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街道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街道

陳師街道地處江蘇省漣水縣西南部。

陳師街道東臨寧連高速公路與漣水經濟開發區、本縣朱碼街道、漣城街道保灘街道相鄰,西依張河與本縣成集鎮隔水相望,北與本縣梁岔鎮為鄰,南與淮安市淮陰區淮高鎮相接。

國家一線航空開放口岸--淮安漣水機場坐落境內;蘇北高鐵大動脈--連淮揚鎮城際漣水站位於境內、徐宿淮鹽城際鐵路穿境而過、將於開工的寧淮城際高鐵相互聯通。鹽河、西張河與劉洪河貫穿南北;寧淮連高速公路擦境而過、346省道橫貫東西、503省道連接南北;構成漣水縣陳師街道的空、鐵、水、陸現代化多元化的立體綜合交通骨架。

境內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淮安經濟開發區淮安(漣水)空港產業園,江蘇省級開發區--漣水經濟開發區與之相連,陳師街道受淮安市漣水縣兩級經濟開發區的輻射。陳師街道的區位經濟優勢更加凸顯。

陳師街道下轄20個居民委員會和行政村(含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總人口約5.4萬人。

五島公園、漕運總督府、周恩來紀念館、古淮河生態旅遊景觀走廊等著名景點。

歷史沿革


陳師街道原名清風鎮,興鎮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鎮上有宏通庵,明初(約1335年前後)毀於洪水,後由慈善藝人姓陳的木匠帶領徒弟重建,地址在現陳師居委會陳中組。老百姓敬稱陳木匠為陳師傅,因由他建庵,建成后的宏道庵人們稱為陳師傅庵,因時間長,人們就把陳師傅庵的“傅”字省掉,習慣稱陳師庵。陳師庵一度在周邊地區極其繁華,當年,集鎮上建有洗澡堂、“清風大飯店”、照相館、茶館以及說書場等娛樂休閑場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山東、安徽、鹽城等地客商紛紛在集鎮經商,是當時與王家營、高溝漁溝並稱為淮陰北“四大集鎮”之一。
民國初年,陳師街道屬西路市,民國18年(1929年)屬蘇北第二區、民國23年改為第一區,民國31年8月以後歸跨河區、王集區,民國38年,分屬王集區和成集區。
新中國成立后,1957年12月撤區,設立陳師鄉,1958年9月成立陳師人民公社,1959年與蔣庵人民公社合併成立陳師人民公社,1965年蔣庵人民公社重新劃出。因東張河、西張河兩河在陳師區域範圍內,故陳師人民公社更名為雙河人民公社,蔣庵人民公社因漣水與淮陰交界,更名為漣淮人民公社。1981年10月,雙河人民公社複名為陳師人民公社,1983年8月仍更名為陳師鄉,2000年漣水區域再次劃分,將蔣庵、陳師兩鄉合併為陳師鎮。
2010年,陳師鎮的蔣老莊村、藥材場村划入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於淮安機場路北側規劃用地面積約40平方公里設立漣水機場產業園區。淮安漣水機場進場路以南的希漢村與符庄村(約12平方公里)划入國家級開發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淮安空港產業園。
2013年5月淮安經濟開發區於該處設立金港路辦事處,行使行政、社會、經濟等管轄權。2015年07月03日,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漣水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共建淮安(漣水)空港產業園協議書》。雙方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原則,共同促進淮安空港產業園和漣水機場產業園協同發展。即原淮安空港產業園、漣水機場產業園更改為淮安(漣水)空港產業園,對外統一名稱,統籌利用區位條件、資源環境、產業優勢、形象設計、招商平台,實現整體發展。
陳師街道地圖
陳師街道地圖
陳師街道位於江蘇省漣水縣,2018年,根據省政府關於調整淮安市清江浦區漣水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蘇政復〔2018〕132號)文件,撤銷陳師鎮,設立陳師街道。以原陳師鎮所轄區域為陳師街道行政區域,陳師街道辦事處駐陳師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府前路1號。

基本簡介


陳師街道地處漣水縣西南部,與淮陰區淮高鎮接壤,受淮安市和漣水縣兩級開發區的輻射。街道東臨寧連高速公路與漣水經濟開發區、漣水縣朱碼街道相鄰,西依張河與本縣成集鎮隔水相望,北與本縣梁岔鎮為鄰,南與淮陰區淮高鎮相接。鹽河、西張河與劉洪河貫穿南北,346省道橫穿東西、503省道連接南北,國家級航空開放口岸—­­­淮安機場坐落境內,蘇北高鐵大動脈—連淮揚鎮城際漣水站坐落身旁,徐宿淮鹽高鐵穿境而過,構成陳師街道水、陸、空、鐵現代化、多元化的立體、綜合交通骨架。街道境內主要排水河有劉洪河、東張河、西張河、鮑營河,主要灌溉乾渠有漣西二乾渠、淮漣五乾渠。街道總面積13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700公頃,共1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262個村民小組,13406戶,總人口5.4萬人。

文化


陳師人民歷來崇教尚學,向德向善。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有著厚重的歷史。
在教育方面:民國12年,著名教育家朱伯符創辦漣水第一所中學—國立朱樓初中,翌年增添高中班,培養了一大批國家棟樑。陳師中學,原名漣水初等師範學校,建校於1955年,1956年更名為陳師初級中學,1970年已擁有初中、高中在校生2300餘人,1999年,高中部撤併至縣城鄭梁梅高級中學,學校創建省示範初中,保留高中建制。半個多世紀以來,陳師中學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政界精英和科技人才,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安徽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沈素莉等領導,均在陳師這片熱土上讀書並走上革命道路。南京大學副校長丁維平,江蘇大學商學院院長張林等國內科教人才畢業於陳師中學。
在醫療方面: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湧現出了在淮陰極負盛名的蔣神仙、俞同俊、朱純武、張德寶、梁化成、喬湘軍等六大名醫,後期尤以張德寶更負盛名,獲中華名中醫稱號,他們為普及中醫惠及民生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在文化方面:陳師街道在1985年成立淮陰市首家鄉鎮級書法家協會,30餘年來,湧現出了張春、尹希茂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人,省級書法協會會員13人。1993年,在淮陰市首家成立鄉鎮級廣播站、詩詞協會。文化醫療教育事業的興盛,一度使陳師美譽度傳遍蘇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