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

江蘇省省級開發區

江蘇徠淮安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位於市區東側,現轄三個鄉和五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淮安經濟開發區內建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高等教育園區、鹽化工集中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物流園、海關通關點、台商工業園、淮安軟體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區。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比利時和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2000餘家,外資企業200多家。

淮安經濟開發區緊臨淮安市主城區東側,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緊依老市區東側,位於淮安城區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東接淮安區,西鄰清河區,南與清浦區隔河相望,北與淮陰區接壤;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杭大運河把開發區相挾,同三高速寧連高速在開發區內交匯;沿海交通大動脈新長鐵路淮安站和淮安新港碼頭均在開發區境內。

2021年6月,淮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佔總人口比重65歲及以上9.99 %。

園區發展


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開發區。現轄缽池、徐楊、南馬廠三個鄉和東湖、廣州路、新港、枚乘路、張碼五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8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人。
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近幾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該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劃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
“十一五”期間,淮安經濟開發區將按照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在32%以上,確保實現“五年翻兩番”,早日實現“崛起蘇北、超越蘇中、接近蘇南”的奮鬥目標。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扶持優勢產業,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經濟實力較強、人居環境優美、人民生活殷實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和新城區。

開發區規劃

開發區控制性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的原則,進行規劃的編製與功能區域的劃分,主要設立行政服務配套區、商住商貿區、倉儲物流區、針紡服裝工業區、機械機電工業區、精細化工區、高新技術區等七大類功能區域。
開發區的整體功能定位為淮安市東南門戶,以工業為主導的綜合新區。以工業用地為主,適當發展物流產業,配套公共管理服務設施。開發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有效的規劃引導和規範的市場運作,建設高效、便捷、優美的現代化的都市型新城區。開發區遵循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分別建設精密機械產業園區、IT產業園區、鹽化學產業園區、精細化工區、針紡服裝園區、建材園區等產業專區。截止目前共引進項目271個,累計竣工項目208個,投產企業300餘家。

開發區簡介

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前身為江蘇楚州經濟開發區,是淮安區委、區政府為加快發展楚州經濟而決定興建的承接招商引資的載體、振興工業經濟的平台。
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3月份啟動建設,地處淮安區的核心區,同年7月18日對外招商。2006年4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6月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審核並公示。總規劃面積41.5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4.97平方公里,達到“九通一平”的標準。

地理優勢


徠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
徠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
淮安已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內聯外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成為國家級水陸交通樞紐。京滬(北京-上海)高速淮安出入口就在開發區境內,同三(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寧連(南京-連雲港)高速公路在開發區內交匯。淮安素有“五水交匯,九省通衢”之稱,開發區西臨京杭大運河,港口年吞吐能力1300萬噸。發達便捷的交通,不僅使淮安經濟開發區融入上海經濟圈,而且拉近了與國內大都市以及毗鄰空港、通商口岸的時空距離。從開發區至北京、上海分別只需要8小時、3.5小時,至南京、連雲港分別只需要2小時、1小時。

基礎設施


◆供水:全市共有水廠3座,日供水能力30萬噸。
◆供電:用電來自華東電網,全市發電總容量150萬千瓦,其中華能淮陰電廠現有供電能力120萬千瓦,三期工程竣工后將達到180萬千瓦,屆時全市發電總容量超過200萬千瓦。
◆供氣:國家“西氣東輸”重點工程供氣管道在淮安境內經過。
◆供熱:開發區內建有熱電廠,一期工程供熱能力為120T/H,二期將達到500 T/H;另有熱電公司,供熱能力為150T/H。
◆通信:全市程式控制交換機達270萬門,固定電話容量達140萬門,移動網際網路出口帶寬達5.5G;主線普及率達26%,居蘇北五市之首。實現了光纖環網,可提供寬頻多媒體、虛擬小交換機、ISDN、DDN、ADSL、高速接入 Internet等服務。
◆通關:設有海關和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陸路口岸直通式進出口貨物分流中心開發區站和物流保稅倉庫經海關總署批准於2005年啟動建設,出口加工園區也將於2006年啟動建設。
◆金融:區內設有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商行、農信社,可為企業辦理各類貸款業務,提供配套資金。
◆人力與教育:淮安總人口480萬人,100公里範圍內輻射人口3000萬人。淮安有極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素質高、成本低。全市擁有淮陰師範學院淮陰工學院炎黃大學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業學院、淮安技師學院等高等學院6所,財經、電子、化工、建築、商業等各類職業學校26所,在校學生11萬餘人,年培養人才3-4萬人。
◆醫療: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約600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78所,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14所,婦幼衛生保健機構9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927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8961張。開設外商保健病房,提供外商綠卡就診服務。
◆文體:現有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大劇院、體育場、游泳館、市民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化體育設施。區內還建有江蘇省最大的園博園—缽池山公園
◆旅遊:淮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距今6000多年聞名遐邇的青蓮崗文化的發祥地,明清時與運河沿岸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當代藝術家周信芳等歷史名人都為這方水土所養育。一代偉人周恩來就誕生在這裡,並在此度過了12年的童年生活。
淮安名勝眾多、風光獨特。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韓侯釣台、吳承恩故居、關天培祠、漕運總督花園等人文景觀,明祖陵、水下泗州城等歷史文化遺跡和全國第三大淡水湖洪澤湖、國家級森林公園鐵山寺、盱眙第一山等自然風光,吸引八方遊客。
淮安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一的淮揚菜系發源地,工於爆、炒、炸、燜、蒸、扒和講究色、香、味、形的烹飪技藝,形成了淮揚菜因料調味、百菜百味、原汁原味的獨特風格,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開洋蒲菜、脆皮乳鴿等淮上佳肴和蟹黃包子、洪澤湖活魚鍋貼、盱眙手抓龍蝦、碼頭羊肉等風味小吃享譽盛名。
◆展覽:國際會展中心正在建設。
◆居住:現有涉外旅遊飯店、星級賓館40多家,並建有一批高檔別墅區、外商公寓和適合外商入住的生活區。
◆其它:區內娛樂、公安、消防等一應俱全。

人口


2021年6月,淮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佔總人口比重65歲及以上9.99 %。