、神麻、神草、地寶、合離草、明天麻、鬼督郵、赤箭芝、獨搖芝水洋芋、白龍皮、山蘿蔔、山土豆等。再加上天麻種子只有種胚,無胚乳,靠共生的萌發菌提供營養;它無根,無綠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密環菌當食物才能長大。只有塊莖成熟時才冒出一根黃紅色莖稈,其生長過程十分奇特,平時在地面上難尋它的蹤跡,所以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分佈範圍


陝西省。
天麻
天麻

主要價值


漢中天麻
漢中天麻
漢中天麻,又稱陝西天麻,為陝西一大名優特產。它以歷史悠久,產量多,質量優,而與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並列為全國六大著名天麻。
漢中天麻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中,就曾記載天麻“生陳倉川穀、雍州”。“陳倉、雍州”即今寶雞市鳳縣太白眉縣漢中地區的寧強、勉縣、留壩等縣一帶,歷史上曾行銷全國並有部分出口。新中國成立初期,50年代,全地區天麻年收購量達7000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約100~400公斤。60年代後期,由於過度採挖,年產量急劇下降,僅3500~5400公斤。天麻原為野生。1970年以來,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天麻人工栽培成功,產量迅速上升。1977年,全地區年收購天麻1.2萬公斤,躍居全國首位。1976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在漢中的勉縣拍攝了人工栽培天麻的科教片。1977年,全國天麻會議在漢中召開,並確定勉縣為全國天麻生產基地縣之一。人工種植天麻,已發展到漢中地區的千家萬戶,天麻產量也成倍增長。1978年接近3萬公斤。同年,漢中天麻野生變家種的技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以後天麻的有性繁殖又獲成功,獲1980年國家科技二等發明獎和陝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90年代初,漢中天麻產量已達到42萬公斤以上,幾乎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並出現了一批種植天麻的能手。農民“天麻迷”趙彥平,就創造過一窩收52.5公斤鮮天麻的記錄。
陝西漢中、雲南昭通及四川巴山丘陵地區,為我國野生天麻三大產區。漢中天麻個頭大,表面皺紋緊密,皮細肉厚,質地堅實,斷面白色,半透明,無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除銷於國內,還出口港澳,馬來西亞等地。
藥用價值
天麻是一種名貴的常用中藥材。它含有香英蘭醇、維生素A、多種生物鹼、天麻甙、粘液質和鈣、鎂等成分,在葯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溫,無毒,益氣養肝,主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息風定驚、肝風內動、驚痛抽搐、小兒驚厥、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神經衰弱等症。近年發現能治療高血壓、偏正頭痛、失眠疲倦、風濕癱瘓、半身不遂和高空飛行人員血運症等疾病,可提高智力,增強記憶。久服益氣力,輕身增壽。因此,天麻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盛譽,為價格高昂的暢銷藥材。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天麻比人蔘更為得寵。

發現時間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天麻最早的國家。藥用天麻起源於公元前的秦漢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天麻之名,始見於北朝宋時期的《雷公炮炙論》。從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記載了天麻的藥性和功效,並列為上品。天麻,主要分佈在陝西、四川、湖北、雲南、貴州及東北等省區。秦巴山區素稱“天麻之鄉”,天麻產量居全國首位。秦巴山區的四川南江縣一位葯農,一次採到一窩天麻,鮮重22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個重0.85公斤,被人們稱為“天麻王”。陝西省天麻的分佈,以漢中為中心,主要產於寧強、勉縣、留壩,城固南鄭西鄉鎮巴商洛地區丹鳳山陽等縣。其中勉縣的天麻以張家河鄉的最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