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澍蕨
植物
崇澍蕨,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種類痹症、風濕性關節炎。植株高達1.2米。根狀莖部橫走,粗4-6毫米,黑褐色,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部達6毫米,部漸尖頭,全緣或有少數睫毛,膜質,棕色,有光澤。葉散生;葉柄部短不一,部者可達90厘米,粗約4毫米,短者僅達15厘米,粗約1毫米,基部黑褐色並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為禾稈色或棕禾稈色,略被鱗片,后變光滑;葉片變異甚大,或為披針形的單葉,或為三出而中央羽片特大,而較多見者為羽狀深裂,有時下部近於羽狀;側生羽片(或裂片)1-4對,對生,斜向上,相距4-5厘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與葉軸合生,並沿葉軸下延,彼此以闊翅相連,但下部1-2對間的葉軸往往無翅,基部一對羽片部達20-29厘米,寬2-3厘米,向上的漸短,頂生羽片則較部較闊,羽片邊緣有軟骨質狹邊,干后略反卷,中部以上為全緣或為波狀,上部往往有疏而細的鋸齒。葉脈僅可見,主脈兩面均隆起,沿主脈兩側各具1行狹部網眼,向外有2-3行斜部六角形網眼,近葉邊的小脈分離。葉厚紙質至近革質,干后灰綠色或棕色,無毛。孢子囊群粗線形,長10-22毫米,緊靠主脈並與主脈平行,成熟時棕色,沿主脈兩側匯合成一條連續的線形,並往往在兩個孢子囊群的接頭處以三角狀的形式伸出1對較短的孢子囊群;囊群蓋粗線形,紙質,成熟時紅棕色,開向主脈,宿存。
崇澍蕨
產海南(吊羅山、尖峰嶺)、廣東、廣西(瑤山、象縣、上思、修仁、金秀)、湖南南部(宜章)、福建(武夷山、南靖、上杭)及台灣。生山谷濕地,海拔420-1 250米。也分佈於越南北部及日本南部(琉球)。模式標本產地:廣東(珠江口沿海島嶼)。
【葯 名】:崇澍蕨
【拼 音】:CHONGSHUJUE
【來 源】:為岩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莖。
【性味歸經】:辛,溫,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拉丁名】:崇澍蕨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 Ching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